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鵬 曹辰 李奕

時值4月下旬,延安富縣五指塬上,30多萬畝蘋果花開得正盛。《民生周刊》記者一行驅車穿行蘋果花海,見塬上農家,正在果園里忙碌著,正如當地民謠里唱的那樣:“五指塬上無懶漢。”人們正用勤勞雙手,耕耘一個豐產季節。
羊泉鎮地處五指塬上,4月羊泉,淹沒在一望無際的蘋果花海中。
在這個不到4萬人的鎮子里,種植了7.3萬畝的蘋果。“最貴的時候能賣到6塊錢一斤,現在也能賣三四塊一斤,算下來一年能凈賺兩萬多。”里村村支書任海洋告訴記者。陜北黃土高原因獨特地理和氣候條件,晝夜溫差大,蘋果皮紅肉脆汁多,甜度在13度左右,深受當代都市消費者歡迎。
從1989年蘋果產業興起至今,富縣蘋果產業,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經歷了多次變革。
為提升蘋果質量、產量,當地發明了“梅花樁減法”,即擴大果樹間距,降低畝植株密度,讓果樹更好地接受光照,讓果枝更舒展生長。“過去,一畝地種40棵樹,不見產量有多高,現在,一畝地,控制在20棵左右,施40斤有機肥,不僅產量上去了,質量也大大提升,畝純收入能達到3萬元。”
里村村民任志平的新房子緊挨著自家老宅子,是一個面積達160多平方米的四居室。他和80多歲老娘一起生活。屋里雖有些凌亂,但冰箱彩電等家用電器,一樣不少。廚房既有電磁爐,還接上了天然氣,衛生間也從旱廁改成抽水馬桶、安上了太陽能熱水器。
如果不是他家院子里停著農用三輪車,就和城里沒多大差別。任志平在里村399戶人家中,屬中下收入。因家庭原因,他把自家果園以每年15萬元價格包出去了。農忙時節,他幫人收收蘋果或打點零工,還可以有一筆不少的收入。他還計劃把老房子修葺一下,開辦鄉村農家樂。
過去,羊泉鎮沒有冷庫及果業加工條件,果農主要靠蘋果采摘季節在田間地頭售賣原果,附加值低 ,抗市場風險能力差。
為了延長蘋果產業鏈,2019年,富縣吸引陜西果業集團有限公司在羊泉鎮投資,建立富縣現代蘋果科技產業園。預計今年8月投入使用。
羊泉鎮黨委書記李龍告訴記者:“羊泉鎮富縣現代蘋果科技產業園區,總投資3.08億元。建成后,可儲存各種水果5萬噸以上。”富縣現代蘋果科技產業園,是一座用互聯網技術賦能的大型冷鏈加工聯合體,可以對各種水果進行分級加工、包裝、儲藏、進出庫等全鏈條管理。有了這個產業園,就等于給普通水果鍍了一層金,蘋果的附加值將大大提升,抗風險能力加強。也為富縣蘋果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打下基礎,為全縣鄉村全面振興,鋪就一條“金路”。
富縣現代蘋果科技產業園區投產后,不僅可以解決本縣水果產業的生加工課題,還可以輻射周邊縣市區,把富縣打造成延安地區水果集散中心。
產業園區雖能提升水果附加值,但抵抗自然災害及市場風險上,也有力不能及的時候。于是,一項惠農助農利農的“蘋果保險”應運而生。
“蘋果保險”即蘋果“保險+期貨”試點項目中的價格保險。2019年以來,富縣在鄭州商品交易所的支持下,連續兩年實施了蘋果“保險+期貨”價格指數保險試點項目,助力果農實現穩產穩收,幫果農穿上“防護服”。買保險就是買平安,現如今越來越多的果農穿上這件“防護服”,種蘋果的積極性更高了。
1935年11月,中央紅軍長征到達陜北富縣西部直羅鎮。毛澤東說,直羅鎮戰役,粉碎了蔣介石對紅軍的“圍剿”,給黨中央把全國革命大本營放在西北舉行了奠基禮。直羅鎮戰役,讓富縣在中國革命史上留下了濃重一筆。富縣的紅色文化、革命基因,代代傳承,成為新時代改革開放發展的巨大精神動力。直羅鎮戰役烈士陵園,每年吸引數萬游客。
在紅色底蘊上,綠色的富縣讓群眾擺脫了貧困、邁上小康,正穩步走向鄉村振興之路。
