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仁俊
(河南省周口市第一人民醫院藥學部 周口466000)
頑固性高血壓是指同時足量服用3 種或3 種以上降壓藥物聯合治療,血壓依然高于正常水平的一種疾病,多發于老年群體。 據統計,頑固性高血壓患者占全部高血壓患者20%~30%,其相對于普通高血壓,會引發更多合并癥,如慢性腎病、心衰、腦血管疾病等,冠心病也是常見合并癥之一,若未及時治療易引發腦卒中、心肌梗死甚至猝死,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安全[1]。 硝苯地平控釋片為臨床常用抗高血壓、防治心絞痛藥物,吸收快,藥效持久。 依那普利是一種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目前主要用于治療高血壓。本研究選取我院冠心病合并頑固性高血壓老年患者, 旨在觀察依那普利聯合硝苯地平控釋片治療的效果。 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9 年3 月~2020 年4月收治的老年冠心病合并頑固性高血壓患者98 例,以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聯合組、對照組,各49 例。 對照組男28 例, 女21 例; 年齡60~87 歲, 平均(73.84±5.42)歲;病程1~13 年,平均(7.36±2.06)年;心絞痛35 例,心肌梗死14 例。 聯合組男27 例,女22 例;年齡60~88 歲,平均(74.25±6.02)歲;病程1~14 年,平均(7.73±2.28)年;心絞痛37 例,心肌梗死12 例。 兩組一般資料均衡可比(P>0.05)。
1.2 選取標準 (1) 納入標準: 坐臥時舒張壓95~110 mm Hg,收縮壓<188 mm Hg;近14 d 內心絞痛發作次數每周≥4 次但<5 次;心電圖顯示缺血性ST 段改變;知情且簽署知情同意書;對本研究藥物無禁忌。(2)排除標準:患有甲狀腺功能亢進、惡性腫瘤及血液系統疾病;患有先天性心臟病等嚴重心腦血管疾病;患有腎動脈狹窄、嗜鉻細胞瘤等繼發性高血壓。
1.3 治療方法 兩組用藥前7 d 戒煙戒酒, 予以低鹽低脂飲食,給予擴張血管、調脂等治療。
1.3.1 對照組 給予硝苯地平控釋片(國藥準字H20000079)治療,早上溫水口服,30 mg/d,1 次/d。連續治療12 周。
1.3.2 聯合組 給予馬來酸依那普利+硝苯地平控釋片治療, 硝苯地平控釋片用法同對照組。 馬來酸依那普利(國藥準字H20066730)早上溫水口服,20 mg/d,1 次/d。 連續治療12 周。
1.4 觀察指標 (1)治療總有效。(2)治療前后血壓指標比較,包括舒張壓(DBP)和收縮壓(SBP)。(3)治療前后血小板膜糖蛋白(GP)水平比較,包括血小板膜糖蛋白Ⅰb(GPⅠb)、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GPⅡb)、血小板膜糖蛋白Ⅲa(GPⅢa),采用上海太陽生物技術公司提供的酶聯免疫吸附雙抗體夾心測試試劑盒進行檢測。(4)治療前后兩組D-二聚體水平比較。 將晨起空腹采集的周圍靜脈血置于1/10 的0.109 mol/L 枸櫞酸鹽抗凝試管,以3 000 r/min 轉速離心取血漿,測定D-二聚體水平。(5)統計兩組治療期間口干、頭痛、腹瀉、惡心等不良反應的發生率。
1.5 療效判定標準 (1) 顯效: 舒張壓下降≥20mm Hg, 心絞痛發生次數減少>80%或同等體力勞動下心絞痛不發作。(2) 好轉: 舒張壓下降10~20 mm Hg,心絞痛發生次數減少50%~80%。(3)無效:血壓未下降至以上標準,心絞痛發生次數<50%。治療總有效為顯效與好轉之和。
1.6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22.0 統計學分析軟件,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療效比較 與對照組比較,聯合組治療總有效率較高(P<0.05)。 見表1。

表1 兩組療效比較[例(%)]
2.2 兩組血壓指標比較 治療后與對照組比較,聯合組DBP、SBP 較低(P<0.05)。 見表2。
表2 兩組血壓指標比較(mm Hg,±s)

