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廷林,滕德榮,黃立寧,黃 釗,王活龍
(廣西糖業集團良圻制糖有限公司,廣西 南寧530317)
在橫縣蔗區甘蔗種植合作社和農業種植公司大規模種植糖料蔗,由于各項成本原因經營主體部分為虧本經營或者盈利極少的狀態。為了破解這種困局,我們對橫縣蔗區內種植甘蔗面積較大的橫縣大眾創新農業有限公司的生產情況和效益情況進行了3年的跟蹤和了解,2020年度該公司種植基地的甘蔗長勢良好,測產結果應該是增產盈利。為此我們從該基地的甘蔗生產過程中,探索總結該種植基地扭虧為贏的措施與經驗供大家參考。
橫縣大眾創新農業有限公司是廣西糖業集團良圻制糖有限公司跨蔗區發展的第二大甘蔗種植戶,該基地位于橫縣云表鎮留塘村“雙高”基地內,于2017年流轉土地1500畝,實施“雙高”基地建設種植甘蔗,租期10年,第一期一次性按每年700元/畝交清5年租金,第二期5年按每年880元/畝繳交租金。
2017年一邊開發建設“雙高”基地一邊種植甘蔗,當年共調入蔗種1200噸,至當年4月底才完成甘蔗種植,因種植時間過長,期間遭遇過兩次干旱氣候,甘蔗萌芽受到嚴重影響,加上管理不及時,當年甘蔗單產很低,總收面積1450畝,總產原料蔗僅5308噸,平均單產每畝僅3.66噸。該公司每年融資利息36.7萬元,另外除了糖廠補貼及分攤6年(每年12.5萬元)的“雙高”財政資金補貼,當年還虧損56.45萬元。2018年甘蔗種植全部為宿根蔗,甘蔗總產共6153噸,單產平均每畝4.24噸,利潤收益為57.48萬元。2019年新植甘蔗550畝,宿根蔗900畝,甘蔗總產5089噸,自留蔗種400噸,單產平均每畝3.79噸,當年虧損16.8萬元,經營三年合計共虧損15.77萬元,公司的效益一直處于虧本狀態。
在2020/2021年榨季甘蔗第一次估產中,整個蔗區普遍因天氣干旱導致減產,但該公司在沒有灌水條件、不擴大種植面積的情況下是增產最多的甘蔗種植戶。為了解該公司甘蔗生產情況,良圻制糖有限公司農務部技術人員于2020年11月10日到其公司蔗區進行測產,經過調查發現:一是蔗田里基本沒有雜草,同比2017~2019年田間雜草叢生的景象相差非常大;二是甘蔗長勢良好并且后勁足,立改前三年甘蔗低產的情形。隨后技術人員隨機選擇幾塊具有代表的蔗地進行測產,結果如表1所示。

表1 甘蔗農藝性狀調查表
從表中測量結果看,較好的甘蔗平均畝產達6噸以上,與前三年最高產年份的每畝平均4.24噸相比,實現了跨越式的增產。2020年該公司新植甘蔗520畝,一年宿根蔗550畝,三年宿根蔗380畝。2020年10月第一次估產7500噸,同比2019年增產2000噸,平均單產提高1.38噸/畝。2020年獲得健康種苗中央財政資金補貼18.2萬元(新植蔗按350元/畝補貼),預測全年甘蔗經營利潤達到91.39萬元,產量效益實現了跨越式提高。
綜上,2020年該公司在旱災天氣仍獲得大增產,實現扭虧為盈。經過農務部技術人員實地調查,對該公司甘蔗種植管理方法措施進行總結。
大面積甘蔗管理,常因除草不及時容易發生草荒,影響甘蔗生長導致減產。2017~2019年為減少除草人工成本,原來使用人工背式噴霧器進行化學除草,后來改用高壓加長噴槍進行噴除草劑,用工比用噴霧器節省了,但由于一次要噴多行,藥液必須從甘蔗苗頂上經過,噴到蔗苗心葉上,導致甘蔗受到藥害,因此甘蔗停止正常生長十多天,每年噴藥2~3次,相當于影響甘蔗正常生長一個月。2020年該公司購買一臺二手后驅動農用車并改造成噴藥機,投入成本約4萬元。甘蔗管理種植后以及大培土后均需噴除草劑,而大培土后適合噴除草劑時有的甘蔗株高已有1米多,一般的農用機械不能行駛進入甘蔗地噴除草劑。