富縣素有“五谷雜糧遍地有,九州不收鄜州收”的美譽。
富縣直羅鎮水稻種植歷史悠久。目前水稻面積15000多畝。近年來,他們和吉林大學合作,引進水稻品種、新技術,創新管理模式,讓傳統產業煥發新活力。其中,1000多畝稻田通過了國家良好農業規范認證。富縣“直羅貢米”成了國家地理標志產品,是直羅鎮鄉村振興最重要產業之一。
紅色文化滋養下,直羅鎮綠色生態產業和紅色文化融合,誕生了直羅鎮田園綜合體,核心區就在胡家坡村。這里也是“直羅貢米”原產地。傳說“直羅生長顆粒小而圓潤、晶瑩透明的大米,曾經讓歷史上一位皇帝神奇地恢復健康”而得名。
“短圓飽滿、清白透亮、粥油濃稠、油潤爽彈”是消費者對“直羅貢米”的印象。地處黃土高原,日照充足,四季分明,晝夜溫差大,再加上子午嶺山系豐沛的水資源,造就了質量上乘的大米。諺語中說的“陜北高原出大米”,說的就是“直羅貢米”。
“我們村有1000多畝稻田,還辦起了大米加工廠,成立了‘小江南水稻專業合作社。村里還將稻田打造成旅游打卡地—稻夢空間,不僅有水稻收入,還吸引了各方游客,實現了農旅融合。”胡家坡村綜合服務社負責人告訴記者,“直羅鎮烈士陵園就在一公里外,直羅鎮戰役就是在我們村附近地區打的,稻夢空間旅游又和紅色文化實現了有機銜接。村民收入穩步增加。鄉村振興思路已經清晰,產業基礎已經打好。”
除了直羅貢米,直羅鎮還在大力發展秦直貢酒、鄜州蜂蜜、野生木耳、羊肚子菌等產業。
直羅鎮脫貧攻堅任務已經完成,全面小康也已實現,正邁上全面振興鄉村新征程。直羅鎮鎮長吉振峰說,依托優良生態環境、農業資源、歷史文化底蘊以及交通區位優勢,直羅鎮將堅定貫徹落實綠色發展理念,打造集現代農業、旅游休閑、田園民居為一體的田園綜合體,高質量完成全面振興鄉村任務。
社區是社會治理的神經末梢,是基層黨組織貫徹黨的為民宗旨、服務群眾的最近平臺。
近年來,富縣依托城鄉居民社區抓社會治理,創新出不少好用管用的社區發展經驗。如羊泉鎮鄉村智慧社區智能系統、城郊馬坊社區的“兩說一聯”制度等等。
富縣鄜城街道開元社區是一個面積5平方公里的萬人大社區。居民有機關人員,也有企業職工,還有農轉居人員,等等,這類社區居民需求多樣復雜,要做到居民都滿意,困難很大。該社區以問題為導向,發揮“大黨委”作用,以聯席會議制度、資源共享制度、主題黨日聯辦制度,著力構建“條塊結合、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駐共建”的區域化黨建工作新格局,實現社區工作“共駐共建共享”。

蘋果豐收。
為了及時掌握群眾所急、所需、所盼、所愿,社區開展大走訪大調研活動,化解群眾辦事不方便、服務居民不精準、物業服務不到位的“三不”問題。
據開元社區黨群服務工作站主任陳芳霞介紹,他們根據居民需要,推行獨有的“六心”服務。即政務服務順民心、紅心聚力連民心、文化活動聚民心、志愿服務暖民心、養老服務應民心、物業管理贏人心。
社區以“438”為抓手,突出政治引領、社會治理、社區服務,努力打造“魅力開元,和諧社區”。“438”即打造黨員、業主委員會、社區干部、志愿者4支隊伍;實施兩說一聯、四委兩長、網格服務3項社區治理措施;落實便捷、文化、管家、托管、代辦、跟蹤、承諾、一站式共8項服務,服務群眾、凝聚人心、優化管理、維護穩定貫穿社區管理和服務始終,真正做到為群眾解難題、辦實事。
開元社區著力解決“鄰里不相識、信息不相通、民情不相知”的“三不”鄰里關系。通過‘網格化管理,及時有效解決居民難題,實行橫到邊、縱到底,信息到戶到人全覆蓋,實現“小事不出樓棟,難事不出網格,大事不出社區。” 陳芳霞說。
“六心”服務溫暖社區居民。居民說,生活在開元社區,“三感”特別高。社區服務好,也拉動了這里的房價年年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