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鄉村振興背景下的鄉風文明建設

2021-05-18 01:41:28趙廷陽張穎李怡欣

摘 要:鄉風文明是新時代建設新農村的基本要求,是鄉村善治的主要體現,是小康建設的重要任務,更是實現鄉村全面振興的強有力保證。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鄉風文明建設,農業農村部為更進一步落實中央精神,組織開展了全國村級“鄉風文明建設”優秀典型案例遴選征集工作。經村級申報、省級審核、專家評審、網上公示等程序,遴選了21個案例為全國村級“鄉風文明建設”優秀典型案例。以全國村級“鄉風文明建設”典型案例為基礎,對全國鄉風文明建設的現狀進行分析研究發現,現階段我國鄉風文明建設還存在基層干部認識不足、文化陣地建設較弱、有組織的文化活動開展不夠、陳規陋習依然存在、缺乏專業人才、財政投入不夠等問題。為進一步推進鄉風文明建設,提出加強基層黨建、開展文化活動、優化財政結構、推進移風易俗、提升文化價值等對策建議。

關鍵詞:鄉村振興;鄉風文明;移風易俗;文化振興

中圖分類號:F320.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07(2021)03-0046-08

收稿日期:2020-11-25" DOI:10.13968/j.cnki.1009-9107.2021.03.06

基金項目:國家民委民族研究項目(2019-GMC-034)

作者簡介:趙廷陽,男,北京林業大學經管學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林業經濟理論與政策。

*通信作者

一、研究背景

鄉風,即鄉村社會的風尚或者風氣,是村民的風俗習慣、道德觀念、傳統信仰、價值追求等方面的集合,是經過千百年生產勞作生活的沉淀,是在社會歷史變革和政治文化的熏陶下誕生的鄉村習性和村民的精神風貌[1]。新中國經過70余年的建設和發展,鄉村整體上形成了文明和諧、健康有序的好風氣,為我國建成社會主義新農村,實現鄉村振興打下了了良好的基礎[2]。但是部分封建文化在鄉村社會根深蒂固,一些陳規陋習在鄉村仍然存在。黨的十九大提出鄉村振興戰略,強調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鄉村振興包含五個大的方面: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實施農村全面振興總體規劃,文明鄉風建設是強而有力的保證。

黨和國家高度重視鄉風文明建設,不論從現代化建設的大局出發,還是從鄉村振興的戰略入手,建設文明鄉風都以其絕對重要的地位體現在國家整體部署規劃之中。我國當前的主要矛盾已發生轉變,從生產力的絕對不足轉變為發展不夠充分、分配不夠平衡。文明發展的根本目標是人們對幸福生活的需求,目前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早已超越了物質上的富有,更要求精神層次的滿足。因此,在廣大農村,要滿足群眾不斷增長的文化需要和精神追求,提升人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就必須加強鄉風文明建設[3]。(1)鄉風文明是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鄉風文明的根本是意識形態的進步。首先,鄉風文明能夠幫助村民接觸先進科學知識和社會文化,潛移默化地提升村民的思想道德和綜合素質。其次,可以創建良好的鄉村人文環境,營造和諧的社會氛圍,使鄉村文化建設健康發展。再次,可幫助村民改變單調陳舊的生活方式,接納認可文明現代的生活方式[4-5]。(2)鄉風文明是貫徹農村全面振興規劃的落腳點。鄉村全面振興有五個維度的要求:鄉村產業發展、自然環境適宜、鄉風和諧健康、村鎮治理高效、村民生活富足。鄉風文明為振興鄉村提供智力支持和內在活力,是鄉村全面振興的根本。鄉村振興戰略的思想是以人為本,表現為村民物質生活富裕,精神世界滿足,綜合素質提升。而良好的鄉風文明能夠從思想上改變落后的觀念,幫助村民擺脫陳規陋習的束縛,追求精神富足;還可以從源頭上為村民思想道德水平提高和科學文化素質提升提供支持,為村民全力投入到鄉村振興戰略注入強大的精神力量。(3)鄉風文明是構建現代化鄉村的堅強支柱。推動鄉風文明建設,讓村民加強自己當家做主的認同感和歸屬感,自發維護村規民約,積極參與鄉村公共事業;鄉風文明建設還可以推進依法辦事和行政民主進程,全面落實國家基層政治民主建設要求,推動鄉村治理現代化,從而順應我國治理體系以及綜合治理改革。同時,文明的鄉風是村民的內在追求,更是他們的發展宏愿,可進一步提高村民的精神追求,豐富村民的精神家園,提升群眾綜合素質,營造出健康積極的社會氛圍,進而使村民生活全方位改善。

