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國華 章佳明
摘 要:“墾荒精神”是浙江檢察機關寶貴的精神財富之一,與基層檢察院服務“重要窗口”建設存在緊密的內在聯系,其“艱苦創業、奮發圖強、無私奉獻、開拓創新”的精神內涵對助力解決基層檢察工作全面協調發展“三大制約”、落實人員分類管理改革和促進基層檢察工作提質增效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建議基層檢察院運用“墾荒精神”走實攻堅破難之路,用好“案-件比”核心指標,緊抓監督質效提升;走穩創新創牌之路,強化“重要窗口”意識,激發創新動能,發揮示范效應。
關鍵詞:墾荒精神 重要窗口 基層檢察院
“墾荒精神”的淵源可追溯至1956年的浙江臺州大陳島。1956年,浙江省467名青年志愿者奔赴大陳島參與墾荒建設,用青春和汗水培育了墾荒精神,猶如燈塔指引后人砥礪前行。[1]荒島現如今成為了“東海明珠”,而青年們“艱苦創業、奮發圖強、無私奉獻、開拓創新”的“墾荒精神”也經歷了時間的沉淀傳承至今,并助力浙江基層檢察院(以下簡稱“基層院”)加強自身建設。
一、“墾荒精神”與基層院建設之內在聯系
2020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考察時,對浙江提出了“努力成為新時代全面展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重要窗口”(以下簡稱“重要窗口”)的新目標新定位。[2]浙江省人民檢察院(以下簡稱“浙江省院”)賈宇檢察長要求全省檢察機關為浙江當好“重要窗口”貢獻檢察力量,努力推動浙江檢察成為新時代全面展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檢察制度優越性的重要窗口。[3]根據浙江省院《關于全面展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檢察制度優越性高水平服務保障“重要窗口”建設的決定》內容,全省檢察機關要自覺當好“重要窗口”的建設者維護者展示者,把服務“大窗口”和當好“小窗口”深度融合。就全省檢察機關而言,80%以上的人員在基層,90%以上的案件在基層,因此,檢察工作的重點和難點也在基層,基層發展好,“重要窗口”建設基礎才扎實。如何通過高質量轉型實現全面協調發展,從而更好地服務“重要窗口”建設,已然成為基層檢察機關亟待努力解決的問題。
推進“重要窗口”建設,對每個浙江檢察人而言,既是前所未有的重大挑戰,也是重要的發展機遇。在此過程中,基層院是工作落實的主力軍、主戰場。在高質量轉型發展期與“重要窗口”建設期疊加的歷史大考中,基層院要想交出滿意答卷,關鍵是要在聚焦高質量轉型的過程中善于補齊短板、勇于先行示范、敢于率先突破,而做好這一切也需要有精神力量來加以支撐。“艱苦創業、奮發圖強、無私奉獻、開拓創新”的“墾荒精神”,恰恰是基層院所需要的重要精神力量。
二、以“墾荒精神”助力基層院服務“重要窗口”建設的現實意義
(一)“艱苦創業、奮發圖強”是基層院解決全面協調發展“三大制約”的必然要求
內設機構重塑性改革后,“四大檢察”“十大業務”檢察工作新格局基本形成,但基層檢察工作全面協調發展仍面臨“三大制約”,客觀上為基層司法辦案、檢務管理、隊伍建設等都帶來嚴峻挑戰。一是人員力量不足。機構改革后,受到沖擊最大的是刑事檢察,浙江檢察機關刑事檢察人員分流了一半,案件數量沒有減少,辦案要求更高,案多人少矛盾更為突出;民行部門一分為三,民事、行政、公益訴訟三個部門雖然配齊了辦案力量,但辦案人員大多來自刑事檢察條線,監督能力和水平一時難以適應業務開展的需要,辦案效果不明顯,檢察干警壓力較大。