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婉潔
王明向結婚登記處的工作人員提供了自己和妻子的婚檢證明,工作人員查驗后,在結婚證上蓋了鋼印,然后交給王明。
“結婚前就想著要婚檢,做個檢查全家放心,為將來能生個健康的寶寶做準備,而且現在婚檢都是免費的。”王明所做的免費婚檢項目,包括一般的體征檢查、血常規、尿常規、腹部彩超、胸片、生殖器官檢查、傳染病檢查等。
“目前,我國已有北京、河北、山西等22個省份在全省范圍內推行免費婚檢服務,全國婚檢率已由2004年的2.7%,提高到當前的62.4%。”國家衛健委婦幼司司長宋莉介紹。
出生缺陷一旦發生,就會給家庭造成沉重負擔。
宋莉介紹,我國積極推進出生缺陷的綜合防治,啟動實施了孕前優生健康檢查項目,為全國農村準備生育的夫婦提供19項免費孕前優生健康檢查。福建、浙江、寧夏等23個省(區、市)還實現了城鄉居民全覆蓋,全國每年有600多萬家庭受益。實施增補葉酸預防神經管缺陷項目,為農村生育婦女免費補服葉酸。
目前,全國累計受益婦女已超過1億,大大減少了新生兒神經管缺陷的發生。
此外,我國積極提高產前篩查和產前診斷能力,進行新生兒疾病篩查等工作。
目前,已有河南、湖南、陜西等19個省份推進免費產前篩查,全國有956個縣市區啟動先天性心臟病的新生兒疾病篩查試點工作,全國唐氏綜合征篩查率從2010年的20%提高到了目前的77%。
宋莉表示,“十四五”期間,國家衛健委聯合相關部委加大出生缺陷防控的科研攻關力度,將更多科研成果和科技技術轉化,讓更多的老百姓受益,共同推進做好出生缺陷防控工作。

針對如何保障高齡產婦的安全和健康,宋莉指出,通過開展妊娠風險篩查與評估,能夠盡早按照風險的不同程度對孕產婦進行精準、精細的分級管理。
宋莉指出,在全面兩孩政策實施之后,我們也通過全國的形勢分析看到,高齡孕產婦的比例在進一步增加,妊娠風險也較以往進一步增多,母嬰安全面臨新的形勢和新的挑戰。
“所以,近年來國家衛健委部署實施了以保障母嬰安全、進一步預防和減少孕產婦和嬰兒死亡為核心的母嬰安全五項制度,包括像妊娠風險篩查與評估制度、高危孕產婦專案管理制度、危急重癥救治制度和孕產婦死亡個案報告制度,以及重點地區的約談通報制度。”宋莉表示。
宋莉指出,通過這樣一套組合拳,從制度層面進一步強化對孕產婦和新生兒的安全保障,具體措施和目的是從源頭嚴防風險,按照不同的風險程度,進行五色標識和精細化管理。
“低風險的標記為綠色,有一定風險的是黃色,較高風險的標記為橙色,高風險的標記為紅色,有合并傳染病的是紫色。在各級各類醫療機構,看到這樣的五色分類的精細化管理,就可以有針對性地按照風險程度分級分類管理,風險程度高的孕產婦,盡早地轉診到上級醫療機構進行及時干預和救治。”
宋莉強調,針對這些高風險人群,嚴格進行高危專案管理,特別是強化各地要進行專人專案全程管理、動態監管和集中救治,努力做到發現一例、登記一例、報告一例、管理一例、救治一例。
“十三五”時期以來,我國婦幼健康服務取得積極進展,婦幼健康核心指標、服務能力等均有明顯進步。
宋莉介紹,“十三五”時期以來我國婦幼健康服務取得積極進展,婦幼健康核心指標持續改善。2020年,全國孕產婦死亡率為16.9/10萬,與2015年相比,下降幅度為15.9%;嬰兒死亡率為5.4/1000,與2015年相比,下降幅度為33.3%;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為7.5/1000,與2015年相比,下降幅度為30%,婦女兒童健康水平進一步提高。
“我國婦幼健康核心指標位居全球中高收入國家前列。”宋莉表示,從全球來看,我國嬰兒和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遠低于中等收入國家平均水平,孕產婦死亡率遠低于全球53/10萬的中位數水平,也遠低于中高收入國家43/10萬的中位數水平。
婦幼健康核心指標的改善離不開婦幼健康服務體系的建設。目前,全國共有婦幼保健機構3071家,婦產醫院809家,兒童醫院228家。
根據中國衛生健康統計年鑒,婦產科醫師數為32.5萬人,比2015年增加18.2%;兒科醫師為15.9萬,比2015年增加34.1%;助產士達到18.3萬人,婦產科、兒科專業人才隊伍逐步壯大。
在婦幼健康服務更加公平可及方面,全國住院分娩率持續穩定在99%以上,2020年孕產婦系統管理率、兒童健康管理率分別達到92.7%和94.3%。
全國各地積極開展智慧診療服務。宋莉表示,2020年,北京兒童醫院在疫情期間緊急上線互聯網診療。該院對于需要復診的兒童,開展了線上的復診和開藥,利用快遞直接把需要長期治療的兒童用藥,送到患兒家門口。
另外,主管部門指導各地利用互聯網開展遠程的救治指導。
宋莉補充,近兩年,甘肅省婦幼保健院開發了云平臺,積極救治危重孕產婦和新生兒。該院對于基層危重孕產婦和新生兒通過遠程的指導、會診、救治、早期識別、早期轉診,促進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基層,緩解基層孕產婦和兒童救治困難。
據甘肅省婦幼保健院院長仇杰介紹,該院建立了甘肅婦幼健康遠程服務平臺,面向全省408家醫療保健機構開通了端口,免費開展了遠程培訓、遠程指導。
幾年來,平臺累計開辦各類專項培訓600多期,培訓基層醫務人員9萬多人次。同時,開展了疑難病例的遠程會診、遠程診斷、線上轉診,讓公眾足不出戶就能獲得省級專家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