農業農村部、中央農辦等11個部委在2019年9月聯合發文,出臺了《關于進一步推進移風易俗建設文明鄉風的指導意見》,要求推進鄉村移風易俗,樹文明新風,堅決遏制農村 “天價彩禮‘娶不起’、豪華喪葬‘死不起’、名目繁多的人情禮金‘還不起’,以及孝道式微、農村老人‘老無所養’”等陳規陋習和不良風氣[6]。為進一步推進移風易俗、建設文明鄉風,發揮典型案例的示范帶動作用,農業農村部組織開展了首批全國村級“鄉風文明建設”優秀典型案例征集工作。各省(區、市)農業農村部門積極響應、精心組織,共報送了78個案例,經過專家評審和網上公示,最后評選出21個首批全國村級“鄉風文明建設”優秀典型案例。本文基于對全國村級“鄉風文明建設”典型案例的總結,分析目前全國文明鄉風建設的基本情況和存在的問題,并提出進一步深化鄉風文明建設的建議。

二、鄉風文明建設的經驗做法

鄉風文明的持續有力推進,讓農民的思想境界煥然一新。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得到有效改善,農村社會治安狀況明顯好轉,廣大農村孕育出更多的淳樸鄉風民俗,群眾的文化生活也更加豐富多彩,鄰里相助、公正誠信、孝悌仁愛等道德風尚正在日益形成,農村吹起現代文明的新風,村民的滿足感和幸福感得到極大提高[7]。2019年,農業農村部在全國范圍內通過廣泛收集、推薦,遴選出了第一批村一級“鄉風文明建設”成功示范案例,根據每個村鄉風文明建設的主要特色和主要內容,將典型案例分為“黨建引領、遏制陋習、創新引導、陣地建設、活動帶動、文化引領、典型示范”等七種模式。

1.黨建引領類。以黨建引領來推動鄉風文明建設的模式,是廣大鄉村采取的最廣泛、最直接的一種方式,具有全局性、主動性、協調性等特點[8]。以黨支部為引領,以黨員干部為標桿,加強黨員教育培訓,通過黨員活動日為黨員干部精神上“補鈣”、思想上“充電”、工作上“加油”,使之成為傳播文明的主力軍。

案例1:云南省賓川縣羅官村發揚中國共產黨的組織能量、組織功能,搞好大眾宣傳、凝聚群眾力量,將群眾組織起來參與到移風易俗工作中。組建移風易俗領導組,由村委會統籌,以村小組為單元,明確各單元負責人及工作職責。黨員積極帶頭,采用“黨建+”的組織策略,帶動村集體樹立文明鄉風。村組黨員干部積極參與紅白理事會管理,理事長主要由黨員擔任,村級理事分別聯系掛鉤小組一級的理事長,帶頭執行紅白理事會規定,從自家開始簡辦客事,形成了“大理事+小理事”紅白理事會網格化組織模式。通過黨建引領村民向上向善,對群眾進行無形約束,扼制鋪張浪費和攀比之風,破陳規除陋習,把客事簡辦的倡導內化成全村村民的自然選擇。

2.遏制陋習類。遏制鄉村陋習是推動鄉風文明的有力舉措之一,具有針對性、地域性[9]。在鄉村建設中注重發揮民主協商與群眾自治的作用,不斷創新方式方法,因地制宜制定完善《村規民約》等相關規定,廣泛開展“遏制陋習、倡導文明新風”行動,使陳規陋習蔓延勢頭得到有效遏制,婚喪嫁娶一概從新從簡,減輕人情負擔,尊老敬老的風氣日漸形成,村民獲得感明顯提高。