二是基層檢察服務供給與人民群眾的需求還存在差距。“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的司法工作目標,意味著要以人民群眾可感知、看得到的方式實現公平正義。進入新時代,人民群眾的法治觀念和法治意識都得到極大增強,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以及執法司法等方面有了更高需求,但目前基層院對這些需求仍缺乏供給能力,正陷入法律監督需求與供給不匹配之困局中。三是司法行政空心化。員額制改革后行政骨干“回流”業務崗位,再加上因職業通道狹窄,職業保障和激勵機制不完善,司法行政人員普遍職業榮譽感弱,人員流失嚴重,司法行政空心化現象明顯。
“三大制約”就是三塊短板,基層院要以問題為導向追本溯源,以務實的態度和扎實的作風將舉措落實落細落具體,即通過“艱苦創業”“奮發圖強”,直面“三大制約”,為基層院更好發展創造條件。
(二)“無私奉獻”是基層院落實人員分類管理改革的必備覺悟
在改革中產生的問題必然要通過深化改革來解決。基層檢察人都是改革參與者,落實人員分類管理改革需要參與者具備“無私奉獻”的精神。
全面協調發展既包括“四大檢察”“十大業務”的全面協調發展,還包括業務建設與隊伍建設,業務工作與司法行政工作的全面協調發展。自2016年起,浙江省檢察機關開始進行司法人員分類管理改革,按照規定,浙江省各級檢察院員額檢察官按照全省政法編制數的39%確定,檢察輔助人員要占到46%以上,司法行政人員要控制在15%以下。[4]實行人員分類管理后,員額檢察官成為了辦案的主體,履行一線辦案職責,并對案件質量終身負責,但基層院存在“案多人少”的現實矛盾。除了要保障案件在審查、提審、批捕、公訴、文書制作等每一個環節沒有紕漏,還要確保案件不超期、不堆積,這就需要檢察官主動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提升辦案質量。而檢察輔助人員雖然是協助員額檢察官行使檢察權,但卻是案件辦理中不可或缺的力量,除最高人民檢察院(以下簡稱“高檢院”)和省院明確要求必須由檢察官親自承擔的司法辦案事項外,司法辦案中的多項工作任務都需要檢察輔助人員的參與,可以說,輔助工作是否到位,將直接影響司法辦案質量和效果,這就需要檢察輔助人員不斷自我加壓,主動提升工作能力,從而為司法辦案提供更為堅實的保障。
此外,人員分類管理后,司法行政人員的數量大大減少,但工作內容和職責不減反增,除負責人事管理、機要保密、秘書會務、檢務保障、文件擬定、宣傳、培訓教育、黨建、工青婦社團、綜治平安、文明創建等常規行政性事務外,還要對口聯系地方黨委、政府、人大、政協、政法委等多個部門。司法行政人員同樣需要以檢察事業大局為重,吃苦耐勞,“無私奉獻”,將綜合保障工作做得更到位,使檢察官司法辦案無后顧之憂。
(三)“開拓創新”是基層院促進檢察工作提質增效的動力源泉
基層院案件質量的把控、重點工作的推進以及績效考評作用的發揮離不開優化管理、“開拓創新”。一是對案件質量的把控需要“開拓創新”。基層院要根據本地區的具體特點,在實現對本地區案件質量精密控制的同時,引領每位檢察官自覺主動落實好中央、高檢院和省委決策部署,提升人民群眾對檢察工作的滿意度。為實現這一目標,基層院絕不能簡單套用《檢察機關案件質量主要評價指標》這把標尺,而是需要根據每一起案件的不同情況活用各項指標。如基層院在辦理涉及民營經濟的案件時,不能滿足于“案結事了”,而是要在提供檢察延伸服務和創新護航保障方式上下功夫。二是對重點工作的推進需要“開拓創新”。浙江檢察品牌創建、檢察業務工作、檢察基礎工作是浙江省人民檢察院重點推進的三大工作,基層院要開闊思路,創造性地開展工作,不斷創新解決問題的辦法和舉措,引領并激勵全體干警集中方向、集中力量重點突破。三是績效考評作用的發揮需要“開拓創新”。基層院要以貢獻度為主要考評依據,讓數據“說話”,年終兌現獎懲,激發全員工作熱情,把“要我做”的職能管理方式變成“我要做”的自我進取方式,壓實每名檢察干警工作責任。
