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師范學院教師教育學院 浙江·湖州 313000)
“互聯網+教育”的發展為新時代學生的學習創設了新型學習環境,學生的學習模式、學習方式呈現多樣化趨勢。為了解當下浙江省小學參與線上學習的現狀,本課題小組面向省內不同地區的小學,對近一千名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共回收有效問卷975份。其中,考慮到一、二年級學生填寫問卷存在識字、理解困難等問題,不利于及時回收和確保有效性。基于此,本次問卷主要面向小學3—6年級學生。為避免性別因素影響,接受調查的學生中,男生有483人,女生有492人,男女比例約為1:1。此外,考慮到城鄉之間的發展差異,本課題小組分別對城鄉小學進行調查。其中,城市學生問卷回收603份,占61.85%;農村學生問卷回收372份,占38.15%。
具體問卷調查結果如下。(以下上圖為城市小學,下圖為農村小學)
(1)“互聯網+教育”背景下您通常選擇的線上學習設備是(多選題)

根據調查結果顯示,學生通常使用的線上學習設備以智能手機和電腦為主。農村小學的學生使用智能手機的比例達到了80%以上,遠超過城市的學生。可見,農村小學的學生線上學習設備相對單一,更依賴于智能手機。
(2)“互聯網+教育”背景下您平均每天線上學習(包括上課、查閱資料等)的時間是(單選題)
根據調查結果顯示,絕大多數學生的線上學習時長為0—6小時,但仍存在一些學生的學習時長超過6小時,甚至超過8小時。經過個別訪談得知:有大部分學生或多或少地參與“互聯網+教育”的模式中,其中,以上數據顯示的線上學習時長過長的學生中,有的學生是自身原因,本身學習拖延導致;有的學生是家長課外給其報了很多其他網課幫助提高學習,等等。
(3)“互聯網+教育”背景下您線上學習的途徑是(多選題)
通過調查可以看出線上學習的途徑具有多樣性。其中,相關教育APP的使用比例最高,在其他的選項中,絕大多數學生填寫了“釘釘”,可見其使用性高,具有一定的學習價值。此外,農村小學采用網絡平臺學習的學生要低于城市小學。從學生的填寫情況可知,城市小學的學生還會在新東方云教育、學而思網等網絡平臺上學習,而農村學生則少之甚少。
(4)您在線上學習過程中有家長參與嗎(多選題)

調查結果顯示,不管是農村還是城市,幾乎所有學生在線上學習的過程中都有家長陪同,其中父母占比最大,達到80%左右。由此可見,城鄉家長對孩子的線上學習都較為重視。
(5)家長在您線上學習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多選題)

根據調查結果顯示,在孩子線上學習的過程中,大部分家長起到幫助指導和陪同監督的作用。通過個別訪談了解到,起到幫助指導的家長會輔導學生作業,講解內容,尋找優質課程資源;而起到陪同監督的家長則是提醒孩子相關學習任務或督促學習。通過上圖對比可知,城市家長和農村家長能夠起到陪同監督作用的占比相差不大,但城市家長在幫助指導方面的占比就明顯高于農村家長。
(6)您更喜歡怎樣的線上學習方式(單選題)

根據調查結果顯示,相對于其他學習方式,城市和農村的學生都傾向于原班級教師的直播課,占到了近八成,通過訪談了解到學生更熟悉且適應原班級教師授課的模式。相對于教師錄播授課,學生更傾向于直播授課,可以師生之間進行互動,增強學習氛圍。因此,原班級教師直播授課是絕大多數學生喜愛的線上學習方式。
(7)您更希望線上學習能有哪些方面的內容(多選題)

根據調查結果顯示,城市小學的學生對各方面知識的需求程度相當,偏向于全面發展。對比農村小學的學生,發現農村小學的學生對文化課知識和藝術體育類知識的需求與城市的學生占比相當,對于心理健康知識和思想品德知識的需求則明顯要低于城市的學生。
(8)您感覺自己在線上學習時的注意力集中嗎(單選題)

根據調查結果顯示,多數學生自我認為線上學習的注意力有時不集中,由此可見學生的注意力集中程度普遍不高。將城市與農村相比,發現農村小學生線上學習時注意力容易分散的比例是城市小學生的2倍多,且注意力很集中和注意力有時不集中的比例都略低于城市小學生。
(9)您覺得線上上課對您學習產生影響的原因有(多選題)