案例2:天津市北辰區韓家墅村從迷信活動和聚眾賭博下手,展開強有力的移風易俗行動。依據群眾認可的原則,發揚群眾自我監督作用,依照六步決策法的科學流程,制訂了《韓家墅村規民約》。《民約》強調群眾自我管理,發揚村民的管理自主性,提升村民的治理參與感。如婚喪嫁娶一應從新從簡,其余繁復宴席一概取消,約定民俗活動的規模和標準,不準在活動中搞封建迷信等不良活動。經過移風易俗行動,韓家墅村精神風貌煥然一新。2018年村級收入達1.92億元,上繳利稅4 800萬元,村民共享村集體紅利1.1億元,實現精神文明和生活富足雙豐收。

3.陣地建設類。基層文化陣地是推進鄉風文明的載體,是開展各類文化活動、豐富村民精神世界的平臺[10],通過陣地建設推動鄉風文明的模式,具有實用性、快速性,群眾參與度高,但該模式需要加大財政投入,對地方的經濟實力有一定的要求。

案例3:河南省開封市張莊村著力于文化陣地建設,成果顯著,已落成圖書館、戲院、書畫院和民俗館等一系列文化產業設施,同時建成了設備齊全的文化廣場,廣場上有完備的健身設備,也有先進的電子大屏,從多方面滿足了村民的文化需求。

案例4:遼寧省莊河市鞍子山鄉山海豐村新修建6個文化廣場,其中3個黨建文化廣場,并修建了黨建文化長廊,將黨建文化的感染力和群眾活動的多樣性相結合,組織策劃的文化活動頗受村民歡迎,形成了全民參與、全民共享的熱烈景象。

案例5:浙江省紹興市新昌縣東茗鄉后岱山村通過完善村文化禮堂、農家書屋、文化廣場等文化陣地,發揮農村文化禮堂的重要作用,村文化禮堂天天開放、月月有活動,禮堂成為村民參與文化、陶冶情操、提升素養的重要場所,2018年入選五星級文化禮堂。村里還出資收回閑置農房,將其打造成為農家書屋,藏書達2 500冊,為村內留守兒童、農閑老人提供閱讀場所。寒暑假定期開展“春泥計劃”活動,為村50名幼小學生提供假期學習閱讀場所。

4.活動帶動類。以開展各類活動帶動鄉村群眾,從而推動鄉風文明,是最受廣大鄉村群眾歡迎的一種方式[11]。開展的活動具有帶動性、趣味性,比如通過在端午節、中秋節等傳統節日開展傳統文化活動,或是以廣場舞比賽、方言相聲表演等群眾喜聞樂見的表演形式開展活動,既豐富了村民們的文化生活,又營造了文明鄉風的濃厚氛圍。

案例6:山東省曲阜市武家村結合傳統儒家優秀文化,依托新時代文化實踐中心,開展了全方位多層次的文化活動,以悠久的傳統道德文化,結合新時代精神文明,為鄉風文明注入強勁動力,推動鄉村全面振興。一是開好講座。把鄉親們喜聞樂見的傳統文化、優良家風搬上講臺,把儒學經典和農學科技請上講臺,把通俗文化帶下講臺。二是做好評選。開展“文明鄉鄰”評選活動,評鄉里事,獎鄉里人,揚鄉鄰美德,正文明鄉風。三是組織幫扶。組織幫扶志愿團隊,黨員帶頭群眾擁護,推進移風易俗環境美化工作。四是開展文藝活動。組建村民文藝隊伍,腰鼓隊、廣場舞、健身拳,集中村民好點子,調動村莊好資源,讓村民深入參與文化集體事業,成為文明實踐中臺上臺下的真正主角。五是舉辦傳統慶祝。振興傳統大節文化,策劃開展豐富多彩的慶祝活動,把傳統優秀文化的韻味滲透進現代生活中。把文化傳統故事和優良習俗與傳統節日的歡慶活動融為一體,讓傳統節日融合娛樂休閑,寓教于樂全民共享,文化經濟雙繁榮。

5.創新引導類。以創新的方式來引導鄉村群眾推動鄉風文明建設,是一種能帶動群眾參與鄉風文明建設的有效路徑[12],具有創造性、調動性。通過持續的引導讓群眾潛移默化地改進不良的行為方式,使他們在融入鄉風文明建設的過程中有參與感、獲得感,從而推動鄉風文明建設。

