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英祥,呂 品
(江西省精神病院精神科,南昌 330029)
雙相情感障礙(BD)是指抑郁與躁狂癥狀同時發作的心境障礙疾病,BD與遺傳、神經生化、神經內分泌等生物因素有關,在生物因素與心理、環境交互作用下,BD患者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認知功能障礙,對患者日常生活及社會功能造成嚴重影響,加劇患者的家庭負擔[1-2]。有研究[3]指出,藥物治療雖可緩解BD患者癥狀,但療效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配合有效的康復措施方可提升治療效果。情景交往康復模式是以患者病情為依據,通過理論講解、視頻學習、情景模擬等方式,指導患者學習交流技巧,有助于控制心境障礙病情[4]。本研究探討情景交往康復模式配合藥物治療對BD患者康復及生存質量的影響。
將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江西省精神病院收治的60例BD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30例。觀察組男16例,女14例;年齡18~55歲,平均(36.51±6.03)歲;受教育時間6~10年,平均(7.73±0.63)年;病程1~10年,平均(5.45±1.23)年。對照組男15例,女15例;年齡18~56歲,平均(36.77±6.23)歲;受教育時間5~10年,平均(7.66±0.61)年;病程1~10年,平均(5.33±1.14)年。2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全部患者及其家屬均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
1)納入標準:①符合BD診斷標準[5];②病情穩定,有自知力;③對藥物無過敏反應。
2)排除標準:①由酗酒、藥物、腦卒中等因素造成的精神障礙;②合并心肝腎功能障礙;③伴有智力障礙或語言交流障礙。
2組均根據患者病情予以常規藥物治療。丙戊酸鎂釋緩片(湖南省湘中制藥有限公司,批號:20161216、20171205,規格:0.25 g)初始劑量為250 mg·次-1,2次·d-1,后根據患者病情具體情況調整藥物劑量,最高劑量≤750 mg·次-1,2次·d-1。富馬酸喹硫平片(蘇州第壹制藥有限公司,批號:20161206、20171208,規格:50 mg)初始劑量為50 mg·d-1,次日100 mg·d-1,第3天劑量200 mg·d-1,從第4天后,根據患者的耐受程度調整劑量,最高劑量≤800 mg·d-1。
1)對照組在藥物治療基礎上實施精神科常規康復措施。①通過給患者及其家屬講解BD的發病機制、康復要點、藥物的治療原理及作用,提高患者用藥依從性,告知患者藥物不良反應,出現不適感時及時反饋;②定期檢測患者肝、腎功能,預防肝腎損傷;③指導患者識別癥狀復發先兆,避免誘病因素,并根據患者的康復情況予以工娛療法,預防復發;④做好“三防”工作,管理好危險物品,重點關注有自傷、自殺、傷人傾向的患者。
2)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情景交往康復模式。建立研究小組,包括1名心理專科醫師、1名副主任醫師、2名心理理療師、2名副主任護師、1名主管護師、2名護師共計9名專業人員;從患者的實際病情出發,主任及心理醫師對BD患者進行分組并有針對性的制定情景交往的康復訓練方案。情景交往康復訓練方案內容包括:①收集患者資料,全面了解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制定可行性方案。②為期8周,患者于每周一、三、五上午10點接受30 min的情景交往訓練,遵循由簡到難、由弱到強原則。③入組后的第1次訓練指導BD患者了解BD臨床特點,告知疾病復發與人際關系、生活事件有關,通過播放視頻讓患者學習溝通技巧,提升交往技能,護患交流中采用積極應對方式,讓患者了解社交訓練的作用。此后的訓練皆為生活實例訓練,包括自我介紹、會面與離別情景、家庭問題處理及問路、借物品、購物等情景訓練,讓患者扮演不同的角色,學習正確表達語言的方法,同時還應注意訓練患者的手勢、體態、面部表情等,讓患者學會不同表達方式的綜合運用。④每周對患者進行綜合評價,查找患者在溝通中仍然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的改變訓練內容,引導患者認識到自身不恰當的交流方式并及時改正。
1)于干預前、干預8周后,采用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6]評估2組患者抑郁癥狀,采用5級評分法,共17個條目,每個項目0~4分,總分68分,其中正常<7分,輕度抑郁7~17分,中度抑郁18~24分,重度抑郁≥25分;采用躁狂量表(BRMS)[7]評價2組患者躁狂癥狀,共13個項目,每個項目0~4分,分數與躁狂程度成正比。2)于干預前、干預8周后采用世界衛生組織生存質量測定簡表(WHOQOL-BREF)[8]評估2組患者的生存質量,采用5級評分法,4個領域共24個條目,總分24~120分,分數與生存質量呈正比。
干預前,2組患者HAMD和BRM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8周后,2組HAMD和BRMS評分均較干預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01或P<0.05)。見表1。

表1 2組HAMD和BRMS評分對比分
干預前,2組WHOQOL-BREF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8周后,2組WHOQOL-BREF評分均較干預前高,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均P<0.001)。見表2。

表2 2組WHOQOL-BREF評分對比分
BD是常見精神疾病,臨床表現為抑郁與躁狂交替發作或混合發作,患者情緒波動大、復發率高。BD患者因精神雙極紊亂及認知功能障礙,會出現自殘、自殺等行為,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9]。臨床治療BD多采用情感穩定劑等藥物,雖可減輕患者癥狀,但效果仍有局限。而有研究[10]表明,藥物治療配合精神干預措施可提高BD的治療效果。
情景交往康復模式是根據患者病情,明確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有針對性地為患者制定情景模擬訓練方案,具有較高的可行性[11]。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8周后,2組HAMD和BRMS評分均較干預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表明情景交往康復模式配合藥物治療可有效改善BD患者抑郁及躁狂癥狀。此外,干預8周后,2組WHOQOL-BREF評分均較干預前高,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表明情景交往康復模式配合藥物治療可顯著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分析其原因在于,情景交往訓練是鼓勵患者進行自我介紹、分享個人情況,使患者完成積極的情感體驗,發掘內心正向動力;通過情景模擬,讓患者正確對待見面與離別情緒,幫助患者理解他人的同時學會自我表達,掌握家庭矛盾的處理方法;患者在不同情境中扮演不同的角色,體會不同人物在面對問題時的交流與表達方式,學會與他人正常溝通,控制和調節負面情緒,學會應對方法。情景交往訓練排解了患者的內心困惑,幫助患者釋放心理壓力,此外通過每周對患者進行綜合評價,幫助患者總結錯誤經驗,不斷提高患者的應對能力,同時也增長了患者的自信心,減少抑郁與狂躁發作概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
綜上所述,情景交往康復模式配合藥物治療可有效緩解BD患者的抑郁及躁狂癥狀,提高患者生存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