羅亞偉,覃振強,梁 闐,李德偉,劉 璐
(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科學院甘蔗研究所/中國農業科學院甘蔗研究中心,廣西 南寧530007)
上一造甘蔗收獲后,地下部的蔗蔸在適宜的環境條件下,其側芽萌發出土,生長成為新的植株,經栽培管理而成為新的一造甘蔗,通常叫做宿根蔗。第三年宿根蔗即第4年的甘蔗(1年新植+3年宿根),是第二年宿根蔗收獲后留下來的蔗蔸側芽萌發長成的甘蔗。宿根蔗是甘蔗生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甘蔗生產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我國蔗糖產區一般采用1年新植2~3年宿根的種植制度,據筆者蔗區調查,有些強宿根品種可以留宿根3~5年,廣西宿根蔗面積占甘蔗總面積的40%~50%,有些地方甚至超過60%[1-3]。宿根蔗具有省工、省種且成本低的優點,還具有早生快發、早分蘗、早拔節、生長期長、植株高大、有效莖多、高產穩產、早熟高糖、耐旱耐澇和增產潛力大等優勢。然而由于品種退化、地力下降以及不正當的田間管理措施,使得宿根甘蔗在產量、品質等方面遠遠低于新植甘蔗[4-5]。有些品種(如新臺糖22號)由于長時間推廣種植導致病蟲累積疊加嚴重,發生頻繁,危害加劇,甘蔗產量下降,以致其種性退化日趨嚴重,宿根年限縮短,嚴重制約甘蔗產業發展[6]。宿根性是甘蔗優良品種的重要性狀[7],優良的品種一般宿根性強,宿根甘蔗的產量高和宿根年限長。因此,選種宿根性好的品種,可獲得宿根蔗較多的有效莖數和較大的單莖重,實現高產穩產的基礎[1,3]。
為了解桂糖品種的宿根性,以新臺糖22號為對照,對不同桂糖品種第三年宿根蔗進行株高、莖徑、有效莖數、蔗莖產量、田間錘度等產量和糖分性狀的調查,分析各品種第三年宿根蔗的宿根表現,為生產上推廣宿根性強、高產高糖甘蔗優良品種提供參考。
桂糖29號、桂糖31號、桂糖32號、桂糖37號、桂糖40號、桂糖41號、桂糖42號、桂糖43號、桂糖44號、桂糖45號、桂糖46號、桂糖47號、桂糖48號、桂糖49號、桂糖50號、桂糖51號等16個桂糖系列品種,以新臺糖22號為對照。
試驗地在廣西農業科學院甘蔗研究所隆安試驗基地品種展示地塊。該基地位于隆安縣丁當鎮浪灣華僑農場,北緯23.1667°,東經107.75°。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旱地,土壤為紅壤,肥料中上。
新植蔗于2017年1月16日人工種植,每個品種種植5行,行距1.2m,行長9m,面積54m2,隨機排列,不設重復,周邊設保護排(行);下種量105000芽/hm2,桂糖29號下種量減半(52500芽/hm2),雙芽段,蔗種品字形排列,基肥施29%復合肥(N-P-K=10-9-10)750kg/hm2,2%吡蟲啉顆粒劑90kg/hm2,種植當天覆土,土壤雜草封閉蓋膜。4月下旬結合手扶拖拉機大培土施追肥45%復合肥(N-P-K=15-15-15)3000 kg/hm2。7月份用鍍鋅水管搭架防甘蔗倒伏,其他栽培管理措施與大田生產相同,2018年3月27日砍收測產。
第三年宿根:宿根蔗地不清園,不破壟,于2020年4月1日雨后撒施45%復合肥(N-P-K=15-15-15)3000kg/hm2,4月6日用電動噴霧器人工噴霧30%度銳懸浮劑1200mL/hm2防治甘蔗螟蟲,人工除草,其他栽培管理措施與大田生產相同,2020年12月6日砍收測產。
甘蔗砍收時各品種隨機抽取30株生長正常的甘蔗植株,調查甘蔗株高、莖徑(植株中部節節間)、用手持錘度計觀測田間錘度(植株中部節節間取汁)。調查各品種有效莖數和蔗莖產量,計算單位面積有效莖數、蔗莖產量和含糖量。
計算公式:甘蔗糖分=田間錘度×1.0852-7.703[8]。

表1 不同桂糖品種第三年宿根蔗產量和糖分性狀結果
