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艷紅
聲音,是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難以用文字去描述。可是,優秀的作家卻能妙筆生花,用新奇的想象和精心煉就的比喻去描繪聲音,讓讀者如臨其境、如聞其聲。
左讀經典
1.假使真灌成片子,那聲氣嘩啦嘩啦,又像風濤澎湃,又像狼吞虎咽,中間還夾著一絲又尖又細的聲音,忽高忽低,裊裊不絕。有時這一條絲高上去、高上去,細得、細得像放足的風箏線要斷了,不知怎么像過一個峰尖,又降落安穩下來。趙辛楣刺激的神經給它吊上去,掉下來,這時候追想起還恨得要扭斷鴻漸的鼻子,警告他下次小心。
(節選自錢鍾書《圍城》)
2.忽聽得遠處傳來錚錚幾聲,似乎有人彈琴。令狐沖和儀琳對望了一眼,都是大感奇怪:“怎地這荒山野嶺之中有人彈琴?”琴聲不斷傳來,甚是優雅。過得片刻,有幾下柔和的簫聲夾入琴韻之中。七弦琴的琴音和平中正,夾著清幽的洞簫,更是動人,琴韻簫聲似在一問一答,同時漸漸移近。令狐沖湊身過去,在儀琳耳邊低聲道:“這音樂來得古怪,只怕于我們不利,不論有甚么事,你千萬別出聲。”儀琳點了點頭,只聽琴音漸漸高亢,簫聲卻慢慢低沉下去,但簫聲低而不斷,有如游絲隨風飄蕩,卻連綿不絕,更增回腸蕩氣之意……
忽聽瑤琴中突然發出鏘鏘之音,似有殺伐之意,但簫聲仍是溫雅婉轉。過了一會兒,琴聲也轉柔和,兩音忽高忽低,驀地,琴韻簫聲陡變,便如有七八具瑤琴、七八支洞簫同時在奏樂一般。琴簫之聲雖然極盡繁復變幻,每個聲音卻又抑揚頓挫,悅耳動心。令狐沖只聽得血脈賁張,忍不住便要站起身來,又聽了一會兒,琴簫之聲又是一變,簫聲變了主調,那七弦琴只是玎玎珰珰的伴奏,但簫聲卻愈來愈高。令狐沖心中莫名其妙地感到一陣酸楚,側頭看儀琳時,只見她淚水正涔涔而下。突然間錚的一聲急響,琴音立止,簫聲也即住了。霎時間,四下里一片寂靜,唯見明月當空,樹影在地。只聽一人緩緩說道:“劉賢弟,你我今日畢命于此,那也是大數使然,只是愚兄未能及早出手,累得你家眷弟子盡數殉難,愚兄心下實是不安。”另一個道:“你我肝膽相照,還說這些話干么……”儀琳聽到他的口音,心念一動,在令狐沖耳邊低聲道:“是劉正風師叔。”他二人于劉正風府中所發生大事,絕無半點知聞,忽見劉正風在這曠野中出現,另一人又說甚么“你我今日斃命于此”,甚么“家眷弟子盡數殉難”,自都驚訝不已。只聽劉正風續道:“人生莫不有死,得一知己,死亦無憾。”
(節選自金庸《笑傲江湖》)
賞讀感悟
作家主要運用了比喻、通感的修辭,用以聲寫聲的方法來描繪聲音。他們善于把聲音、情緒和環境等有機結合,使同樣的聲音表達出不同的情感。他們還善于移情,即把自己的情感轉移到所寫的景物中。
《圍城》選段,作者用明喻、暗喻的手法,像有聲電影中的蒙太奇,把方鴻漸的呼嚕聲比喻成風濤、吃飯、高低起伏不定的音樂、快要掙斷的風箏線,讓聽著呼嚕聲的人神經快到崩潰的邊緣,卻又能奇跡般平穩安全降落,過程扣人心弦,驚心動魄。片段中對呼嚕聲的描寫,可謂是惟妙惟肖,語言更是風趣幽默。
《笑傲江湖》選段,世人皆以為《廣陵散》已成絕響,所幸被魔教長老曲洋自東漢蔡邕墓中盜得,并將其譜入《笑傲江湖曲》,后與衡山派劉正風共同鉆研。作者運用各種形容詞及修辭手法,把劉曲二人合奏中所使用的器具——七弦琴的“和平中正”和洞簫的“清幽婉轉”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在慷慨激昂的曲調中將“笑”“傲”“江湖”以及二人的音樂造詣發揮到極致。
右寫片段
