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溢春 楊揚

全國三八紅旗手徐海花
偉大來自平凡。國鐵集團北京局保定工務段高碑店工區是全路聞名的老字號,其“搖籃”功能和長板凳精神歷經半個多世紀的傳承歷久彌新。
該工區成立于1964年8月,最讓人稱奇的是,1975年成立了由徐海花任班長,平均年齡只有十七八歲、清一色姑娘組成的全路第一支“女子三八班”。
談起當年崢嶸歲月,在徐海花記憶深處,“除了艱苦就是艱苦”。寒冬臘月,刺骨的寒風、打錘的震動,與道砟鋼軌的親密接觸,多少雙嬌嫩雙手長了老繭、起了凍瘡,但姑娘們從不叫苦、更不說累,每天依然拿著50多斤重的起道機往返幾公里完成男職工同樣的工作量。
現場條件有限,午飯只能用廢舊枕木燒開水就冷飯充饑。就是在這樣的條件下,姑娘們個個練就一手絕活技巧,掄洋鎬、打道釘,起、拔、墊、改、搗樣樣精通,負責檢修維修保養的線路設備次次優異,成績競賽遙遙領先。
班組成立僅僅3年時間,就迎來全路工務現場會,班長徐海花更是以突出的表現、優異的成績被授予全國“三八紅旗手”榮譽稱號,當選全國人大代表,走進人民大會堂,那年她只有19歲。
同樣艱苦的除了特殊的職業特點、工作作業環境,還有工區成立時一窮二白的嚴峻現狀。當年,由老工長高坤利用廢舊枕木拼裝而成的兩桌四凳六椅12件家具,依舊是工區的“傳家寶”。
1983年,工區被授予全路先進集體榮譽稱號。“長板凳已落伍,換與不換”,一石激起千層浪。
時任黨支部書記高彩常力排眾議:“長板凳,丟了,太可惜,它們是我們工區的一員,不離不棄的老伙計,更是咱工區的魂。養路工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只有長板凳好打理不嫌棄,如果換成沙發之類的,工友們難免怕坐臟,叫工友們到哪里休息?”

新一代保工人利用最新檢測設備對津保鐵路進行檢修作業。
書記一席話,說到了老職工們的心坎上。“對,老作風不能丟,長板凳不能換!”從此,長板凳去留的問題再無人談及。
隨著時間的推移,一來二去就像珍視長板凳一樣,勤儉節約好習慣潛移默化融入到每一個工區人心中。50多年,只要發現有能修舊利廢的材料,撿起來帶回工區“節約園地”,里面整齊地擺放著各種路料及配件。小小的園地,全是“寶貝”。無論施工作業還是日常工作生活,缺什么、少什么,工友們第一個念頭就是:到園地里找一找。
經過長板凳精神的激勵、搖籃大熔爐的鍛造,這里更成為全局及保定工務段各級各類專業人才培養的“孵化器”,培養鍛造出河北省、鐵道部雙勞模李宗柯,路局級先進生產者李連友、標準化工班長劉建國等,甚至曾經在工區做飯的顧師傅,也被鍛造成既能烹制山珍海味又能操刀家常便飯的“顧大廚”……
聚是一團火,散作滿天星。2019年京張高鐵、2020年京雄城際、2021年京哈高鐵……在廣袤的京華大地上,曾經都留下過從高碑店搖籃里走出的精兵強將們的足跡與身影。
2015年津保鐵路開通,2017年雄安新區成立,并成為中國進入新時代的集結號、試驗田,深受長板凳精神塑造、歷經搖籃熔爐鍛造的一批新老工人,昂然投入到助力千年大計、國家大事的行列中,書寫著新的搖籃故事和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