案例7:四川省眉山市萬年村創新開展“道德超市”項目,由村民大會協商制定實施細則,建立積分累計兌換機制,把村民優良道德與鄉村公共事業掛鉤,發動黨員和群眾參與文明鄉風建設。“道德超市”策劃實施包括三方面:一是在村民自治探索中,以入戶調研和村民大會為手段,以村組干部和駐村干部為骨干,協商議定“道德超市”積分和兌換細則,彰顯村民治理的優越性。二是依據鄉村全面振興戰略的要求,對村民先進道德進行細化分類,建立積分項。設立積分發放兌換賬目,嚴格貫徹“道德超市”實施細則。每年競選“道德之星”,鼓勵村民學習榜樣,形成良好習慣。三是將“道德超市”積分納入全村公共建設體系,全面推動鄉村振興。道德積分不僅可以兌換商品,更與鄉村創新發展基金掛鉤,在提升村民道德素質的同時,鼓勵村民積極加入鄉村治理隊伍,讓鄉風文明強勢助力經濟建設,推進鄉村全面振興。

6.文化引領類。從傳統文化中提取養料,傳承揚棄民俗文化,從而推動鄉風文明建設,這種模式具有延續性、差異性[13]。重新關注民俗藝術、傳統技藝等傳統文明遺存,讓活態的鄉土文化傳下去,讓有形的鄉村文化留得住,讓文化產業常興旺,讓村民生活常富足。

案例8:上海市寶山區月獅村著力于鄉村歷史文化建設,建設村史館,展現本村的發展經歷、歷史變遷、紅色記憶,繼承前人鄉賢的優良傳統,發揚良好家風、村風,延續“鄉愁”文化。同時還大力保護非遺文化,把傳統手工作坊龍獅坊、美食坊作為鄉風陣地,開展文化品牌活動。承接月浦鎮花藝節等民俗文化活動,在節日慶典中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

案例9:青島膠州市律家莊村成立孔子學堂,聘請國學老師到學堂傳授傳統文化,讓村民從內心深處感受傳統文化帶來的好處,丈夫道、媳婦道、夫妻道、婆媳道每個人都能瑯瑯上口,并且每個人定期上臺分享學習心得,從而落實到生活當中去,讓整個村莊認同接納德孝文化。通過開展文明實踐活動,律家莊村人人律己、家家齊家、全村興莊,形成鄉風文明實踐新風尚。

7.典型示范類。以典型人物、事跡來引領帶動鄉村群眾,既是對優秀的人物、事跡的充分認可,又是一種從正面引導鄉村群眾的有效方式,具有典型性、帶動性[14]。通過積極開展評選、表彰,選樹先進典型人物、典型事跡進行宣傳,鼓勵評選出的先進人物成為文明的傳播者,起到優秀標桿帶動效果,帶動鄉村文明之風。

案例10:內蒙古赤峰市敖漢旗薩力巴鄉廣泛開展各類評選活動,樹立孝老愛親、致富模范、美麗庭院等方面的模范典型,形成以點帶面、全面開花的工作格局。近年來,培育市級道德楷模1人,旗級“文明家庭”2戶,旗級孝老愛親示范戶6戶,評選表彰鄉級孝老愛親榜樣之家6戶,“品德少年”5名,“美麗庭院”標兵820戶,并掛牌公示,廣泛宣傳,形成了戶戶爭當榜樣、人人向典型學習的濃厚氛圍。

案例11:陜西省安塞區白坪街道辦馮家營村成立道德評議會,積極組織“文明家庭”“最美家庭”等模范征集行動,精心打造“最美品牌”,樹立身邊典型榜樣,帶領群眾跟著看、學著干、追著趕,樹立社會文明新風尚。2019年,表彰好婆婆家庭5戶、好媳婦家庭5戶、好妯娌家庭5戶,最美家庭3戶,道德模范2人,評選善行義舉榜4人,化解矛盾糾紛10余起。通過積極發揮“最美”正能量,借力培育紅榜人物、禮贊紅榜事跡、關愛紅榜群體、引領紅榜精神等工程,不斷激發全社會崇德向善之心,提升文明程度,培育文明鄉風。

三、鄉風文明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及成因

(一)存在問題

受地區發展不平衡、重視程度不同等因素影響,各地的鄉風文明程度參差不齊,一些問題也逐步暴露出來。

1.鄉村文化活動陣地比較薄弱,發揮作用不夠。近年來我國建設了相當數量的鄉村文化陣地,但是依然有建設不均衡不充分的問題,經濟發展好的鄉村擁有文化室、文化廣場,而相對落后的鄉村則很少有。有的村文化室只是掛了牌,沒有活動器材和設備;有的面積小,設備簡陋,原有的文化設施普遍老化,功能不全;有的村設立了鄉村振興講習所、農民夜校等陣地,但沒有形成系統的學習計劃和學習要求,很少有村民主動到這些場所學習,資源利用不充分。

