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遠烘

寫美術評論,有兩種看法,一種是認為要知人論畫,只有了解藝術家之后才能深刻理解其作品;另一種看法是就畫論畫,只看作品說話,而排除其他因素干擾。這兩種看法,我本來是認同第一種的,但在給李琪寫評論時,剛開始時我又認同了第二種觀點,因為我與李琪的交往不多,對他不太了解,但僅憑他的畫,就已給我很多感受。不過,后來在對李琪多了些了解之后,我又堅持認為還是要知人論畫,這樣對藝術家的作品才會有更深的認識。
我們先就畫論畫,看看李琪的作品。李琪近年以工筆畫創(chuàng)作為主,2019年他的作品《盛世花蕾》入選了中國文化旅游部主辦的“第十三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此次畫展廣西僅入選5幅,可見他的入選是殊為不易的。其實,2017年他的作品《花開五千年》入選“第九屆中國體育美術作品展”,是廣西唯一的中國畫入選作品。同年,《秋游圖》入選“香港回歸20周年全國中國畫作品展”。
我在一篇評述第十三屆全國美展的文章中提到幾幅廣西的中國畫作品能入選的原因時,認為主要是他們的作品那種不同于照片的繪畫性造型。而這也是李琪的藝術理念重要的觀點之一,是他作品最有價值的因素之一。他旗幟鮮明地反對照抄照片的行為,而強調(diào)繪畫性、寫意性。他認為:“中國畫藝術最精髓地方就是它的寫意性,所以其繪畫造型不是以像對象為標準,而是以追求形的意趣、意味為目的,中國畫的造型、布局是由心而生的,不是被動地去描繪客觀實體外形。”因此他的作品在造型上有意地進行夸張、變形,以追求意趣,突出對象的特征,張揚畫家的個性語言,拉開與現(xiàn)實的距離,從而更具繪畫性。他對繪畫寫意性的藝術觀點,還形成論文《構建中國美術的現(xiàn)代寫意理論體系——釋中國畫寫意精神》入選2018年“首屆全國美術高峰論壇”。


李琪作畫是注重思考并善于思考的,這也是中國傳統(tǒng)畫論所說的“立意為先”。他的思考集中在文化層面,他的作品基本上都是他對文化思考的結果。他近年專注于少數(shù)民族圖式符號在繪畫中的應用研究,出版了專著《少數(shù)民族圖式符號對繪畫藝術創(chuàng)作的影響》,而他的作品就是他研究的形象呈現(xiàn)。比如他畫《三月三傳說》,一群廣西少數(shù)民族的人民吹著蘆笙跳舞,背景是廣西文化的象征——銅鼓的紋樣,不僅點明了主題,還賦予了作品深刻的內(nèi)涵。《又是一年春雨后》同樣是描繪侗族人民節(jié)日慶典的場景,繪畫手法吸收了漢代畫像石的表現(xiàn)手法,體現(xiàn)了他對中國傳統(tǒng)藝術的學習、借鑒與思考。《遠去的記憶》則更是融匯了很多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符號,有花山壁畫、敦煌壁畫、墓室壁畫、摩崖石刻、漆畫、民族圖式符號等中國傳統(tǒng)繪畫形象,而與現(xiàn)代的少數(shù)民族婦女形象形成對比,同時畫面中心還有高樓大廈玻璃映射出的敦煌莫高窟建筑的形象,也是一種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的對比,表現(xiàn)了他對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的思考。
繪畫畢竟不是圖解,講究藝術性,分析李琪繪畫與其他畫家的不同之處,除了以上所提到的思想性之外,我認為主要還在于自由和生動。他的構圖無一定之規(guī),而完全從屬于畫面表現(xiàn)的需要,從屬于內(nèi)心的需要,像是下圍棋一樣,在某處落了一子,由此生發(fā),在生發(fā)的過程中考慮疏密節(jié)奏的布局。這種從心所欲不逾矩的自由,帶給人的是不落俗套的生動活潑,給人的藝術享受是那些中規(guī)中矩的作品所不能達到的。構圖的自由之外,還有繪畫主體形象描繪的自由,他筆下的繪畫形象生動活潑,趣味盎然,是絕不可能從照片中直接照搬所能得的,而完全是他內(nèi)心咀嚼發(fā)酵后之所得,他借鑒了傳統(tǒng)繪畫的形象,如貫休的《十六尊者》陳老蓮的人物、漢畫像石等,甚至還有漫畫式的夸張造型,這使得他的作品有濃郁、純正的繪畫性。此外,他的構思也非常自由,各種形象符號都可以順手拈來為我所用,一派天真爛漫。
自由與生動,是藝術最可貴的因素,尤其是在當下照抄照片盛行的風氣之下,李琪的藝術追求值得大力提倡。當然在自由與生動之外,李琪作品的內(nèi)涵也是深刻的,他對繪畫品位的把握也是高格調(diào)的,他的設色典雅厚重,清潤別致,具有很高的藝術修養(yǎng)和品格。
了解了李琪的作品之后,我們再來了解李琪的人生經(jīng)歷。李琪的人生經(jīng)歷是曲折的,他的親生父親在他還沒出生的時候就去世了,他的母親生下他不到40天就把他送給了同村一戶沒有妻子小孩的人家,之后改嫁。他由養(yǎng)父帶大,從小一直沒有母愛,后來養(yǎng)父又在他讀初中三年級的時候因病去世。之后他跟養(yǎng)父的弟弟生活在一起。

李琪從小就喜歡畫畫,在畫畫中他才能忘卻自己人生的窘境,可以說他的繪畫是他的心靈寄托之所在,這就是為什么他的作品如此注重內(nèi)心表達的緣由。李琪正式學畫是在高中時,他本科畢業(yè)于廣西師范大學,學的是美學專業(yè),研究生畢業(yè)于桂林理工大學,學的是旅游管理專業(yè)。他之前是畫油畫的,畫了10多年,2005年油畫《苗女》發(fā)表于《南國早報》10周年慶典,2008年油畫《中流砥柱》入選《中國藝術家大型詞典》。

曲折的人生經(jīng)歷,卻沒有在李琪的作品中有絲毫印記,他的作品沒有晦澀苦悶,而是清新靚麗,一如他的內(nèi)心和為人,坦誠熱忱。我第一次見到李琪是在他的畫室,滿屋的大畫,他與我的交流謙遜坦誠,后來又有過幾次接觸,我感覺到他對繪畫的追求是執(zhí)著、赤誠的。他有著豐富的人生經(jīng)歷,有著深刻的藝術思考,希望他的這些人生積累和藝術積累,孕育出他更為厚重的藝術作品。

本科畢業(yè)于廣西師范大學,研究生畢業(yè)于桂林理工大學。現(xiàn)為桂林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美術系專職教師、副教授,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出版專著(獨著)《少數(shù)民族圖式符號對繪畫藝術創(chuàng)作的影響》。
2017年國畫作品《花開五千年》入選第九屆中國體育美術作品展。
2017年國畫作品《遠去的記憶》入選“絲綢之路·翰墨通渭”第二屆中國畫、油畫作品展。
2017年國畫作品《秋游圖》入選香港回歸20周年全國中國畫作品展。
2018年國畫作品《畫里畫外》入選“入蜀方知畫意濃”全國中國畫作品展。
2019年國畫作品《盛世花蕾》入選第十三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