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田 馬云林
摘要:兒童攝影空間中的影棚設計應考慮兒童在影棚中的活動內容、方式及行為模式,力求打造為兒童服務的友好型攝影空間。本文通過對當今兒童影棚設計及存在問題進行分析,針對兒童影棚的需求做出的設計措施研究,試圖提出兒童攝影空間的影棚設計原則以及方法策略。為當前兒童攝影空間影棚設計提供了參考與借鑒。為今后兒童影棚設計的發展拋磚引玉。
關鍵詞:兒童 攝影空間 影棚設計 室內設計 設計策略
中圖分類號:TU238+.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0069(2021)04-0108-04
引言
兒童攝影空間屬于商業場所,其拍攝服務對象以0~12歲的兒童為主。目前,行業經營者更關注盈利而忽視設計,市場上部分兒童攝影空間的影棚空間缺乏精心設計,缺乏針對兒童的專門設計,對于兒童攝影空間相關研究較少。兒童攝影空間的影棚設計既應關注基本的拍攝功能布局要求,又要滿足兒童的行為需求和心理需求,怎樣建立兒童友好的影棚環境,如何通過好的設計去促進兒童與影棚內其他人的相處方式,如何引導兒童積極心態和積極的生活環境是兒童影棚應重點考慮的因素。本文以兒童攝影空間的影棚設計方法研究為目標,根據對兒童的心理和行為需求展開分析,分析影棚設計中的諸多影響因子,發現在兒童影棚的設計過程中在滿足一般性專業布局的基礎上,充分考慮兒童心理行為需求,充分考慮兒童的感受,并借助影棚內的道具和功能,提升兒童在影棚空間里的舒適性與熟悉度,形成輕松愉快的拍攝環境,提升兒童影棚的拍攝效果,從而更利于促進消費者、使用者、經營者的各方利益。
一、兒童攝影影棚基本概述
攝影棚是整個兒童攝影空間的重要部分,整個攝影創作活動都在該空間內進行,它在整個空間中占地面積最大、安置設備最多、人所待時間最長的空間。建立兒童影棚是一項復雜、龐大的工程,包含了大量細致的工作,從攝影室內部格局的設計到攝影照明設備的安裝,從背景、道具的購置到設備的配置,都需要經過科學、合理的計劃和安排。隨著數碼產品的普及,如何才能讓更多的顧客愿意來兒童攝影店進行拍攝是現在需要考慮的問題,因此影棚規劃設計是整個影棚最重要的階段,包括初期規劃設計、經驗豐富的施工團隊、后期調色以及軟裝搭配等,打造兒童、家長們共同需求的影棚空間。
兒童影棚設計時要考慮到兒童的活動內容、活動方式以及行為模式等,根據兒童的年齡和性格的不同從而產生差異。一般來講,進行新生兒拍攝時,他們的大多數時間都在睡覺,也聽不懂成人的指令,也不會和攝影師合作,攝影師大多以抓拍的方式拍攝,也利用一些道具來作為裝飾或背景;一周歲左右的嬰兒,他們剛開始會微笑、抓東西、爬行、扶墻站立等,這時候拍攝的重點在于記錄他們的表情、眼神以及蹣跚學步的樣子等,他們仍不會與攝影師主動配合,需要通過與其父母溝通交流以了解兒童的性格、喜好、行為習慣等來引導拍攝。三歲以后的兒童已逐步形成一定的自主思維能力,能回應成人們給出的指令,能在影棚內擺出某種姿勢,但他們缺乏耐心,攝影時須給予一些有趣的玩具或者道具,來提高拍攝的質量;學齡期的兒童好動且好奇心強,在影棚內拍攝時要把活動范圍努力控制在一些特定的區域內,并會被要求反復做出所需要的動作,相對而言在這階段他們較愿意和攝影師合作,但有的也會出現抵觸情緒和行為;在少年階段的兒童,容易產生窘迫感和害羞感,這時應找一些比較感興趣的話題進行溝通,并通過勸說和誘導兒童來完成拍攝。這些作為拍攝對象的孩子們,其年齡段、行為模式、心理特征都是設計研究的基礎。