三、以新時代“墾荒精神”助力基層院服務“重要窗口”建設的實踐路徑
(一)運用“墾荒精神”走實攻堅破難之路,彰顯“重要窗口”建設擔當
走實攻堅破難之路,“貴”在艱苦創業、無私奉獻。經歷了檢察職能調整、內設機構重塑性改革等重大變化后,檢察工作轉型發展如同船至中流、人到半山,在建設“重要窗口”的背景下,基層院理當立足主責主業,彰顯自己的擔當作為。
1.用好“案-件比”核心指標,把“求極致、過得硬”理念落實好。“求極致、過得硬”是高檢院黨組對新時代檢察工作提出的新標準、新要求。建立以“案-件比”為核心指標的案件質量評價體系,就是要引導檢察官以“工匠精神”將工作做到極致。基層案多人少矛盾突出,嚴控“案-件比”就是要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理念,倒逼檢察官改變就案辦案、流水作業的慣性思維,從辦案的效率、效果等方面評價辦案質量,將上一個訴訟環節的工作做到位,以減少不必要的訴訟環節,從而節約司法資源,提升人民群眾的滿意度。刑事案件要以不延不退為原則,在法定期限內把案辦結;疑難復雜案件要做實檢察引導偵查取證工作,功夫下在前面,把問題解決在前面;要用好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強化釋法說理。
2.緊抓監督質效提升,把雙贏多贏共贏理念實踐好。雙贏多贏共贏的監督理念是引領檢察工作高質量轉型的關鍵。基層院處于法律監督的最前線,不從零和博弈的監督思維中走出來,監督的路會越走越窄。要想實現雙贏多贏共贏,檢察機關要把提升監督質效放在首位。一要樹立正確的質效觀。把“有數量的質量、效率與有質量、效率的數量”進行有機結合,開展檢察監督不能光盯著數量、盤算著考核,要杜絕“類案群發”“個案拆分”的湊數案和“乞討式”的協商案,以辦案的高質效來贏得被監督者的尊重。二要注重機制建設。通過建立協作機制,把單向監督轉化為共同作為,既實現監督目的解決問題,又增進監督共識化解對立。如平湖市人民檢察院爭取市委的支持,建立生態環境損害賠償與公益訴訟銜接協作機制,形成環境治理聯防聯治工作合力,既解決了公益訴訟案源問題,又有利于推動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在平湖落地,得到嘉興市生態環境局平湖分局的積極支持,真正實現了雙贏多贏共贏。三要講究方法工作到位。要把浙江省委《進一步加強檢察機關法律監督工作的若干意見》貫徹好;用好“理念共融、制度共筑、隊伍共建、成果共享”法寶,善于在監督中換位思考,尊重并理解監督對象,加強溝通交流,達成監督共識;研究監督對象的考核規則,實現錯位監督拓展空間;以扎實開展執法司法規范化水平提升年活動[5]為契機,不斷強化司法規范化建設,提升檢察隊伍核心戰斗力。
(二)運用“墾荒精神”走穩創新創牌之路,展示“重要窗口”建設形象
走穩創新創牌之路,“要”在奮發圖強、開拓創新。創新品牌是高質量轉型中的一抹亮色。著眼于“重要窗口”建設,基層院開展檢察工作不能滿足于一般意義上的“走在前列”,還必須要有可示范、可復制的經驗和品牌,要在先行先試、示范引領上下功夫、作表率。