2.有組織的文化活動開展得不夠。公益親民的文娛項目是鄉村精神文明建設的重中之重。但目前在農村有組織的農民文化活動依然缺乏,現有的農村文化活動大多都是群眾自發的,農民的文化生活比較單調,農民喜聞樂見的露天電影、文藝演出等文化活動很少,平時的文化活動局限于小打小鬧、自娛自樂,農村老年人聚集在樹蔭下聊天喝茶、農村青年聚集打牌的情況比較多[15]。

3.鄉村的陳規陋習依舊存在。由于封建殘余思想的影響,在農村仍然存在著與鄉風文明不和諧的陋習,如:以各種理由大吃大喝,婚喪嫁娶大操大辦,“人情宴”名目繁多且存在相互攀比、講排場等現象,造成了嚴重的鋪張浪費和不良影響;賭博之風未減,從原來的中老年發展到如今的青年,影響群體不斷擴大,且賭資數額有所上升;年輕人孝老愛親的認識不足,有對老人不盡贍養義務的,有對家庭缺乏責任感的,甚至有外出務工后拋妻棄子的;封建迷信依舊存在,個別人不相信科學,崇尚封建迷信活動,同時還蠱惑他人,散布謠言,給社會增添了不穩定因素[16]。

4.鄉村文化建設缺乏專業人才。 從農村勞動力的流動規律以及社會經濟發展規律來看,優秀的、專業的人才更多地流入了大中城市,目前農村文化從業人員自身素質普遍不高,青年人口缺乏,難以培養繼承人。農村文化從業人員屬于鄉鎮管理,但鄉鎮任務重、人員少,難以集中精力抓文化建設。對文化從業人員的管理、考核、晉升不重視,工作人員難以保持進取心,很難保障文化工作的正常有序推進。婦女、兒童、老年人等群體的積極性沒有充分調動起來,加之農村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較低,對新事物、新技術缺乏認識,在調動村民融入文化氛圍上難度較大。

(二)原因分析

1.基層干部認識不足。一些地方領導對于鄉風文明工作在社會整體發展中的意義認識不足,存在“重經濟發展、輕鄉風文明建設”的思想,把鄉風文明看做小任務、軟指標,認為其花錢多、見效慢。盲目相信如果鄉村經濟繁榮,自然可以帶來文明鄉風,沒有充分認識到文化與經濟發展的辯證關系,沒有意識到鄉風文明與鄉村全面振興的必要關系,結果是鄉風文明建設停在口頭,難以落地。機構改革后,受編制和經費的制約,部分文化工作者又是“混崗”工作,沒有充分發揮好基層文化工作站的作用,導致鄉村文化建設停滯,相關人員的工作熱情也逐步消退。

2.未能將思想問題和現實問題統籌考慮。鄉風文明建設就是要提升農村居民的思想道德水平、行為素質,這屬于解決思想問題的范疇。但在實際情況中,村民往往還面臨著現實層面的問題,如存在家庭經濟收入少、子女教育難等具體情況,在同時面臨思想問題和現實問題的情況下,村民往往會把現實問題擺在首位,忽視鄉風文明建設。若能將兩者結合起來考慮,借鄉風文明建設契機,既提升村民的整體素質,使鄉村形象煥然一新,又能促進鄉村旅游業的發展,增加村民的實際收入,將鄉風文明建設與解決現實問題緊密結合起來,把村民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

3.村民法律意識淡薄。一些基層工作者對法律知識的學習不夠重視,對國家頒布的相關政策條例一知半解,無法很好地傳達給村民。一方面,地方政府對于法律“下鄉”的宣傳力度不夠,或是流于形式,沒有起到入腦入心的宣傳效果;另一方面,有些農民漠視法規,認為在鄉下地頭沒有法律法規的約束。如:仍有偏僻的鄉村男女結婚不登記,或未到法定年齡就結婚的現象;個別村民熱衷賭博,不知這已經違反了法律,一經發現將會受到拘役、管制甚至三年以內的有期徒刑等處罰。

