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泉
摘 要:小學語文課程承擔著傳遞知識、傳播文化、培養思維的教育職責,在信息化時代背景下,可借助微課教學創新小學語文課程,通過直觀、動態化的語文教學活動活躍課堂氛圍,帶給學生不同的學習體驗。基于此,以下對淺談微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進行了探討,以供參考。
關鍵詞:微課;小學語文教學;應用
引言
微課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不僅能突破時間和空間限制,也能遵循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在此基礎上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在實現課堂基礎知識教學的同時深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一、改變原有認知,主動積極學習
教師是微課作用與價值能否完全發揮出來的決定者。為此,必須通過各種方式讓教師認識微課、了解微課。首先,教育管理者應該為教師創造和提供學習新技術、新知識的機會和途徑,組織教師聽取講座,定期安排教師上機操作,觀摩微課引入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實錄等,讓教師逐步建立起“微課意識”,了解微課的本質特征。其次,由教導處發起使用微課的倡議,鼓勵教師采用同課異構的方式觀察微課使用的效果,即一堂課分別用微課與常規兩種教學模式備課,然后讓觀察兩種模式下的教學效果,同時積極采納學生的意見,讓教師認識到微課的輔助作用,充分認識到微課的優點,克服心理上的陌生感,在教學行為上真正接納這一新興的教學形式。
二、知識拓展延伸
受限于教學進度與課堂時間,對于部分延伸拓展知識的講解存在一定的不足,在微課教學模式下,可將語文知識延伸拓展的部分制作成趣味微課視頻,使學生能夠通過微課視頻學習更多的知識內容,完善學生知識體系。此外,在“五項管理”指導下,可將課外閱讀書目內容片段轉化為微課,以此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貫徹落實“五項管理”。例如,在部編版六年級下冊語文教學中,第一單元學習了《北京的春節》《臘八粥》《藏戲》及與風俗習俗相關的知識,為了傳播傳統文化,教師可將“二十四節氣”“傳統節日的風俗及由來”等內容制作成微課視頻,感興趣的學生可自主觀看,借助微課實現德育滲透。此外,還可按照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推薦書目,選擇適宜書目內容制作成微課,如《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霧都孤兒》《繁星·春水》等,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切實發揮微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積極作用,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三、師生分工合作,提高使用效能
微課強調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較之于傳統課堂,微課的進入讓學生的學習過程從課堂向前延伸到了預習階段,又向后延伸到了課后的復習階段。這就決定了教師在使用微課這一形式進行教學內容編排的過程中,必須與學生分工合作,共同確定高質量的學習內容與學習計劃。如在學習查字典之前,教師可先讓學生說一說自己在生活中遇到不認識的字時會怎么辦,從情感感知入手,激發學生的學習動能,然后教師安排學生對音序查字法(部首查字法)的微課進行學習。隨后,在課堂上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讓學生說一說自己在微課中的所獲與所得。教師和學生各司其職,共同完成教學目標,這種由意識指導行為的過程,更有利于微課在小學語文課堂上的有效應用。
四、問中探,激發閱讀興趣
提問是課堂互動形式之一,科學合理的問題能吸引學生注意力,為高效教學做好鋪墊。相關教育者認為,問題是啟發學生思維的關鍵。微課基于信息技術,海量的互聯網資源為教師的備課提供了參考資料,也為教師設計問題導學課堂提供了信息技術元素。問題的設計要基于學生的學習潛力,基于學生的課堂思考,運用微課設計問題要將學生的深度學習作為課堂的教學目標,激發學生濃厚的閱讀興趣,使學生在微課模式中深入探索,感受文本的獨特魅力。教師在運用微課設計問題時,要結合學生的學情和互動教學的特征,從多方面優化課堂提問,并巧妙融入趣味性元素。如在《草船借箭》的教學時,教師要考慮到本課如何能夠激活學生對《三國演義》的閱讀興趣。教師可以利用微課設計幾個問題,如:一向料事如神的諸葛亮,怎么會答應在短時間內趕造十萬支箭的任務?周瑜提出“十天造好”,而諸葛亮為什么說“只要三天”?諸葛亮造箭不要造箭的材料,卻向魯肅借用“船”“三十個軍士”“青布幔子”“草把子”,這是為何?問題為學生深入解讀文本提供了切入口,學生對這些問題產生了興趣,他們必然會深入探索課文。想更好地研究人物形象,學生必須閱讀《三國演義》這本書。教師可以在學習完課文之后,利用微課設計一個閱讀導航鏈接,巧妙地將三國演義的精彩內容呈現給學生,引導學生在課后主動閱讀此名著,從而培養學生的探索興趣和閱讀能力。
五、注重師生互動質量,結課教師及時反思
在語文教學中,有這樣一種觀念被教師大為追捧,甚至部分教師將其奉為“金科玉律”:教學進度快,全靠名師帶;學生基礎好,教師壓力少。拋開教學進度暫且不談,就單單以學生基礎牢固來看,這離不開教師對學生的知識基礎、思維特點、課堂需求等情況的透徹了解。而造成教學進度過快的實際情況是,教師忽略了學生的接受能力,在講課時只是自顧自地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而不斷趕超加速,在課堂上很少與學生進行互動交流,甚至全程零互動交流。這在教育專家和語文教育工作者看來,是一個需要警惕的傾向。在很多人眼中,師生互動有以下幾個好處:一是集中學生注意力,每當個別學生在課堂上出現走神開小差的情況時,教師通過互動及時幫助其將注意力重新集中到課堂中來;二是鞏固加強學生的記憶效果,教師把自己講過的答案拋給學生,讓學生在思考教師的答案中深化對重難點知識的理解與記憶;三是讓課堂學習內容更加條理,教師在不同教學階段,通過不同頻次的強調,讓教學重點更加突出。
結束語
在新時代小學語文教學期間,可將微課作為輔助性教學手段,借助微課創設課文情境,使學生在適宜的氛圍中學習語文知識,并引導學生以微課視頻為參考進行預習,提升預習實效,為課堂學習奠定基礎。此外,通過微課視頻發散學生思維,進行知識拓展延伸,在微課輔助下構建高效語文課堂。
參考文獻
[1]王海霞.微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學周刊,2021(33):113-114.
[2]相倓.試論微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策略[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1(10):67-68.
[3]夏巧巧.淺談“微課”及其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科幻畫報,2020(08):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