1.你聽過秋葉跳舞的聲音嗎?那是一個寂靜的黃昏,一片片泛黃的秋葉悄悄地從樹梢上飄落下來,悄無聲息地在空中翻飛著,跳著優雅的舞蹈。飛啊、舞啊,金黃色的衣裙在夕陽余暉的映襯下發出耀眼的光芒,它們有的手牽著手,有的肩并著肩,有的自成一排,雀躍著擁入大地母親的懷抱。在地面上,它們還成群結隊地隨風起舞,在時而激揚時而舒緩的秋風的伴奏下,它們為大地鋪上金色的地毯。在金燦燦的舞臺上盡情的歌唱、舞蹈,如演奏著一曲輕音樂般優美、動聽。
(內蒙古通遼市科左中旗保康第二中學 張鑫)
2.一聲悶雷響起,它像是前線的偵探兵,來試探軍情。果不其然,幾分鐘后便是一陣電閃雷鳴,稀疏的雨點打在玻璃上發出噼噼啪啪的聲響。閃電如一個棒槌,敲打著地面;雷聲像一首背景音樂,正好作為閃電的伴奏。天空中那原有的一點藍色被風雨侵蝕掉了,我放下手中的書,把所有的注意力轉向窗外的世界,欣賞這大自然傾情演奏的樂曲。雨水變換著節奏,時而急,時而緩;變換著情感,時而歡快,時而低沉……我陶醉在了這美妙的天籟之音中。
細雨落在路邊的樹葉上,發出沙沙的聲響,細碎如春蠶囈語;雨滴落在積水中,激起陣陣漣漪,發出叮叮咚咚的聲音,似泉水激石般悅耳;還有一些調皮的“小精靈”落在欄桿上,敲擊出“啪啦啪啦”的旋律,如鼓點般明快;屋檐下掉落的雨滴,晶瑩透明,似玉珠垂下,噼啪作響……我沉浸在這美妙的音樂中無法自拔。
(內蒙古通遼市科左中旗保康第二中學 倪雨涵)
這兩個片段你更喜歡哪個?請說說你的理由。(300字左右,答題紙自備)
寫作借鑒
如何描寫聲音呢?以下幾點供大家參考:
1.妙比喻,生動形象——“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大弦嘈嘈,小弦切切,交錯雜彈,就像大珠小珠瀉落在玉盤。視覺形象與聽覺形象同時表現出來,令人眼花繚亂,將聲音的特質展現出來。雙聲和重音疊韻詞的運用,更加強了文字的節奏感和韻律感。
2.善移情,聲情并茂——“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琵琶聲音暫停的時候,只覺得有一種深藏的愁緒和恨意產生。此時,雖然靜默無聲,卻更勝過那有聲之境。“有聲”之時,聽者的思想感情隨著曲調奔騰跳躍,無暇細品。而“無聲”之時,則給人以無限想象,以回味那曲中之情。
3.融想象,意境豐富——“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有時弦聲輕快悠揚,就像黃鶯宛轉悅耳的啼鳴;有時弦聲艱澀低沉,好像嗚咽的泉水在冰下面流轉。“間關”形容鶯聲宛轉;“幽咽”指泉水聲悲抑哽塞。這里,詩人將琵琶聲同時訴諸聽覺與視覺,分別表現出輕快與冷澀的不同感受。
4.用通感,以形寫聲——如“那聲音仿佛是朦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霧那樣溫柔;又像是情人的蜜語那樣芳醇”一句,在交代“那聲音”時,用比喻來描寫各種感官:“溫柔”是寫觸覺,“芳醇”是寫嗅覺和味覺,將各種感官相互交錯進行集中描寫,可以使聲音特征鮮明突出。
延伸訓練
人的一生中總有很多難以忘懷的事情,比如:遠方的那一片風景,電影中那一幕令人心馳神往的橋段,還有生命中那一個特別的聲音。那個聲音,或許來自于大自然,或許來自于周圍的人們,也或許來自于遙遠的遐想,但不論在何處,它們都是那么讓人懷念。請以“牽動心靈的聲音”為題,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思路點撥:“聲音”本來就是一個抽象的詞語,它可以是大自然的聲音,可以是人類自己的聲音,也可以是由觀看書籍、影視而發出的感慨、吶喊的聲音。題目中給出了限定詞“牽動心靈”,所以在寫作時,一定要寫自己最熟悉、最有感觸的內容,要把這個聲音對自己的意義寫清楚,也就是要寫明為什么這個聲音會牽動自己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