根據上述分析,兒童攝影空間影棚設計應要解決好以下問題:
(1)在兒童影棚的設計中如何體現兒童生理特征;
(2)在兒童影棚的設計中如何適應兒童心理及行為模式;
(3)在兒童影棚的設計中如何調試專業布配內容和上述兒童特殊需求之間的矛盾;
(4)如何創造利于消費者、使用者、經營者三方共贏的兒童影棚空間。
二、兒童攝影空間中影棚空間存在的共性問題分析
影棚空間是兒童攝影空間中最重要部分,部分影棚設計大多千篇一律,缺乏自己獨特的設計風格、文化特點不突出;影棚室內空間布局和形態設計簡陋、單調,缺乏專業設計的介入,因此兒童攝影空間中易忽視影棚的設計開發與投入,其影棚空間中的不足和存在現狀如下:
(一)空間布局不合理
兒童攝影空間為了吸引顧客,大多在其接待展示區做了精美的設計和裝璜,但影棚區域卻缺乏合理布局或僅進行簡單的布置。影棚區域處于黑暗封閉的位置,空間劃分僵硬,顧客體驗感較差,兒童玩具或道具的隨意擺放,導致影棚內功能嚴重混亂,缺少活動性場所,不合理的場景設置會令攝影師、引導師的感到繁瑣的工作流程,令顧客感到疲憊。有一些攝影館為了節約成本,會人為地縮小影棚區的使用面積或僅用一部分常用的區域,待拍攝時將需要的道具在臨時移動更換,其他不足的道具或背景將通過后期處理進行添加美化,這無論在面積上還是規模上都比較小,不能滿足其使用需要,缺乏專業的規劃布局(圖1、2)。
(二)空間定位不準確
兒童攝影空間的服務對象是兒童,而大部分室內空間只關注了“攝影”的需求而忽略了“兒童”這一主體,因此所呈現出來的攝影空間與其他類型的攝影空間并無兩樣。在部分影棚設計中,沒有考慮到兒童的心理行為特征、年齡以及性格的差異,把所有影棚的區域都一蓋而化,沒有針對兒童這個主體進行設計,以為只是放置了兒童玩具或道具等兒童元素就是兒童影棚空間(圖3)。對于兒童影棚來說,要結合兒童生理、心理、行為特征進行針對性的設計,包括空間設計、場景設計以及道具軟裝設計等,以及更多進行拍攝前的娛樂、溝通、引導的場地,拍攝中期的交流和互動的場地,以及拍攝結束后的鼓勵或獎勵,從而增加兒童的配合度。
(三)空間主題風格不突出
影棚的主題風格即是區分各攝影場景的不同,其主題化的設計在體驗式商業中已經發展的比較成熟,能在視覺心理上吸引兒童這一特殊群體體驗者,來更加直觀的營造攝影風格氛圍。大部分兒童影棚空間設計缺乏創意性,影棚單調簡陋,不能利用空間進行角色扮演,不能滿足每個年齡階段的好奇、探索的心理,也不能根據時代的變化、時間的推移而不斷的調整,其影棚空間沒有特點的主題和風格,從而喪失了影棚的戲劇性意義(圖4)。影棚的簡陋會使兒童失去興趣而覺得枯燥乏味,從而影響拍攝的進程。影棚室內設計不應是簡單的常規元素的呆板堆砌,應進行系統的藝術空間規劃,設計出更多具有表現力的主題和風格場景。
三、兒童攝影空間中影棚空間設計原則
(一)安全性原則