4.財政投入力度不夠。部分地方財政資金緊缺,同時國家財政投入也不夠及時,難以保障地方財政預算投入到文化項目的比例,設立產業發展等專項預算較多,設立基層文化項目的預算卻很少,致使部分地方鄉風文明舉步維艱,導致基層文化設施建造停滯,無法保障文化項目的正常進行。同時,鄉鎮文化站也不能依靠自身的發展來帶動鄉風文明建設,市場化的運作存在一定難度。

四、推進鄉風文明建設的對策建議

鄉風文明的實施涵蓋面非常大,需要全局考慮,是系統化的工程。實施鄉風文明規劃,必須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17]為根本,采取符合鄉村特點的有效方式,繼承民族精神,發揚時代精神,落實鄉村公共文化工程,開展移風易俗活動,傳承發揚文明先進的鄉村文化,積極促進鄉村公德、親族道德和村民美德建設,增強村民的社會責任感、集體歸屬感,使更多村民朋友享受到精神文明的碩果。

(一)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引領作用

要始終堅持村黨支部的“核心引領”,持續推動鄉風文明建設,激勵基層黨組織的沖鋒戰斗意志。一是村黨支部要充分認識到鄉風文明作為農村全面振興事業一環的重要性,把鄉風文明建設涵蓋到鄉村事業的全部環節,進一步增強農民的獲得感。二是要加強黨員培訓工作,通過開展“三會一課”、主題黨日、黨性集中教育月等行動,提高黨員綜合素養。三是充分發揮黨員干部模范作用,讓黨員帶頭學習、帶頭實踐、帶頭自我監督檢查,從而帶動村民參與文明鄉風建設。基層黨組織要積極開展下村入戶志愿服務,大力宣傳鄉風文明建設的重要意義。

(二)優化財政投入結構,健全文化陣地,增強鄉風文明“硬實力”

文化陣地是鄉風的舞臺,是確保文明有序發展的關鍵載體[18]。地方黨委、政府應當做好文化陣地建設的統一規劃,充分利用各級財政設立的專項扶持資金,增加對鄉風文明建設的投入,將文化活動經費列入財政預算,鼓勵有條件的村完善文化廣場,配備健身器材,加快有線電視和網絡等“村村通”工程,逐步鞏固完善文化設施。不斷改善基層文化工作站的工作環境,每個鄉鎮至少配備一名專職文化干部,將已建成的文化陣地、文化設施等劃歸鄉鎮文化站進行統籌利用;各行政村配備一名文化委員進行文化宣傳和管理,為農村文化活動的有序開展提供有力保障。

(三)積極開展文化娛樂活動,增強鄉風內涵的“軟實力”

搭文化平臺,構建鄉風文明的載體,組織內容豐富、生動有趣的文化娛樂活動,讓鄉風文明融入村民日常生活。一是依托農民夜校、鄉村振興講習所等載體,定期舉辦專家講座、技術指導、普法教育等活動,加大對農民的培訓力度。充分挖掘本土文化元素,借助端午、中秋、重陽等傳統節日,組織開展劃龍舟、包粽子、打腰鼓等富有特色的民俗民間活動。二是鼓勵發展“文藝協會”“腰鼓隊”等民間文藝團體,重視村民文化事業的培養,培養村民自己的文藝骨干隊伍。三是大力宣傳先進典型,舉辦“孝行”“最美家庭”“文明新風戶”等村民喜聞樂見的活動,發揮榜樣的力量,使村民樹立先進思想理念,真正起到以點帶面的作用。

(四)推進移風易俗活動,使鄉風文明“內化”于心

大力開展“除陋習、樹新風”等活動,積極傳播現代文明信息和思想觀念。以社會道德的文明東風壓倒農村的封建迷信歪風,倡導“婚事新辦”,推行集體婚禮、旅游結婚,力求儀式簡樸、氛圍溫馨;倡導“喪事簡辦”,厚養薄葬,輕儀式而重哀思、縮時日而長思念、小規模而大傳承。深化鄉村基礎教化,提高村民科學文化素養,持續對村民進行科學和無神論的宣傳和教化;要堅決讓學齡孩子完成全民九年義務制教育,徹底消滅文盲法盲現象。

