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標
提要:定投被大量的基金投資類文章奉若神明,似乎只要進行了基金定投,就一定能賺到錢,甚至能賺大錢。現實的情況是,基金定投未必能跑贏一次性投資,降低投資成本也只在短期有效。
在傳統的理財教科書中,定投是最基礎的基金投資策略,通過在固定時間投資固定金額的基金,以實現平攤投資成本的目的。
在現實中,很多人將基金定投奉若神明,似乎只要掌握了基金定投,就一定能賺到錢,甚至還能賺到大錢。一些金融機構還推出了智能定投服務,讓投資者可以自主設定什么時候增加定投,什么時候減少定投。不少理財自媒體從業人員更是不遺余力地吹捧基金定投,甚至推出了所謂自己研發的基金定投策略,讓理財小白模仿。
那么,實際的投資效果又如何呢?基金定投真的有那么神奇嗎?讓我們先來看一看基金定投是怎樣宣傳的吧。
(小標題)基金定投的理論模型
無論是基金公司,還是銀行的理財師,或者是理財自媒體從業者,都會用這樣3個場景來說明定投的作用。
情景一:基金的凈值持續上升,見圖1。

情景二:基金的凈值先下跌,再探底回升,見圖2。

情景三:基金的凈值先深度下跌,再探底小幅回升,見圖3。

在上述3種情景下,哪種情景定投賺錢最多呢?顯然,情景一肯定賺不多,因為價格一直上漲,投資的成本也越來越高,賺錢自然不多。很多人會選擇情景二,因為基金凈值下跌后,重新回到1元,每一筆的投資都沒有虧錢,成本也低于1元,賺錢是毫無疑問的。但可能大家沒想到,最賺錢的是情景三,雖然基金的凈值跌得很厲害,反彈也沒有回到1元,但賺錢卻是最多的。不信?讓我們看一下這3種情景下的計算過程。
看了上面的計算,給我們每個人一個錯覺,就是定投非常神奇,哪怕股市出現大跌,只要我們堅持定投,不用等股市回升到定投開始時的水平,我們都可以賺到大錢。理論的確很振奮人心,但現實的情況又如何呢?
(小標題)定投收益未必跑贏一次性投資
在真實的市場環境下,情景三是很難出現的,因為我們很難看到股市能在短短2個月內,跌去90%,又能在1個月內上漲400%。即便是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期間,上證指數從最高的6124點跌到1664點,跌幅超過了80%,但時間上需要1年;從1664點,反彈到3500點之上,同樣也花了1年的時間。
情景二的出現也很難讓投資者接受。今年春節過后,很多明星基金出現了比較大的回撤,一個月的時間內,回撤的幅度達到甚至超過了20%,和情景二開始的情況有些類似。我們看到,網上對基金的指責聲四起,部分基金經理不得不出來道歉,以安撫投資的情緒。
我們觀察一下上證指數的走勢,從2018年初最高3587點,到目前的3500點左右,指數的走勢與情景二有些相似,最低跌到2440點,最高漲到3731點。只不過時間間隔有點長,幅度也沒有情景二那么大。如果出現情景二,定投的收益毫無疑問會高于一次性投資,但真實的情況真的如此嗎?
假設我們從2018年初開始定投,持有到現在會是什么情況呢?我們以偏股混合型基金為例,看看定投的效果究竟如何。假定采取月定投的方式,每月的5日為定投日,每期投資1000元,遇到節假日則以假日后第一個交易日為定投日,不計申購費用。從2018年1月5日開始定投,到2021年3月5日,共計定投39次,投入資金39000元。
由于基金的數量較多,我們無法一一進行比較,只能選取部分基金進行計算。第一只拿出來比較的基金是萬家行業優選,這只基金從2018年1月1日至今年4月5日,復權單位凈值增長率高達205.8%。如果是在2018年1月5日一次性投入39000元,至今年4月5日,賬面盈利達到63674元,比定投的賬面盈利35694元高出22392元。類似的情況也出現在交銀經濟新動力和匯添富醫藥保健A上。
我們再來看一下大摩主題優選,在同樣的時間段內,單筆投資獲利36990元,定投獲利33168元,兩者沒有顯著的差別。
如果是業績差一些的基金,比如光大風格輪動A,單筆投資獲利17596元,定投獲利18878元,定投的收益的確會高一些,但也沒有顯示出絕對的優勢。
碰到業績虧損的基金,哪怕是采取了定投的策略,也免不了虧損的命運。如長城雙動力,過去3年多的時間,累計虧損超過20%,定投的虧損金額是4460元,一次性投資的虧損額是9375元。可見,定投也不能保證穩賺不賠,哪怕是堅持了3年多,依然存在虧損的可能。
(小標題)定投短期降成本效果明顯
定投要想獲得更高的收益,必須要經歷下跌的過程,基金凈值下跌了,同樣的投資額可以買到更多的份額,從而降低整體的投資成本。
以萬家行業優選為例,2021年2月5日的凈值是2.0238元,3月5日的凈值是1.8603元,跌幅接近10%,如果是在2月5日和3月5日各投資1000元,則投資的成本為1.9386元,比2月5日的投資成本降低了約4.2%。
但如果是從2018年1月5日開始定投,到今年2月5日,定投的平均成本為0.9379元,雖然3月5日的時候,基金的凈值比2月5日跌了近10%,但仍高于定投的平均成本,3月5日增加1000元投資后,定投的成本反而升高了,達到0.9514元。
可見,定投短期內有可能降低投資的成本,但從長期來看,效果并不明顯。
(小標題)慢牛行情更適合一次性投資
從過去2年的股市走勢看,A股市場的波動性顯著降低,整體的估值水平比較合理。隨著新冠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上市公司的經營情況得到了極大的改善。在業績回升的帶動下,股市有望走出慢牛行情。
慢牛行情類似于前述模型中的情景一,這個情景更適合于一次性投入,而不是定投。因此,對于有一定的資產需要進行股市配置的投資者而言,利用股市下跌的機會,快速將資產配置到位,是最合理的選擇。
對于手頭資金有限的人來說,每月從結余中拿出一部分資金進行定投,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但千萬不要夸大定投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