在兒童影棚設計時,首先需要充分考慮安全因素,包括影棚內的空間的安全性、道具的安全性、光照的安全性以及材質的安全性等。在整個影棚空間中空間流線應簡潔明了、指向符號要清晰易懂,避免尖角的出現,轉彎墻角應都做包角或圓角的處理,活動空間相對封閉,活動范圍標志明確;影棚內空間的裝飾材料、家具、道具等盡量采用軟性、環保、純天然無毒無害的材質;在影棚內拍攝時,盡量避免使用閃光燈、強光照射,可采用無閃拍攝的布光方式,對于拍攝嬰兒,可在空間里設置有大型落地窗的百天棚和陽光棚;影棚內的一些道具和配置不可避免會有易燃物體,應全采用防火材料,并充分布置消防安全措施。在整個影棚空間中,應將大量的布景道具、照明設備以及器材裝置等存放在單獨的空間里,防止造成兒童嬉戲打鬧時撞傷。
(二)互動性原則
兒童影棚內的互動性原則表現為兒童與他人的互動性和兒童與影棚環境之間的互動性。人與人的互動性主要的是兒童與攝影師、引導師、父母等的互動性,在拍攝過程中也需要父母在旁邊陪伴輔助,及時和攝影師、引導師溝通兒童的性格,安撫兒童的情緒,使之順利完成拍攝。人與環境的互動主要是指兒童與影棚之間的互動,包括兒童與布景、道具、燈光器材等之間的互動性,通過空間造型、色彩、質感等,創建趣味性強的互動空間,引導兒童主動、積極地認知事物,讓他們主動融入空間環境中,并用自己的方式對周圍環境進行探索,比如在兒童影棚中在布景道具中加入各種各樣的形態,并且融入場景情節、游戲設施等設置,用新形式、趣味元素等消除影棚空間中的枯燥與乏味感,形成和諧、親切的影棚空間,促進拍攝效率的提升。
(三)實用性原則
實用性原則是指兒童的實用性搭建原則,需要考慮到實景的景深、用光,實景墻面的色彩,攝影師的機位、場景布局的合理性以及三維空間的把握等。攝影棚墻面一般會選擇黑、白、灰色中的其中一種顏色,有些較大的影棚選擇將墻與墻之間,或者墻與地面交接處做成圓弧形,其墻面顏色和地面顏色相同,在拍攝時可當作整個背景,稱作“無影墻”,看不到地面交界線可獲得無限的空間感。對于實景的制作,需要結合施工工藝、原始結構、環境藝術、室內攝影、人像攝影、美術相關的知識等共同配合制作,還要考慮到實景的時代性,設計出便于安裝、拆卸的實景場景,使實景影棚發揮其最大的功效。
(四)綜合性原則
在進行兒童影棚空間設計時,不能僅限于影棚布景的設計,應該綜合考量,既要考慮空間色彩組合、機位與燈位的配置與位置、細節的完善及成本的控制。兒童攝影影棚的面積相對較小,可把實景連接起來節約空間,為了避免景與景連接處在拍照時可能會出現穿幫的問題,在處理景與景之間的連接時,多用近似色和漸變色連接起來,以免出現強烈的分割感;在機位與燈位的配置上,實景的實際距離只有在2.5-3.0米時,其機位和燈位才能發揮更好的效果;兒童影棚的細節完善指最后的道具裝飾和軟裝細節處理,只有在設計師、攝影師兩者的配合下,考慮道具飾品的大小、顏色、擺放的距離、前景與后景的距離等,才能得到最好的拍攝效果;影棚成本控制包括原材料和供應采購,兒童影棚的實景一般會在三年左右會更新一次,因此在原材料上要盡量控制,且盡量使用石膏板為主體材料,避免成本高的木質材料。
四、兒童攝影空間中影棚空間設計策略
(一)空間功能規劃