(五)推動農村宜居生態治理,幫助鄉風文明“外化”于行

農村人居環境治理是鄉村振興規劃的落腳點,也是文明鄉風的體現,要讓農村人居環境治理和文明鄉風構建兼容并舉、齊頭并進。持續推動鄉村人居環境治理工作,有效提高鄉風文明程度。一是把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有機融入村規民約中,充分發揮村民主體作用,引導村民自覺愛護環境,主動作為,大力推動鄉風文明建設。二是充分發揮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陣地作用,廣大黨員和志愿者要引導村民積極參與人居環境治理,引導村民樹立“美化環境、人人有責”理念,抓好農村改廁、垃圾清理、美化庭院等工作。三是細化村莊保潔、污水處理、垃圾分類等方面的管護標準,探索建立鄉風文明建設和農村人居環境改善相關聯的長效機制。

(六)提升鄉村治理能力,推動“三治”融合

“三治”的鄉村治理模式,能有效地推動政府、社會組織、村民等多方主體在社會治理中發揮各自作用,是推動鄉風文明有序實現的重要保障。一是推進村民自治。以基層協商為根本格局,以鄉村會議、村民代表為工作形式,組織建設多層級全方面的村民治理體系。鼓勵鄉村群眾充分加入村規民約的協商議定,提高鄉村民眾治理的自主性,從而提高村規民約的認可度。二是推動法治建設。加大農村普法力度,提高農民法治素養,對不同階層的人員進行分層教育,講清違法對家庭和社會造成的危害和后果,讓村民知法、學法、守法。三是推進德治深入。積極提倡“愛國守法、誠實明禮、互助友愛、勤勉向上、敬業愛崗”等全民美德新風尚,發揮美德引領、教化、約束的內在作用,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提升鄉村自治道德水準,加強鄉村法治的道德支撐。

(七)深入解構文化的產業價值,讓文化助力村民致富

圍繞鄉村民間文化傳統和獨特文化資源,構建鄉村特色文化產業鏈,推動文化價值向經濟價值的轉化,實現鄉風文明與產業興旺的融合發展。一方面,深入挖掘鄉土、民俗、農耕等優秀文化,借助村史館、農耕文化博物館等鄉土平臺,講好農村的優秀文化故事,促進優秀文化落地生根;另一方面,注重文旅融合,將歷史人文元素有機融入村莊風貌、鄉村旅游、生產生活,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旅項目和旅游文化產業,植入文化元素,打造文創產品,通過“線上”“線下”搞好文創產品的營銷,帶動農民創新創業,促進農民不斷增收致富。

參考文獻:

[1] 劉偉偉.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打造湖北鄉風文明的助推器[J].學習月刊,2019(5):18-24.

[2] 孔繁依.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鄉風文明建設研究[J].中州學刊,2019(8):20-25.

[3] 許丹.中國農村公共文化服務制度創新動力分析——基于理性選擇制度主義的考察[J].行政論壇,2021,28(2):90-98.

[4] 劉建.鄉村振興視野下家風文化治理的演變邏輯及體系重構[J].湖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0,38(5):145-152.

[5] 劉偉,彭琪.國家在場與鄉村傳統文化振興及治理——以黃陂區M街道僵獅子活動為例[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0,47(4):22-29.

[6] 喬平.移風易俗助力精神“脫貧”[J].鄉鎮論壇,2020(8):1.

[7] 徐學慶.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鄉風文明建設的意義及其路徑[J].中州學刊,2020(9):25-28.

[8] 任焦陽,李明玉.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鄉風文明建設存在的問題與路徑研究[J].鄉村科技,2019(8):16-23.

[9] 吳艷.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少數民族地區鄉風文明建設研究[D].南昌:江西師范大學,2019:30-31.

[10] 張文婷.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鄉風文明建設研究[D].成都:西華大學,2019:26-31.

[11] 關帥.鄉風文明建設在鄉村振興背景下的實現路徑研究[J].青春歲月,2018(8):29-31.

[12] 周正.鄉村振興戰略下西部邊疆民族地區鄉風文明建設的現狀與路徑[J].區域治理,2019(9):30-31.

[13] 王玉.鄉村振興背景下鄉風文明建設路徑新探[J].農村實用科技信息,2019(7):35-39.