1.強化“重要窗口”意識,努力創出品牌。自覺對標“重要窗口”新要求,提高站位、拉高標桿,以“中國革命紅船的起航地、改革開放的先行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萌發地”的使命擔當高標準抓好創新工作。一要以高站位謀創新。當前,全黨全國最重要的中心工作是實現“六穩”“六保”,基層院應把服務民營經濟作為切入點,以穩就業、保市場主體為著力點,切實做好檢察環節服務保障“六穩”“六保”工作。二要以創品牌的標準開展創新工作。創新易,創品牌難。基層院創新點很多,但能做成品牌的很有限,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基層院缺乏系統的謀劃、持續的推進,創新點不強、不深。因此,基層院應把打造檢察品牌納入未來檢察工作發展規劃,創新品牌培育方法,及時總結品牌建設經驗。三要以問題導向促創新。創新能力與水平往往在不斷解決問題中得以提升。基層院要善用政治智慧、法治智慧、檢察智慧,通過有效創新把好項目做成好品牌。
2.激發創新動能,努力把區域特色做成區域品牌。基層院有最豐富的案件資源、最齊全的實踐樣本,具備創新的基礎優勢。把創新優勢轉化為創新成果,需要上下聯動形成合力。一要增強主體自信。賈宇檢察長在調研金華時指出,建設“重要窗口”,全省每個檢察院都責無旁貸。[6]客觀上各個基層院的情況都不同,規模有大小,發展也不平衡,尤其是隊伍基礎弱、考核成績差的基層院,在創新創牌上自信不足。每個基層院都要成為創新主體,激活創新動能。二要聚焦區域特色。創新點不宜過多、過散,不要為創新而創新。浙江省每個基層院都有自己的特色工作,一院建一品,全省就有多個特色項目可孵化。建議省院加強統籌規劃,增強創新的層次性。三要加強培育指導。建議省院充分調動基層院的創新積極性,鼓勵基層創新,并加強跟進指導,把創新點做大做強,努力把一方特色做成全域品牌。
3.發揮示范效應,努力把先行優勢轉化為工作成效。示范引領是“重要窗口”建設的重要目標。基層院立足于“重要窗口”建設進行創新,不僅要形成可聽可看可復制的創新成果,而且要更加重視創新引領下的基層再實踐,把先行優勢真正轉化為工作效能。一要更加注重理論的提升。基層創新往往始于務實有效做法,再通過經驗的總結形成可用的機制,以能否解決問題為基本評價標準,缺少規律性的提煉和理論層面的總結,實踐性、操作性強,但理論性弱,影響創新成果在更高層面的推廣,要通過持續地實踐,豐富完善理論,使創新成果更具生命力。二要更加注重實踐應用。創新成果好,要以看得見的工作成效來說話,通過數據來支撐、案(事)例來印證。三要更加注重影響力的提升。基層院往往實踐多、宣傳少,這既有意識的問題,也有能力的問題。在創新成果影響力的提升上,基層院多有不足,建議省院給予更多鼓勵和關注,幫助總結、推廣,從而形成改革創新的集成效應和強大聲勢,這樣更有利于將基層院的成果匯聚成全省上下奮力展示“重要窗口”建設形象的強大合力,為檢察高質量轉型積累浙江經驗,提供浙江樣本。
注釋:
[1] 參見彭飛:《傳承好墾荒精神(今日談)》,《人民日報》2019年8月9日。
[2] 參見《車俊代表:建好重要窗口 交出優異答卷》,人民網http://zj.people.com.cn/n2/2020/0523/c186
806-34037117.html,最后訪問日期:2021年2月3日。
[3] 參見賈宇:《為浙江當好“重要窗口”貢獻檢察力量》,《檢察日報》2020年4月27日。
[4] 參見《浙江省法官檢察官員額管理辦法(試行)》。
[5] 2020年3月至2021年1月,浙江省委政法委在全省政法系統組織開展執法司法規范化水平提升年活動,進一步健全完善各單位執法司法標準制度機制,以及政法機關之間密切互相配合、強化互相制約的制度機制。
[6] 參見《賈宇檢察長到金華調研工作:建設“重要窗口”,檢察機關要進一步提升意識強化作為》,浙江檢察網http://www.zjjcy.gov.cn/art/2020/4/24/art_26_
181084.html,最后訪問日期:2020年12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