兒童影棚區域是兒童攝影空間最重要的空間,首先要對影棚內的拍攝區做合理的設計規劃。拍攝區域一般分為小型實景、中型實景以及大型實景,應把大型實景布置在影棚的角落位置,防止大型實景中出現擁擠現象,按風格主題將中小型實景安排在周圍,實現場景的自然過渡,在每個拍攝場景之間應考慮充足的“公共空間”,為攝影師提供變換機位、角度的余地。攝影棚除了要考慮橫向空間范圍,還需要考慮縱向空間高度,專業影棚的高度不能低于三米,要留出適當的空間安放燈具、天花及背景架等。兒童影棚內除了拍攝區域設置,應設有兒童娛樂區、休息交流區;影棚中的兒童娛樂區是為了在拍攝前中后期消除兒童的害怕、疲憊心理,一般設置影棚內中心區域,根據兒童年齡設置各種娛樂設施;設置休息交流區域,除了家長或兒童進行休息外,能讓攝影師、引導師與家長進行有效交流,提升兒童的配合程度,還能成為進行連續拍攝的顧客們休息、緩沖的地方,讓整個拍攝過程不會枯燥、無趣,并激起他們對下一個拍攝場地的好奇和向往。
(二)場景設計
影棚拍攝區是以許多場景組合起來的,場景既可以完善拍攝環境,也是畫面整體氛圍的重要體現。從場景設計上看,主要根據兒童年齡、風格主題、拍攝形式進行分類。按照兒童年齡分類的拍攝場景主要以家居空間為主,以風格主題分類的拍攝場景主要以地域文化和主題元素兩大類搭建呈現出來,在對兒童場景進行搭建時可賦予該場景特定的地域文化特征,使之滿足兒童的獵奇心理。有一些特殊的影棚需要有直接采光,比如百日棚場景和陽光棚場景,兩者均設置在靠窗位置,有足夠的光線。百日棚場景是為剛滿百天或百天以下的寶寶特殊設計的場景,需要在20℃-26℃度的場地進行搭建,溫度適宜、通風舒暢、消毒設施完善安全,拍攝背景和拍攝道具要以布藝和毛絨玩具為主,并且附有專門休息和喂奶的空間;陽光棚也就是自然光棚,其窗戶的玻璃厚度必須在5毫米以上,并且安裝木質欄桿,在陽光棚里拍攝,可利用自然光加反光板進行拍攝,該場景主要以綠色植物和毛絨玩具為主。在每個實景場景之間可通過色彩、門、窗、墻體、紗窗、玻璃、造型隔斷等來進行區域隔斷,用簡單有效的方式來緊湊規劃實景影棚,充分利用影棚空間。“芝麻開門”兒童攝影影像館遍布全國四面八方,基本上一二線城市都有涉及,它們影棚內實景多以“夏日森林”為主題,在空間上采用抽象的椰子樹和一些比較有親和力的動物剪影來表現森林的效果,頂部采用抽象的幾何圖形寓意太陽,富有了整個空間鮮活的生命(圖5)。
(三)色彩設計
色彩對人的視覺生理會產生特殊作用,不同的色彩會使人產生不同的情感和聯想。兒童攝影中可以利用各種光效、服裝、道具、背景的色彩來營造畫面的色調,由于攝影棚的性質決定,色彩不能大面積出現在攝影棚中,僅能出現在影棚的場景中,以場景背景、道具等作為色彩來源。完美的色彩搭配既能均衡畫面、塑造兒童性格、渲染氣氛等,又能讓人們感受到每個影棚場景不同的意境和情感。位于山東青島的Little兒童攝影,其影棚內場景根據墻面色彩及墻面材質對不同場景呈現出來的不同實景風格進行區分,色彩方面除了采用自然原料外,所選用紅、黃、藍、綠、黑、白等顏色創造出積極向上的愉悅氛圍。為了節省空間,要將實景連接起來,在景與景的連接處應使用漸變色或近似色,從而避免兩種對比強烈的顏色拼在一起時顯得突兀,也方便了拍攝(圖6)。在搭建實景時,應根據設計好的實景效果圖,可將相應的實景圖片打印成照片,按照色調進行排列搭建。
(四)燈光設計