[14] 王佳星,龍文軍.文化治理視角下的鄉風文明建設[J].江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9,18(6):73-80.

[15] 孫皖江,王猛.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我國鄉風文明建設路徑析[J].邊疆經濟與文化,2019(3):36-41.

[16] 徐越.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的鄉風文明建設[J].紅旗文稿,2019(8):33-37.

[17] 胡銀銀,許靜.鄉村振興戰略下鄉風文明建設的路徑選擇[J].成都行政學院學報,2019(3):38-41.

[18] 趙金子,趙王青.實現鄉村振興的文化建設之路[J].沈陽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12(5):409-414.

Rur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Taking a Typical Case of “Rur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in China as Example

ZHAO Tingyang1,ZHANG Ying1*,LI Yixin2

(1.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2.School of Graduate,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Beijing 100083,China)

Abstract:“Rural civilization” is a basic requirement of building a new countryside in the new era,a main embodiment of good governance of villages,an important task of building a well-off society,and a strong guarantee of realizing the comprehensive revitalization of villages.The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CPC)and the State Council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work of rural civilization.In order to further implement the spirit of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the Chinese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Areas has organized the selection and collection of excellent typical cases of “rur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at the village level.Through the procedures of village level declaration,provincial check,expert evaluation and online publicity,21 cases were selected as excellent typical cases of “rur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at village level in China. Based on 21 excellent typical case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civilization”,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civilization in China,and finds tha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the construction,such as the lack of understanding of grassroots cadres,the weak construction of cultural positions,the insufficient development of activities,the existence of stereotypes, the lack of professionals,and the lack of financial investment.In order to further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civilization,the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such as strengthening grassroots party construction,carrying out cultural activities,optimizing financial structure,promoting the change of customs, and enhancing cultural value.

Key words:rural revitalization;rural civilization;changing customs;cultural revitalization

(責任編輯:王倩)

主站蜘蛛池模板: 91久久大香线蕉| 国产精品七七在线播放| 日本午夜视频在线观看| a毛片在线免费观看| 2018日日摸夜夜添狠狠躁| 国内99精品激情视频精品|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伊一| 日韩在线第三页| 久久人人妻人人爽人人卡片av| 亚洲av色吊丝无码| 亚洲人成网站色7777| 毛片最新网址| 精品欧美视频| 乱人伦中文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亚洲第一极品精品无码| 久久综合一个色综合网| 欧美成人一级| 国产综合无码一区二区色蜜蜜| www.亚洲一区| 精品一区二区无码av| 国产极品粉嫩小泬免费看| 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 天天色天天综合| 最新国产成人剧情在线播放| www.91中文字幕| 人人看人人鲁狠狠高清| 精品99在线观看| 国产Av无码精品色午夜| 日本高清免费不卡视频| 久久精品嫩草研究院| 美女潮喷出白浆在线观看视频| 天天色天天操综合网| 58av国产精品| 国产精品白浆在线播放| 中日无码在线观看| 97国产精品视频自在拍| 欧美国产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精品影视| 国产美女视频黄a视频全免费网站| 久久青青草原亚洲av无码| 国产精品视频3p| 亚洲三级成人| 亚洲成在人线av品善网好看| 四虎免费视频网站| 中文字幕欧美日韩| 国产精品第一区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男人的天堂| 国产在线精品人成导航| 免费一级毛片在线观看| 夜色爽爽影院18禁妓女影院|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国产一区二区人大臿蕉香蕉|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国产一区| 国产特级毛片aaaaaa| 日本高清免费不卡视频| 国产精品原创不卡在线| 精品人妻无码中字系列| 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视频 | 欧美一道本| 欧美成人日韩| 日本国产精品一区久久久|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97色| 永久免费av网站可以直接看的| 中国丰满人妻无码束缚啪啪| 日本欧美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中文字幕国产av| 天天综合网亚洲网站| 日韩黄色在线| 手机在线看片不卡中文字幕| 国产亚洲精久久久久久久91| av无码久久精品| 九九热这里只有国产精品| 亚洲精品高清视频| 美女被操黄色视频网站|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免费| 国产视频 第一页| 毛片在线播放网址| 永久毛片在线播| 久久人妻系列无码一区| 美女高潮全身流白浆福利区| 久久semm亚洲国产| 亚洲成A人V欧美综合天堂| 久久综合丝袜日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