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建暉
(南通市海門區人民醫院檢驗科,江蘇 南通 226100)
直腸癌是消化道常見惡性腫瘤之一,其被認為是全球范圍內第三大常見癌癥,且占癌癥相關死因的第二位。隨著人們生活方式和飲食結構的改變,加之人口逐漸老齡化,我國直腸癌發病率逐年上升,至今未發現一種簡單易行、效價高的用于早期篩查本病的方法[1]。因此,尋找一種有效的早期診斷方法是目前臨床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近年來有研究發現,炎癥反應在腫瘤的發生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2]。外周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比值(NLR)作為炎癥反應的重要標志物,已有文獻證實與結直腸癌的發展及預后密切關聯[3]。癌胚抗原(CEA)和糖類抗原19-9(CA19-9)作為一種腫瘤標志物,其已廣泛用于直腸癌診斷和預后隨訪,但上述指標單獨檢測在直腸癌的診斷中敏感性和特異度均較低。本研究重點分析了NLR、CEA、CA19-9聯合檢測診斷直腸癌的臨床價值,現作如下報道。
1.1 一般資料 選取南通市海門區人民醫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間就診的62例直腸癌患者的臨床資料,將其作為直腸癌組,并選取同期院內收治的直腸息肉患者60例作為息肉組,健康體檢者60例作為對照組。其中直腸癌組患者中男性35例,女性27例;年齡30~76歲,平均(59.06±5.12)歲。息肉組患者中男性32例,女性28例;年齡31~78歲,平均(58.02±6.42)歲。對照組中男性29例,女性31例;年齡30~77歲,平均(59.48±5.97)歲。3組研究對象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組間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直腸癌組患者符合《內科學》[4]中的相關診斷標準者;糞便隱血試驗陽性;結腸鏡下黏膜活檢確診;經各種影像學檢查和超聲檢查明確無遠處轉移;病歷資料完整。排除標準:合并其他良、惡性腫瘤者;合并血液、阻塞性疾病或潰瘍性病變者;合并嚴重出血或感染者。本研究經院內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1.2 方法 所有研究對象均于晨起采集空腹靜脈血5 mL,以3 000 r/min的轉速離心5 min,采用Sysmex XN-100血液分析儀和配套試劑測定中性粒細胞計數、淋巴細胞計數,并計算NLR。采用雅培i-2000化學發光分析儀和配套試劑測定CEA及CA19-9水平,操作過程嚴格按照說明書進行操作。
1.3 觀察指標 ①將3組研究對象NLR、CEA、CA19-9水平進行對比。②將3組研究對象NLR、CEA、CA19-9單項及聯合檢測的陽性率進行對比,陽性判定標準:NLR ≥ 2.64,CEA > 5 ng/mL,CA19-9> 37 U/mL,聯合檢測的陽性標準:NLR、CEA、CA19-9檢測結果兩項或兩項以上均為陽性。③應用受試者工作曲線(ROC)來計算NLR、CEA、CA19-9單項和聯合檢測診斷直腸癌的診斷效能。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23.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處理本文數據,計量資料以(采用χ2趨勢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NLR、CEA、CA19-9水平 直腸癌組患者NLR、CEA及CA19-9水平明顯高于息肉組和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1。
表1 3組研究對象NLR、CEA、CA19-9水平比較()

表1 3組研究對象NLR、CEA、CA19-9水平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P<0.05;與息肉組比,#P<0.05。NLR:中性粒細胞與淋巴細胞比值;CEA:癌胚抗原;CA19-9:糖類抗原19-9。
組別 例數 NLR CEA(ng/mL) CA19-9(U/mL)直腸癌組 62 3.11±1.52*# 5.39±1.05*# 39.79±2.46*#息肉組 60 2.38±1.16 1.96±0.82 19.76±1.25*對照組 60 2.19±1.04 1.71±0.70 8.06±1.37 F值 9.105 341.640 3265.669 P值 <0.05 <0.05 <0.05
2.2 陽性率 直腸癌組患者NLR、CEA、CA19-9聯合檢測的陽性率較單項檢測高,且直腸癌組和息肉組患者單獨檢測和聯合檢測的陽性率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2。

表2 3組研究對象NLR、CEA、CA19-9單項和聯合檢測陽性率比較[ 例(%)]
2.3 診斷效能 與單獨檢測比,NLR、CEA、CA19-9聯合診斷的靈敏度及特異度均較高,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 3。

表3 3組研究對象NLR、CEA、CA19-9單項檢測診斷效能比較

直腸癌指的是從齒狀線至直腸乙狀結腸交界處的癌,嚴重威脅著患者的身心健康。目前臨床對直腸癌早期診斷標志物及篩查手段研究較多,現有的如糞便潛血試驗、結腸鏡檢查、血清腫瘤標志物檢查等,雖然糞便潛血試驗無創、經濟且操作便捷,但其檢查結果極易受外界因素(如飲食、藥物等)影響,且在病理組織出血情況下方可進行檢測,絕大多數糞便潛血試驗陽性者已發展至中晚期。結腸鏡檢查雖被視為直腸癌篩檢的金標準,但其價格昂貴,且準備工作繁雜,操作過程中還易導致出血、腸瘺等不良情況發生。故尋找一種簡單、便捷且準確度高的診斷方法是直腸癌早期篩檢的關鍵。
CEA是一種糖類蛋白,由正常結腸細胞分泌,正常生理情況下血清中癌胚抗原濃度較低,研究指出,當血清癌胚抗原濃度大于5 ng/mL時,患惡性腫瘤可能性較大[5]。但CEA靈敏度和特異性均較差,僅通過檢測癌胚抗原無法完全確診,約40%病例漏診。CA19-9是大腸癌組織中發現的一種神經節苷脂樣物質,其在血清中主要以黏蛋白形式存在,且隨著腫瘤進展濃度逐漸增加,且相較癌胚抗原而言,CA19-9可作為大腸癌獨立預測標志物。CEA和CA19-9這兩種血清指標已普遍用于早期癌癥篩查,但其準確率較低。且研究發現直腸癌患者NLR值明顯高于健康對照人群[6]。而NLR作為細胞的絕對值計數,其具有相對穩定性,可反應機體炎性反應與腫瘤免疫反應之間的相對平衡狀態,且近年來該指標在腫瘤診斷方面的價值備受關注[7]。本次研究結果顯示,直腸癌組患者NLR較息肉組和對照組高,且CEA及CA19-9水平明顯高于息肉組和對照組,表明NLR、CEA及CA19-9的變化趨勢與機體良惡性的病變程度密切相關。
研究結果表明,聯合檢測的靈敏度、特異度均高于單項檢測,提示聯合檢測能夠為明確診斷多種惡性腫瘤提供數據支持[8]。本次數據結果顯示,直腸癌組聯合檢測的陽性率高于單項檢測及息肉組和對照組,3項指標聯合檢測的靈敏度、特異度均高于單一指標檢測,提示 NLR、CEA、CA19-9水平聯合檢測可優勢互補, 從而提高直腸癌早期診斷的檢出率和診斷準確性,減少漏診、誤診情況的發生,具有較高的診斷價值。
綜上,NLR、CEA、CA19-9水平聯合檢測可提高直腸癌的檢出率,具有較高的診斷價值,可為直腸癌患者早期診斷和治療提供數據臨床依據,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