燈位是整個布光設計中的關鍵,光線效果的好壞主要取決于布光是否恰當、合理,光線效果和光的方向性是否統一,由于每個實景的不同,環境光和人物光形成的組合效果也不相同。按照光線類型可將攝影燈光大致分為:主光、輔光、輪廓光、背景光以及裝飾光。根據這五種光效,對于標準的影棚配置一般為每個拍攝機位是3-5盞燈,在布光中并不是主燈、輔燈、輪廓光等簡單的組合在一起,而是一主多輔的組合形式,但燈也不能太多,越多則越難控制,這樣燈光的效果才更豐富穩定。對于年齡較小的寶寶或家長對燈光有所顧忌的顧客們,避免使用閃光燈、強光照射給他們眼睛帶來傷害和輻射的影響,利用自然光拍照是他們最好的選擇,自然光一般設置在影棚的窗戶位置,也就是百天棚和陽光棚里,從窗戶攝入室內的自然光為兒童拍攝時所用的主要光源。名叫“自然光”攝影工作室將大量場景設置在落地窗旁作為光線的主要來源,以自然光的形式來拍攝兒童,其拍攝風格自然清新,在拍攝時用窗簾或遮光板來遮擋窗外及其他因素產生的光線,來控制光線的漫反射,使拍攝真實且柔和。(圖7)
(五)器材搭配設計
影棚布光是一個比較復雜的問題,光線的設計直接決定了器材的搭配,常用的照明燈具附件主要分為照明控制設備和其他輔助設備。照明控制設備是能夠獨立設置、放置在四周、用來減低閃光燈的光強的附屬燈具或裝置通常屬于“限光控制設備”范疇,包括標準反光罩、柔光箱、蜂巢、擋光板、反光板、濾色片。其他輔助設備為影棚拍攝活動提供了極大的幫助,主要有三腳架、拍攝臺以及背景幕等。三腳架是攝影棚中必不可少的道具,各種型號的三腳架材質不同實用性也不盡相同;拍攝臺的定位比較廣泛,只要是可支撐被攝物的東西都可以是拍攝臺,專業的拍攝臺最好不要太光,可放置少量塑料基板,再通過底部打光;背景幕是指各種顏色的無縫背景,配有各單色及圖案的背景,攝影時用各種不同樣式、不同顏色的背景布來營造更多的環境氛圍。盡管室內燈光會限制很多因素,但合理運用這些器材設備,考慮上述機位與人的距離,讓光線更多的變化,讓兒童所呈現出來的表情自然、生動立體,從而達到攝影師想要的效果。
(六)細節設計
兒童攝影棚設計要注意人物與背景及道具的空間關系,攝影師可利用各種的背景和道具創造不同風格的空間效果,合理配搭道具是對畫面細節的掌控,道具要符合場景主題風格,其大小、顏色、擺放的距離、前景與后景的距離還有根據兒童的特性和喜愛、安全等方面進行考慮,多用布藝、絨棉等材質的道具玩具。成功的影棚規劃方案會巧妙利用空間,充分運用置景元素來營造空間的層次和能動性,多元化實景、合理規劃流程、方位及區域管理來滿足各類兒童的需求,綜合運用色彩、光線、道具等達到最佳的拍攝效果,體現連續、故事性的取景拍攝方式,使影棚更具條理性和現場操作的規范性。
結論
從現階段兒童攝影空間影棚現狀可以看出,人們對影棚空間重視度不夠,如何讓影棚設計充分關注兒童的特殊需求,已成為影棚設計中越來越需要重視的問題。應從兒童的需求出發,在滿足影棚設置的基礎上充分尊重兒童生理、心理特征和行為方式,并將影棚專業布配內容與其特殊需求相結合,在兒童影棚中構件功能齊全的多元化空間,不僅能提高影棚拍攝的效率,還能使之成為他們的娛樂天地,讓他們享受高質量的攝影空間,讓影棚空間給兒童、父母、攝影師等帶來更好的交流空間,從而創造利于消費者、使用者、經營者三方共贏的兒童影棚空間。本文研究可對存在類似問題的兒童影棚空間起到引導和借鑒作用,影棚設計是一個復雜的問題,需要對研究者做更深入的研究,讓更多人關注兒童所處的空間,使兒童全方位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