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佳偉,羅 蝶,周小軍,陳家言,李 琦,阮世穎,李佳俊妮
(南昌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江西省預防醫學重點實驗室,南昌 330006)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城鎮化水平不斷提高及國民生活方式改變,高血壓已成為影響我國居民健康的重大公共衛生問題之一[1]。中國≥60歲老年人高血壓的患病率約為50%,且年齡越大者高血壓的患病率越高、程度越重[2],同時高血壓對我國居民健康狀況造成了極大負擔,僅在2013年就造成我國約250萬人死亡,占全部死因的27.5%,傷殘調整壽命年的14.28%[3]。中國成年人超重和肥胖與高血壓發病關系的隨訪研究[4]結果發現,隨著體質指數(body mass index,BMI)的增加,超重人群和肥胖人群的高血壓患病風險為體重正常人群的1.16~1.28倍。為了解江西省南昌市西湖區老年人高血壓患病現狀及其與肥胖相關指標的關系,并為城市社區老年人高血壓的預防控制提供參考依據,本研究采用分層整群抽樣方法抽取南昌市西湖區6個居委會中的60歲以上常住老人,進行了問卷調查,并收集其血壓、BMI、腰圍等肥胖相關指標數據,分析高血壓患病與肥胖相關指標的關系。
調查對象納入標準為:1)年滿60周歲,即1958年及以前出生的人群;2)在南昌市西湖區累計居住時間滿6個月的常住居民。排除標準:1)患有嚴重精神障礙、認知障礙及其他嚴重疾病者;2)由于各種原因導致的溝通障礙者、拒絕調研者和調查時外出居住者。本研究于2018年6—7月,隨機抽取南昌市西湖區6個居委會中的常住老人,共2111人。所有調查對象均自愿參與本研究。
1.2.1 樣本量的計算
P選用2015年南昌市西湖區社區診斷報告中高血壓患病率38.3%[5]測算,相對允許誤差δ=10%P,抽樣設計效率取deff=2.5。檢驗水準α=0.05(雙側),uα/2=1.96。計算公式:
根據樣本量計算公式,得到理論樣本量為1547人,考慮到分層因素和無應答率,本研究增加10%理論樣本量,設計樣本量計算為1701人,故本次調查人數不得低于1701人。
1.2.2 抽樣方法
采用三階段分層整群抽樣法。1)街道或鄉鎮抽樣:以街道辦事處為層,以社區居委會為群,按人口容量比,采用隨機數字法抽取南浦街道辦事處、朝陽洲街道辦事處、十字街街道辦事處3個鄉鎮。2)社區居委會或村委會抽樣: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從每個街道辦分別隨機抽取2個社區居委會,共6個社區居委會,分別為濠上街、象山、團結路、撫河橋、建設橋、紫荊花園。3)社區居民抽樣:按各社區/村委會戶籍名單順序抽樣調查,每戶按生日接近法抽取60周歲及以上居民一男一女,如一戶只有一人滿足條件,則只調查一人,若沒有,則進行下一戶調查,直至達到設計樣本量。
調查內容分為問卷調查和相關人體指標測量兩部分。1)問卷調查:采用自行設計的問卷,內容包括年齡、性別、住址、婚姻狀況、受教育程度、個人疾病史、家族病史等基本情況;2)相關人體指標測量:所有指標均依據國際標準方案規定,通過統一工具和方法測量身高、體重、腰圍和血壓。身高和腰圍精確至0.1 cm,體重精確到0.1 kg。本研究所使用的結構化問卷依據國家《健康檔案基本架構與數據標準(試行)》[6]而設計。
現場調查以入戶調查的方式進行,分為2個階段:第一階段,調查員與調查對象進行面對面調查問卷;第二階段,由經過統一培訓的調查員,按照相關標準,完成調查對象的生理指標的測量。高血壓診斷標準根據2018年《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7],收縮壓(systolic and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SBP)≥140 mmHg(1 mmHg=0.133kPa)和(或)舒張壓(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90 mmHg,或既往診斷為高血壓目前正在服降壓藥物者可診斷為高血壓。根據《中國成人超重和肥胖癥預防與控制指南》[8],超重是指BMI為24.0~27.9 kg·m-2,肥胖指BMI≥28.0 kg·m-2;中心性肥胖指腰高比(Waist-to-Height Ratio,WHtR)≥0.5[9]。