根據調查結果顯示,絕大部分學生認為影響線上學習的主要因素有三點:缺乏班集體的學習氛圍、網速不便、不適應網絡學習模式。相比之下,網速不便對農村小學的學生造成的影響更大,超過一半以上的農村小學生認為其對線上學習產生了影響。
上述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小學生線上學習存在網絡不佳、自身注意力不易集中、不適應線上學習、課堂缺乏班集體氛圍等問題。為了更好地提出相應建議,本課題小組對以上接受調查的學生“關于線上學習的看法和建議”進行了開放式提問,其中約4%的學生對線上學習給予了肯定,約18%保持中立,約38%認為有不足之處還需改進,同時提出了相應的看法和建議,剩下40%均未表明具體看法。基于此,本課題小組根據調查結果與看法建議,結合文獻資料,將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建議闡述。
第一,教師應深化個性化教學理念。新課改提出“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那么教師對于線上課程的設計和準備,應盡可能地滿足學生喜愛的方式。由上述調查可知,多數學生希望學校能有自主平臺,由原班級教師在此直播授課,那么學校不妨以此進行調整。調查過程中,部分低年級的學生提議增強線上學習的趣味性,“互聯網+”背景下個性化學習模式,可以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加強課堂互動與情境化體驗。作為教師,應當有意識地將個性化教學意識融入線上教學過程,通過改變單一的課堂模式,活躍學習氛圍。此外,農村的學生希望教師能夠更多地幫助答疑,等等。可見不同年級、不同地域的學生有不同的學情和需求,因此教師應根據實際因材施教。
第二,家長或學校應當合理安排學生線上學習課程表。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導致其注意力的集中程度有限,因此合理的課程時間和課程內容就尤為重要。此外,調查中有部分學生指出希望學校和家長合理安排線上上課時間,避免視力下降。對此,本課題小組認為學校在安排學生線上學習的過程中可以增加護眼環節,按照合理的時間間隔提醒老師和學生做眼保健操、觀看綠色植物等護眼活動和健身活動。家長在給孩子安排線上培訓課程時也應當注意給孩子眼睛充分的休息時間,在有效落實孩子線上學習的同時,也要保障孩子的身體健康。
第三,教師應注重課堂節奏。線上學習師生并非面對面的狀態,因此眼神等方面的反饋較難進行,加之設備等外界因素,教師容易陷入灌輸式教學,很容易讓學生產生厭倦感,繼而影響學生注意力的集中,削弱課堂教學效果。調查中有部分學生建議教師講慢一點,留一些做筆記及思考的時間。對此,一方面,教師應注重線上教學節奏的把控,適當采取連麥或者集體消息回復的方式了解屏幕對面學生的學習情況,從而也可以增強線上學習的互動性;另一方面,在課前教師可以列出“任務單”,讓學生提前進入自主學習、探究體驗的狀態。
第一,完善線上學習條件。網絡接入條件是開展在線教學的基本要求,教學資源、教學平臺和教學工具是開展教學活動的重要支撐,支持服務是在線教學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調查顯示城鄉存在一定差異,網絡卡頓影響線上學習的農村學生比例明顯高于城市學生,并且多數學生反映網速影響了線上學習的正常開展,還有部分學生認為其影響了線上學習的氛圍和效率,可見完善條件不可忽視。
第二,完善設備功能。調查中多數學生希望普及護眼功能;部分學生希望增加監控機制,幫助提高他們的自覺性;還有學生希望完善互動功能,從而增加班級氛圍感;少數學生希望提高畫面清晰度,等等。因此,地方政府和教育管理部門應注重線上教學的投入,合理規劃線上教學資源持續支持服務體系和更新設備的預算和方案,為線上教學儲備充足的財政和物質資源,搭建穩定的教學平臺。
第三,加強網絡環境建設。有少數學生指出希望加強攔截廣告的功能,表明其在線上學習期間有小廣告的干擾,而小學生身心發展不成熟,容易被廣告信息影響,因此加強網絡安全建設不容忽視。
致謝:本文在撰寫過程中得到了沈建民導師的指導,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