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春花
(荊門市第一人民醫院婦科,湖北 荊門 448000)
子宮內膜炎是由于生殖道長期處于感染狀態,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導致病原微生物沿宮頸或者輸卵管等到達子宮內膜,從而形成炎癥,其復發率較高,已成為婦科較為嚴重的疾病之一,導致患者的生活質量急劇下降[1]。現階段對子宮內膜炎的治療仍是以藥物治療為主,頭孢曲松鈉是一種較為常見的廣譜抗生素藥物,具有較高的抑菌作用,但單獨使用會增加子宮內膜炎患者的復發風險,治療效果欠佳。甲硝唑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常被應用于生殖系統和消化道炎癥治療中,可發揮強效抗菌作用,從而提高患者抗感染效果[2]。本研究旨在分析甲硝唑聯合頭孢曲松鈉對子宮內膜炎患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響與安全性,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荊門市第一人民醫院收治的96例子宮內膜炎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48例。對照組患者年齡23~45歲,平均(32.51±2.86)歲。研究組患者年齡24~44歲,平均(32.57±2.89)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組間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院內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并批準,且患者或家屬對本研究知情同意。納入標準:符合《臨床診療指南·婦產科學分冊》[3]中關于子宮內膜炎的診斷標準者;患者均為初診;患者下腹有疼痛感等。排除標準:患者處于妊娠期;患者存在其他重大疾病,如免疫系統、血液系統;患者為過敏性體質等。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2 g的頭孢曲松鈉注射劑(深圳華潤九新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0920097,規格:0.5 g/支)與250 mL濃度為0.9%的生理鹽水充分混合,靜脈滴注,1次/d。研究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聯合甲硝唑片(四川太平洋藥業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51021142,規格:200 mg/片)治療,頭孢曲松鈉用法同對照組,甲硝唑片為溫水口服,400 mg/次,每8 h服用1次,兩組患者均連續治療1周,之后進行 6 個月的隨訪。
1.3 觀察指標 ①對比兩組患者治療1周后臨床療效,顯效:經1周治療后,患者血常規檢測正常,白帶增多、月經過多及盆腔區域疼痛癥狀消失,經顯微鏡顯示子宮內膜間質淋巴細胞浸潤消失;有效:經1周治療后,患者血常規檢測趨于正常,盆腔區疼痛得到緩解,子宮內膜間質淋巴細胞浸潤減輕;無效:經治療后子宮內膜間質淋巴細胞浸潤未見消失甚至加重。總有效率=(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3]。②對比兩組患者各癥狀消失時間,包括炎癥消失時間、腹痛消失時間及陰道分泌物增多消失時間。③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炎性因子水平,主要包括白介素 -2(IL-2)、白介素 -4(IL-4)、白介素 -10(IL-10)及基質金屬蛋白酶 -9(MMP-9)水平,采集兩組患者清晨空腹靜脈血5 mL,然后以3 000 r/min進行10 min離心,將上層血清置于2 mL的EP管中,并放置在-80 ℃環境中備檢。采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法對血清進行檢測。④對比兩組患者隨訪6個月后復發率與不良反應發生情況,不良反應包括疲倦、頭暈及嗜睡。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22.0統計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與計數資料分別以()、[ 例(%)]表示,分別采用t與χ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臨床療效 研究組患者治療后臨床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例(%)]
2.2 各癥狀消失時間 研究組患者炎癥消失時間、腹痛消失時間及陰道分泌物增多消失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各癥狀消失時間比較( , d)
表2 兩組患者各癥狀消失時間比較( , d)
組別 例數 炎癥消失時間 腹痛消失時間 陰道分泌物增多消失時間對照組 48 8.41±1.23 6.87±0.56 21.11±4.54研究組 48 6.35±1.14 5.13±0.64 13.96±3.23 t值 8.510 14.176 8.891 P值 < 0.05 < 0.05 < 0.05
2.3 炎性因子水平 治療后兩組患者血清MMP-9、IL-4水平相較于治療前均降低,且研究組低于對照組;而兩組患者血清IL-2、IL-10水平相較于治療前均升高,且研究組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比較(, μg/L)
表3 兩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比較(, μg/L)
注:與治療前比,*P<0.05。MMP-9:基質金屬蛋白酶 -9;IL-2:白介素 -2;IL-4:白介素 -4;IL-1:白介素 -10。
組別 例數 MMP-9 IL-2 IL-4 IL-10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48 0.53±0.12 0.42±0.08* 2.72±0.62 3.51±0.83* 10.99±1.61 8.55±1.03* 12.67±2.31 18.45±3.41*研究組 48 0.52±0.09 0.34±0.06* 2.66±0.67 4.67±0.73* 11.01±1.79 7.38±1.41* 12.72±2.40 21.03±3.05*t值 1.342 15.137 0.455 7.271 18.187 4.642 0.104 3.907 P值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2.4 復發率與不良反應 隨訪6個月后研究組1例患者復發,其復發率為2.13%,對照組12例患者復發,其復發率為30.77%,研究組患者復發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0.766,P<0.05);治療期間研究組患者出現1例疲倦,1例頭暈,不良反應總發生率為4.17%;對照組患者出現3例疲倦,4例頭暈,4例嗜睡,不良反應總發生率為22.92%,研究組患者不良反應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7.207,P<0.05)。
子宮內膜炎是女性人群中一種常見的生殖道炎癥疾病,其臨床表現為腹部持續疼痛、陰道分泌物增多以及膿性改變等,造成子宮內膜炎的主要原因為患者在分娩后其胎膜或胎盤殘留在子宮內[4]。治療子宮內膜炎的主要手段是清除病原微生物,其中頭孢曲松鈉是廣譜抗生素藥,不僅可以有效抑制革蘭氏陽性菌和革蘭氏陰性菌,而且還可以有效清除念球菌和衣原體等病原微生物,但治療后會產生不良反應,影響治療效果[5]。
甲硝唑對子宮根部基底層有一定消炎作用,能夠殺滅梭形桿菌和消化鏈球菌等厭氧菌。頭孢曲松鈉和甲硝唑聯合治療子宮內膜炎,其藥效可以發揮互補作用,顯著提升臨床療效,降低復發率,減少患者不良反應的發生,同時通過抗炎的效果可以加快炎癥、腹疼等癥狀的消失[6]。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研究組患者臨床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復發率和不良反應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各癥狀消失時間均短于對照組,提示甲硝唑聯合抗生素治療子宮內膜炎患者效果顯著,可以降低復發率,減少不良反應,加快患者康復。
IL-2、IL-10作為抗炎因子,其水平升高與患者機體內炎癥水平呈負相關;而IL-4水平升高與患者炎癥水平呈正相關;MMP-9水平上升主要是子宮內免疫功能出現失調,從而誘發子宮內膜炎癥,使子宮內膜持續處于高炎癥反應狀態[7]。甲硝唑可阻斷機體內細菌核酸合成,且對陰道細菌有清除的作用,同時還可以抑制阿米巴原蟲氧化還原反應,發揮強效抗菌和抗炎的作用,能夠促進抗炎因子IL-2和IL-10的分泌,共同發揮效果,促進患者康復[8]。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研究組患者血清MMP-9、IL-4水平均低于對照組,而血清IL-2、IL-10水平均高于對照組,表示甲硝唑聯合頭孢曲松鈉治療子宮內膜炎患者可以減輕炎性反應。
綜上,甲硝唑聯合頭孢曲松鈉治療子宮內膜炎患者效果顯著,可縮短各癥狀消失時間,減輕炎癥反應,改善預后,具有較高的安全性,值得臨床大力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