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文化旅游產業來說,文化創意的價值在多方面均有著顯著體現,如提升文化旅游內涵、助推文化旅游融合、實現文旅產業外延,由此可見本文研究具備的較高現實意義。
“堅持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在十九大報告中多次強調,近年來我國文化消費和旅游的融合也因此不斷推進。對于文化旅游產業來說,文化創意的價值在多方面均有著顯著體現,如提升文化旅游內涵、助推文化旅游融合、實現文旅產業外延,由此可見本文研究具備的較高現實意義。
一、文化旅游產業發展中文化創意的價值
(一)提升文化旅游內涵
對于文化旅游產業發展來說,文化創意可實現其內涵的提升。作為旅游的靈魂,深度挖掘文化元素并實現有效利用直接關系著旅游業轉型升級,旅游產品的形式和內涵可在文化支持下豐富,同時可實現附加值提升。以旅游紀念品為例,在文化創意支持下,即可將情感、美感、理念等文創元素融入其中,更好迎合消費者心理需求,旅游紀念品可通過自身的人文特征和文化內涵更好地吸引消費者購買。通過在旅游要素中融入文化創意,即可有效提升旅游產品品質,并實現科技、資本的整合,推進文化旅游產品的創新。此外,文化創意在文化旅游資源經營管理優化、文化資源的價值挖掘和再利用等方面也能夠發揮積極作用,我國各地文化資源的價值最大化可由此實現。
(二)助推文化旅游融合
在文化、藝術創意、高新技術的不斷融合中,文化產業業態也在不斷創新,文化與其他產業的界限因文化創意而不斷打破,不同領域、不同行業的跨界合作因此大量涌現。對于文化旅游行業來說,文化創意涉及的各類新型發展模式能夠為其注入新的活力,如基于文化創意的博物館、文化特色小鎮等特色產業集群打造,即可為全域旅游發展提供支持,大大拓寬的旅游業范圍能夠更好適應時代變化。此外,文化創意還能夠服務于旅游業和其他產業的融合,由此在整個產業鏈中滲透不同產業的人、財、物,共榮共生局面即可順利形成。
(三)實現文旅產業外延
隨著我國旅游業的快速發展,資源有限、環境保護等問題也逐漸涌現,對于旅游業長期存在的過度消耗資源和依賴資源問題,文化創意的重智慧、重創意、低污染、低消耗特性可較好服務于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旅游業可逐步發展為環境友好、節約資源的低碳綠色產業。對于文化旅游產業來說,文化創意能夠對其價值鏈造成影響,實現價值鏈增值,通過深層次挖掘、整合、利用,即可有效實現旅游產品附加值提高,實現旅游產品形態、結構、功能、內容的創新性整合。通過充分利用各類有形和無形資源,文化創意在各類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文化旅游產業外延拓展等方面也能夠發揮積極作用。
二、文化創意賦能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的路徑選擇
(一)IP賦能
為保證文化創意較好服務于文化旅游產業發展,可從IP賦能入手,對于由商標權、專利權、著作權組成的IP來說,包括文學、音樂等藝術作品。通過對IP的發掘,即可擴大消費群體,制造文化旅游行業的消費熱點,多次消費也可得到有效促進。對于吸引力日漸式微的傳統觀光游來說,IP可提供轉型動能,推進多元化旅游休閑發展。IP賦能需關注“旅游IP綜合體”的打造,以此綜合關注資本、渠道、品牌、美食、美宿、美景,文化旅游產業的號召力即可大幅提升,文化旅游也能夠逐步取代觀光式旅游,真正成為多維度、多層面、多方位的綜合性大產業。通過對各類文化資源的故事內容和精神價值的挖掘提煉,即可開展符號化的創造并基于其精神內核開展創新性發展探索,如通過梳理各地區歷史文化資源,打造知名人物IP,地區特色化旅游即可由此實現長足發展。在IP賦能探索中,近年來我國各地博物館取得的成果較為突出,《國家寶藏》的熱播也為各地博物館旅游增添了熱度,文物IP的開發和利用因此快速發展,這不僅取得了可觀的社會和經濟效益,同時也帶動了各地區的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為真正實現IP賦能,優秀傳統文化的優質資源發掘、集合創意和特色旅游資源的演藝項目打造、依托文學作品等創造新的IP、高科技手段的充分利用同樣需要得到重視。
(二)大數據賦能
文化創意賦能文化旅游產業發展還應關注大數據賦能,通過對數據的搜集和挖掘,即可分析文化旅游產業目標對象實現精準影響,傳播分眾化、精確化、個性化也可同時實現。對于習慣追隨“意見領袖”的年輕游客群體來說,文化創意需關注消費觀念的升級和轉變,以此通過年輕人追捧的方式表達文化創意,近年來我國旅游文創產品的年輕化、潮流化探索便屬于其中典型。此外,大數據賦能還需要關注“文創+大數據”探索,以此從智慧營銷、數字內容等方面深入研究文化旅游產業的新趨勢,以此依托大數據開展IP場景化、流量IP化、社群流量化、品牌社群化探索,更好實現文化旅游產業的營銷,真正將傳統旅游文化產業無法觸及的群體轉化為游客群體,網紅旅游景點可由此順利打造,文化旅游產業可在大數據賦能和文化創意支持下獲得新的消費增長點。
(三)文化體驗賦能
對于以靜態展示為主的傳統旅游項目來說,體驗不佳、參與性不足、滿意度不高等問題較為常見。在基于文化創意的文化旅游產業發展中,游山玩水的傳統模式需要設法改變,以此為游客提供復合沉浸式文化體驗,保證游客能夠更好感受獨特的民俗文化、歷史文化、現代文明,科技與地域文化的結合也需要得到重視,通過現場演藝、場景再現、游戲互動、創意營造、情境體驗、創意商品等形式重組激活各種文化資源,即可帶來更好的深度文化體驗。在具體實踐中,可結合文化主題和互聯網、仿真、數字等手段進行主題文化內容的展現,手機APP、AR/VR技術的合理應用也需要得到重視,游客的旅游熱情和文化消費力可由此充分激發。
三、結論
綜上所述,文化創意能夠較好服務于文化旅游產業發展。在此基礎上,本文涉及的IP賦能、大數據賦能、文化體驗賦能等內容,則提供了可行性較高的發展路徑。為更好推進文化旅游產業發展,人才培育、新媒體傳播的相關探索同樣需要得到重視。
李依蔓
LI YIMAN
內江市文化廣播電視和旅游局資源開發和宣傳推廣科四級主任科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