為適應農藝作業的需要,再次改造該噴藥機作業高度為1.2米,噴輻8米,獨自一人操作,噴藥防蟲作業可以達到每小時30畝,噴除草劑作業達到每小時20畝,噴藥機高效作業成為農機農藝相結合的成功舉措。該公司2020年全年噴除草劑只需一個管理人員即可完成,無需另外加請人工噴藥,作業之余有空閑時還到鄰近馬嶺、校椅等鄉鎮幫助別的農戶噴除草劑約2000畝,額外多收入約2萬元。經統計用該噴藥機噴除草劑節省請工費、除草劑藥費每畝40元,單此項折算多增收約5.8萬元。另外,使用該噴藥機噴施除草劑,噴出的藥液很少噴到甘蔗葉上,對甘蔗生長影響很小,與用噴槍噴除草劑相比,甘蔗相對增加了一個月的生長期,畝增產0.5噸以上,合計其種植面積總產增加甘蔗約700噸。以上三項增收相加,2020年內該基地使用噴藥機施藥相當于多創收36萬元,減去改造設備的成本4萬元,共為公司多創收32萬元。
該公司2017年主要種植桂糖42號品種,因用機械進行蓋土、施肥、培土、破壟和裝車等作業對蔗苗和發株造成一定的影響外,還造成甘蔗有效莖數不足,是前三年甘蔗低產的原因之一。故大面積機械作業為主的生產管理,更加要求種植分蘗性好、宿根性更強的甘蔗新品種。2019年該公司開始引進新品種,柳城07/150種植100畝、桂糖49號種植300畝;從2020年分別再新種220畝柳城07/150和300畝桂糖49號,這兩個新品種萌芽率高、分蘗力強、植株高大、有效莖數多和宿根性強,非常適宜大規模機械管護。2020年11月測產結果表明,桂糖49號比桂糖42號畝增產約1噸。2020年該公司推廣種植柳城07/150和桂糖49號共920畝,是其獲得甘蔗增產的重要措施之一。
該公司2020年在甘蔗肥料投入中,新植蔗為580元/畝,宿根蔗為450元/畝,與前三年投入相差不大,也與整個良圻蔗區平均施肥水平相持平。與前三年不同的是2020年新植蔗改用藥肥,對防治病蟲害促進甘蔗生長獲得較好的效果,對甘蔗增產有一定的幫助作用。
該公司2017~2019年種植工作基本都是在4月20日才能完成,加上除草、施肥和培土等管理工作相對滯后或不及時,造成甘蔗生長期明顯不足,致使甘蔗產量很低。為了搶農時,2020年該公司種植工作均在3月20日左右結束,加上除草、施肥和培土等甘蔗管理工作及時,比前三年提早20天以上完成了所有的甘蔗田間管理工作,即使在2020年6月至7月間的甘蔗大生長期受到干旱天氣影響30多天,但該基地甘蔗已封行,對生長影響比較小,為后期甘蔗增產豐收奠定了基礎。
2017年甘蔗種植行距全部為1.2米,大面積機械化管理下造成桂糖42號畝有效莖數不足,也是前三年甘蔗產量低原因之一。在還沒有實行機械化收獲甘蔗的情況下,2019年、2020年新植蔗行距改為1.1米,既有利于機械化管理,又提高了甘蔗的有效莖數。從2020年11月測產結果來看,改進行距1.1米后比行距1.2米甘蔗莖徑相差不大,但有效莖數增加約362條/畝,也是甘蔗增產的原因之一。
2020年該公司甘蔗生產工作除下種和收獲外,其他的種植管理工作均采用機械化作業完成。用小四輪拖拉機施肥蓋土、用904型拖拉機大培土、用噴藥機防蟲除草、用裝蔗機裝車等作業均由該公司的管理人員獨立完成,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大量節省了請工費用,降低生產成本。
該公司2020年度機械化結合良種良法管理大面積甘蔗帶來的效益后,有意向在2021年度計劃再多租地擴種甘蔗200畝。該公司大面積提產增效的經驗值得學習和推廣,對產量不高、經營請工困難、種植收益較差的種蔗大戶或公司可以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向橫縣大眾創新農業有限公司學習,復制和推廣該農機農藝相結合的舉措,實現扭虧為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