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金浩
(南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第三附屬醫院內科 河南南陽4730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是呼吸內科一種常見病,具有較高發病率,臨床主要表現為呼吸困難、喘息胸悶、慢性咳嗽、咳痰等,若不及時干預,可發展成心衰、肺源性心臟病,對患者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威脅[1]。COPD 的病理性質為本虛標實,從腎、脾、肺虛損入手,予以中藥治療,效果更為顯著。 基于上述原因,本研究選取我院穩定期COPD(肺脾氣虛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旨在分析自擬補肺固本湯治療的臨床療效。 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 年2 月~2020 年6 月我院接收的穩定期COPD(肺脾氣虛型)患者98 例作為研究對象,參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中藥組、常規組各49 例。 中藥組男25 例,女24 例;病程6~11 年,平均(8.36±1.02)年;年齡43~68 歲,平均(55.64±6.12)歲。常規組男23 例,女26 例;病程5~12 年,平均(8.51±1.30)年;年齡43~69 歲,平均(56.12±6.37)歲。 兩組一般資料均衡可比(P>0.05)。
1.2 入組標準 診斷標準:西醫符合《安徽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分級診療指南》[2]中相關診斷標準;中醫符合《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3]中相關診斷標準。納入標準:臨床資料完整;自愿簽訂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伴有惡性腫瘤者;伴有其他原發性肺部疾病者;伴有肝腎功能嚴重異常者;伴有嚴重精神疾病或者認知障礙者。
1.3 治療方法 常規組接受常規西醫治療,即予以糖皮質激素、支氣管擴張劑等藥物治療。 中藥組基于常規組加用自擬補肺固本湯治療。 組方:黨參30g,靈磁石30 g,生黃芪30 g,熟地30 g,丹參30 g,款冬花15 g,五味子15 g,桑白皮15 g,蘇子10 g,陳皮10 g,紫菀10 g,半夏10 g,前胡10 g,炙甘草6 g。 水煎至300 ml,每日1 劑,分早晚2 次溫服。 7 d 為一個療程,兩組均持續治療2 個療程。
1.4 觀察指標 (1)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療效判定標準:顯效,肺部濕啰音基本消退,胸片顯示肺部炎癥完全吸收;有效,肺部濕啰音有所改善,胸片顯示肺部炎癥所有減少;無效,未達到以上標準。 總有效為顯效、有效之和。(2)兩組中醫證候積分比較。將易感冒、腰膝酸軟、胸悶、氣短、喘息、咳痰、咳嗽等依據無、輕度、中度、重度分別計0 分、1 分、2 分、3 分,總分21 分,分值越高則癥狀越嚴重。(3)兩組治療前后肺功能指標比較,包括最大呼吸中期流速(MMEF)、最大呼氣流速(PEF)、第1 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4)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T 淋巴細胞亞群水平比較,包括CD4+、CD8+、CD4+/CD8+, 取空腹靜脈血4 ml,離心得血清,經免疫細胞化學法檢測。
1.5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22.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行χ2檢驗,P<0.05 表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與常規組69.39%相比,中藥組總有效率87.76%更高(P<0.05)。 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例(%)]
2.2 兩組中醫證候積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中醫證候積分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中醫證候積分低于治療前, 中藥組低于常規組(P<0.05)。 見表2。
表2 兩組中醫證候積分比較(分,±s)

表2 兩組中醫證候積分比較(分,±s)
組別 n中藥組常規組49 49 17.531 13.316<0.001<0.001 t P治療前 治療后 t P 11.22±2.06 11.56±1.97 0.835 0.406 5.61±0.88 7.34±1.02 8.989<0.001
2.3 兩組肺功能指標比較 治療前兩組PEF、MMEF、FEV1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后中藥組PEF、MMEF、FEV1均優于常規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肺功能指標比較(±s)