表2 兩組血壓指標比較(mm Hg,±s)
組別 n DBP SBP治療前 治療后聯合組對照組治療前 治療后49 49 t P 107.57±2.81 107.25±2.43 0.603 0.548 82.49±3.20 86.48±4.13 5.346<0.001 166.76±4.82 166.59±4.76 0.176 0.861 126.50±2.18 132.87±3.34 11.180<0.001
2.3 兩組GP 與D-二聚體水平比較 治療后與對照組比較,聯合組GPⅠb、GPⅢa、GPⅡb、D-二聚體水平較低(P<0.05)。 見表3。
表3 兩組GP 與D-二聚體水平比較(±s)

表3 兩組GP 與D-二聚體水平比較(±s)
時間 組別 n GPⅠb(×104 分子/血小板)GPⅡb(×104 分子/血小板)GPⅢa(×104分子/血小板)D-二聚體(mg/L)治療前聯合組對照組49 49 t P治療后聯合組對照組49 49 t P 2.61±0.41 2.64±0.43 0.354 0.725 1.87±0.30 2.31±0.37 6.466<0.001 4.38±0.53 4.40±0.55 0.182 0.855 3.54±0.46 4.01±0.49 4.895<0.001 5.79±0.67 5.81±0.70 0.145 0.885 4.76±0.54 5.13±0.62 3.150 0.002 0.67±0.12 0.70±0.15 1.093 0.277 0.45±0.07 0.56±0.09 6.753<0.001
2.4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聯合組口干1例、頭痛2 例、腹瀉1 例、惡心1 例;對照組口干2例、頭痛2 例、腹瀉1 例、惡心2 例。聯合組不良反應發生率10.20%(5/49)與對照組14.29%(7/49)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據研究表明,高血壓與冠心病等心臟事件發生率及病死率呈正相關性,60 歲左右冠心病患者約70%同時患有高血壓[2]。高血壓患者體內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RASS)被激活,出現粥樣硬化病變,導致心肌缺血缺氧,從而誘發冠心病,故控制血壓水平對治療冠心病合并頑固性高血壓患者具有重要意義[3]。
硝苯地平屬于鈣離子拮抗劑,可降低患者血液中鈣離子濃度,擴張血管,不僅有降壓作用,還能降低心肌耗氧量,擴張冠狀動脈,恢復血流量,發揮保護心肌細胞作用[4]。 依那普利是一種適用于頑固性高血壓和重度高血壓的降壓藥物, 口服后在體內水解為依那普利拉,可減少血管緊張素Ⅱ生成,擴張外周血管,從而降低血液中血管緊張素Ⅱ,抑制RASS激活,使全身血管舒張,血壓下降,且血壓波動較小,同時還可降低冠狀動脈血管阻力,但對心率無明顯影響,對改善心臟功能也具有良好效果,可長期服用[5]。本研究將硝苯地平控釋片和依那普利相結合應用于老年冠心病合并頑固性高血壓患者中, 結果顯示治療效果明顯提升,患者血壓得到改善,可見兩種藥物聯合使用可明顯增強治療效果, 對降低血壓有顯著作用。
相關報道指出,冠心病合并高血壓與GP、D-二聚體水平密切相關[6]。 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壓患者由于血管內皮細胞受損,血小板釋放、黏附、聚集等反應導致GP 數目增加,使血小板處于激活狀態,增多的GPⅡb、GPⅢa 與纖維蛋白原結合后,共同與血小板及內皮下成分結合,形成血小板血栓,從而成為引起冠心病的主要病理基礎, 而D-二聚體水平的升高是體內血栓形成或溶解的標志[7]。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聯合組GPⅠb、GPⅡb、GPⅢa、D-二聚體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硝苯地平控釋片聯合依那普利可降低GP 及D-二聚體水平,減少血栓形成。 究其原因在于依那普利與硝苯地平控釋片聯合應用后充分發揮協同作用,緩解血栓程度,不僅有助于改善冠心病病情,還能使降壓效果更明顯、長久。另外本研究結果表明,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相比較無明顯差異, 可見兩種藥物聯合應用后未增加不良反應發生,安全性相對較高。 綜上所述,依那普利與硝苯地平控釋片聯合應用于老年冠心病合并頑固性高血壓患者治療的效果顯著,可減少血栓形成,降低血壓,且安全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