表1中各品種甘蔗株高在258.7~321.6cm之間。桂糖41號最高為321.6cm,桂糖44號最低為258.7cm;桂糖32號、桂糖37號、桂糖40號、桂糖41號、桂糖42號、桂糖48號、桂糖49號等7個品種株高大于300cm,均高于對照新臺糖22號,其他品種株高均低于新臺糖22號。莖徑以桂糖50號和桂糖51號最大,為3.04cm;桂糖47號最小,為2.41cm;桂糖37號、桂糖48號、桂糖49號、桂糖50號、桂糖51號4個品種莖徑大于新臺糖22號,其他品種低于新臺糖22號。有效莖數以桂糖47號最多,為68205條/hm2;桂糖50號的最少,為42225條/hm2;桂糖29號、桂糖31號、桂糖40號、桂糖42號、桂糖43號、桂糖44號、桂糖46號、桂糖47號和桂糖49號均高于新臺糖22號,其他品種低于新臺糖22號。桂糖49號的產量最高為91200kg/hm2,比新臺糖22號高14640kg/hm2,增產19.12%;其次是桂糖40號為85830kg/hm2,比新臺糖22號高9270kg/hm2,增產12.11%;桂糖50號產量最低為58125kg/hm2,減產18435kg/hm2,減產24.08%;桂糖44號、桂糖42號、桂糖41號、桂糖51號、桂糖43號和桂糖31號等6個品種均比新臺糖22號增產,增幅為0.69%~8.37%,其他品種比新臺糖22號減產,減產幅度為3.82%~14.71%。
不同品種的田間錘度以桂糖44號最高為25.13°Bx、桂糖46號最低為21.93°Bx,結果見表1。桂糖37號、桂糖40號、桂糖42號、桂糖44號、桂糖45號、桂糖47號、桂糖48號、桂糖49號、桂糖50號和桂糖51號高于均新臺糖22號,其他品種低于新臺糖22號。甘蔗糖分以桂糖44號最高為19.57%,比新臺糖22號高2.28%;而桂糖46號的糖分最低為16.1%,比新臺糖22號低1.19%,桂糖37號、桂糖40號、桂糖42號、桂糖44號、桂糖45號、桂糖47號、桂糖48號、桂糖49號、桂糖50號和桂糖51號均高于新臺糖22號,其他品種低于新臺糖22號。含糖量以桂糖49號16626kg/hm2最高,比新臺糖22號高3389kg/hm2,增糖25.6%;桂糖44號16236kg/hm2次之,比新臺糖22號高2999kg/hm2,增糖22.66%;而桂糖50號的10532kg/hm2最低,比新臺糖22號低2705kg/hm2,減糖20.44%,桂糖40號、桂糖42號、桂糖51號等3個品種均比新臺糖22號增糖,增糖幅度為9.2%~12.24%,其他品種比新臺糖22號減糖,減糖幅度為0.63%~15.45%。
甘蔗的產量構成因素主要是單位面積上的有效莖數、莖高(莖長)和莖粗(莖徑)。有效莖數對甘蔗產量直接貢獻最大,其次是莖徑,再次是株高[1]。不同的桂糖品種中,桂糖49號株高、莖徑和有效莖數表現較好,產量最高,增產幅度最大。桂糖40號株高和有效莖數表現較好,莖徑偏小,產量排名第2,增產幅度較大。桂糖44號雖然株高最矮,莖徑中等,但其有效莖數多(排名第3),所以產量也表現較好。桂糖47號和桂糖29號有效莖數最多、但由于其莖徑最小,株高偏矮,所以產量偏低。而桂糖31號、桂糖45號和桂糖50號有效莖數少,缺苗嚴重,所以產量最低,排名最后3位,減產幅度大。調查發現桂糖49號、桂糖40號、桂糖44號和桂糖42號宿根三年蔗的產量比新臺糖22號增產幅度為4.74%~19.12%,甘蔗糖分比新臺糖22號高0.94%~2.28%,含糖量比新臺糖22號增11.95%~25.6%,增產增糖效果良好;而桂糖46號、桂糖31號、桂糖45號和桂糖50號減產明顯,蔗莖產量比新臺糖22號減產7.19%~24.08%,含糖量比新臺糖22號減糖8.22%~20.44%,減產減糖嚴重。本文結果表明桂糖49號、桂糖40號、桂糖44號和桂糖42號的第三年宿根蔗綜合產量與蔗糖分性狀良好,可在生產上進行多年宿根種植;而相對比新臺糖22號表現較差的品種,則建議生產上加強田間管理延長其宿根能力以提高蔗莖產量與糖分,或適當減少宿根年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