表3 兩組肺功能指標比較(±s)
時間 組別 n PEF(L/s) MMEF(L/s) FEV1(L)治療前中藥組常規組49 49 0.75±0.13 0.77±0.19 t P 0.608 0.545治療后中藥組常規組49 49 1.16±0.12 1.08±0.15 t P 2.24±0.76 2.31±0.81 0.441 0.660 3.08±0.61 2.75±0.58 2.744 0.007 2.915 0.004 1.39±0.25 1.41±0.27 0.381 0.704 1.75±0.14 1.62±0.11 5.111<0.001
2.4 兩組T 淋巴細胞亞群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血清CD4+、CD8+、CD4+/CD8+水平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后中藥組血清CD4+、CD4+/CD8+水平高于常規組, 血清CD8+水平低于常規組(P<0.05)。 見表4。
表4 兩組T 淋巴細胞亞群水平比較(±s)

表4 兩組T 淋巴細胞亞群水平比較(±s)
時間 組別 n CD4+(%) CD8+(%) CD4+/CD8+治療前中藥組常規組49 49 t P治療后中藥組常規組49 49 t P 34.74±3.57 34.70±3.55 0.056 0.956 40.92±3.37 37.44±3.51 5.006<0.001 28.50±3.54 28.46±3.26 0.058 0.954 22.85±3.34 24.78±3.23 2.908 0.005 1.22±0.31 1.22±0.29 0.000 1.000 1.79±0.19 1.51±0.23 5.866<0.001
COPD 屬于臨床多發病、常見病,多與哮喘、粉塵接觸以及吸煙等有關。 有研究顯示,針對以上誘因予以支氣管擴張劑、糖皮質激素等藥物治療,可調節呼吸力學指標,改善呼吸肌疲勞,進而控制病情,改善呼吸泵功能。 但臨床實踐結果顯示,常規西醫治療具有明顯不良反應,且在治療期間病情極易反復發作,難以達到滿意療效[4~5]。 故需優化治療方案。
中醫認為,COPD 屬于“痰飲、喘證、咳嗽”等范疇,為本虛標實,誘因包括內因與外因,內因是久病肺虛,外因為感受外邪,主要病機是脾、肺、腎虛以及痰瘀阻肺,發病初期在肺,逐步發展至腎、脾,到后期累及腦、肝、心等,而穩定期COPD 典型證候為肺脾氣虛,辨證施治應以益肺補脾為宜[6]。 自擬補肺固本湯中,黨參性味平、甘,能驅寒活血、補中益氣;靈磁石性味平、甘,能潛陽納氣、安神;生黃芪性味微溫、甘,可補各臟之虛,起益元氣、活血生血、祛肌熱、壯脾胃之效;熟地性味微溫、甘,可補血滋陰、益精填髓;丹參性味微寒、苦,可養血安神、溫脈通經、活血祛瘀;款冬花性味溫、辛,起止咳化痰、潤肺下氣之效;五味子性味溫、酸,能寧心安神、斂肺滋腎;桑白皮性味寒、甘,可利水、降壓、瀉肺平喘;蘇子性味溫、辛,可平喘、消痰降氣;陳皮性味溫、苦、辛,能理氣和中、燥濕化痰;紫菀性味溫、苦,可止咳化痰、溫肺下氣;半夏性味溫、心,可燥濕化痰、降逆止嘔;前胡性味微寒、辛、苦,可宣散風熱、降氣去痰;炙甘草性味平、肝,能補脾益氣、緩和藥性。 縱觀全方,腎、脾、肺同補,可起到益腎定喘、固表健脾、補肺益氣的效果。此外,靈磁石具有抗炎效果;款冬花具有祛痰、平喘、止咳之效;桑白皮具有抗菌效果。
本研究結果顯示,與常規組69.39%相比,中藥組總有效率87.76%更高;治療后中藥組中醫證候積分低于常規組,PEF、MMEF、FEV1優于常規組;治療后中藥組血清CD4+、CD4+/CD8+水平高于常規組,血清CD8+水平低于常規組。 這提示自擬補肺固本湯能增強穩定期COPD(肺脾氣虛型)患者臨床治療效果,減輕臨床癥狀,改善肺功能及免疫功能。 綜上所述,自擬補肺固本湯治療穩定期COPD(肺脾氣虛型)患者,可提高臨床療效,改善臨床癥狀,并增強肺功能,調節免疫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