二元Logistic回歸分析變量賦值。因變量,高血壓:0=否,1=是;自變量,性別:0=男,1=女;年齡:1=60~<70歲,2=70~<80歲,3=≥80歲;高血壓家族史:0=無,1=有;BMI:1=正常,2=消瘦,3=超重,4=肥胖;WHtR:0=<0.5,1=≥0.5。
納入分析的2111名研究對象中,男1101人(52.16%),女1010人(47.84%);年齡60~92歲,平均(67.88±6.49)歲,其中以60~69歲(84.46%)為主;體重超重者666人(31.54%),肥胖者124人(5.87%);中心性肥胖者1238人(58.65%);有高血壓家族史者411人(19.67%);飲酒者310人(14.68%);吸煙者551人(26.10%)。見表1。
2111名研究對象中,老年人高血壓患病率為37.52%(792/2111),其中,男性患病率(38.78%,427/1101)高于女性患病率(36.14%,365/1010)(χ2=5.57,P<0.05)。經2018年西湖區人口金字塔年齡調整后,老年人高血壓調整后患病率為40.09%。在男性人群中,BMI、WHtR、年齡、有無高血壓家族史和是否飲酒均與高血壓的患病相關(均P<0.05),是否吸煙與高血壓患病的發生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2.55,P>0.05);在女性人群中,BMI、WHtR、年齡和高血壓家族史均與高血壓患病有關(均P<0.05),但是否吸煙與是否飲酒均與高血壓患病無關(均P>0.05)。見表2。

表1 研究對象按性別分層的特征 n(%)

表2 各觀察項目按性別分層的高血壓患病情況
經多重線性診斷,結果顯示容差均>0.8,方差膨脹因子均<2,說明自變量BMI、WHtR、性別、年齡及高血壓家族史間不存在多重共線性。以有無高血壓為因變量,將BMI和WHtR分別納入二元Logistic回歸模型,模型1調整性別,模型2調整性別和年齡,模型3調整性別、年齡及高血壓家族史,各模型在調整混雜因素后均發現,與正常人群相比,超重和肥胖人群患高血壓的風險更高;與WHtR正常的人群相比,WHtR過高的人群更容易患高血壓。見表3。

表3 高血壓影響因素的二元Logistic回歸分析模型
本調查研究顯示,西湖區社區老年人高血壓患病率為37.52%。經西湖區2018年常住人口金字塔年齡調整后,老年人高血壓患病率為40.09%,高于2012-2015年中國高血壓調查數據[10]顯示的我國老年人高血壓患病粗率(27.9%),高于2013年WANG等[11]報道的浙江省老年人高血壓患病率(22.59%),高于2015年何志輝等[12]研究中廣東省老年人高血壓患病率(29.4%),高于2019年羅水英等[13]研究中廣西省老年人高血壓患病率(36.2%),但是遠低于2017年黃淵秀等[14]研究中長沙市老年人高血壓患病率(54.71%),這可能是因不同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膳食結構和行為生活方式等因素差異所致。同時提示,西湖區社區老年人高血壓患病率處于較高水平,隨著社會老齡化日益加劇,高血壓防控形勢面臨更加嚴峻的挑戰。
本研究顯示,男性高血壓患病率高于女性,與肖瑛琦等[15]研究一致,但2017年對深圳市的調查發現男性高血壓患病率低于女性[16],這可能是因為調查樣本所在地區的性別及年齡構成不同所致。無論男性還是女性,高血壓的患病率均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升高,這與江西省既往研究[17]結果一致,提示老年人,特別是高齡老人是高血壓防治的重點人群。本研究發現,高血壓患病呈現明顯家族聚集性,有高血壓家族史的人群高血壓患病率顯著高于無高血壓家族史人群,這與以往研究[17-18]一致。
本研究發現,隨著BMI和WHtR的增加,高血壓患病率隨之升高,與既往研究[4,17]結果一致。有研究[19]發現,肥胖患者脂肪細胞功能異常,會加劇血管和全身胰島素抵抗,造成自主神經系統(SNS)和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RAAS)功能障礙,進而導致血壓的上升(SERAVA)。多因素分析調整前模型和調整年齡、性別等混雜因素后的模型,均發現超重肥胖和WHtR過大是高血壓的危險因素,提示超重肥胖及WHtR過高與高血壓發病風險相關,并不受混雜因素的影響。同時提示腹型肥胖者腹部脂肪堆積,這更易促使激素、炎癥和血管內皮系統發生變化,加速血壓的升高[20]。
本研究具有橫斷面研究共有局限性:1)體質指標等影響因素與高血壓的因果關系難以確定。2)本研究收集的數據以江西省南昌市的一些社區為研究對象,調查結果可能無法推廣到其他地區和地點。3)本研究中對高血壓定義的方式包括自我報告和現場血壓測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不同類型數據的對比研究。4)由于使用了自報高血壓家族史等影響因素,本研究中可能會有回憶偏倚和信息偏倚。
綜上所述,無論是BMI肥胖,亦或是中心性肥胖均增加了高血壓的患病風險,是高血壓患病的主要危險因素,在我國城鎮化率不斷提高及社會老齡化的大背景下,對城市社區肥胖老年人開展更加積極的高血壓的防治工作顯得尤為重要,也具有更加長遠的意義。西湖區相關部門應加大力度完善高血壓三級預防措施,推廣健康生活方式,鼓勵居民保持健康體重,預防高血壓的發生發展,降低因肥胖和腰圍過大導致的高血壓帶來的疾病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