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奕瑋
2005年高中畢業,我毅然選擇報考西南政法大學法學專業,而后繼續深造,攻讀法學碩士學位。
7年校園時光匆匆而逝,在這期間,我閱讀了中外法學名著,學習了“法者,定分止爭”的法律定義,領會了“沒有程序的正義就沒有實體的正義”的法律原則,思考了“徒法不足以自行”的法律運行邏輯。我像一名求知若渴的孩童,在龐大而富有體系的法律世界里遨游、成長,探尋自己興趣的根源和職業方向。我發現,自己對于法律的熱愛,源于法律對人權的保障、對公平正義的維護。于是,我立志成為一名人民檢察官。2012年研究生畢業后,我如愿進入重慶市沙坪壩區人民檢察院(以下簡稱“沙區檢”)工作。
1
沙區檢根據每名同志的學習經歷、實踐經歷等情況,研究制定人才培養年度計劃和五年規劃,明確培養重點、目標、方式。同時,沙區檢還實行實務導師制,嚴選資深檢察官、能手標兵擔任年輕干警的實務導師,從案件審查、文書制作、工作紀律執行等方面“手把手”進行指導,通過“老帶新”“傳幫帶”,及時發現不足,使年輕人能夠在前輩的指導下成長。
院里根據我的個人意愿,結合工作需要,將我定崗在公訴科,并由資深的李文全檢察官擔任我的實務導師,對我進行一對一指導。李老師自90年代進院起就在公訴科工作,辦案經驗豐富,先后培養了全國優秀公訴人、全市辦案團隊骨干成員等人才。他對于人才培養,有著自己獨特的方法。
猶記得剛入職不久,李老師要求我擬定一個盜竊案件的訊問提綱,并與他一起去看守所提訊。我仔細審查案卷,并根據證據情況以及罪名的構成要件,擬定了一份詳細的訊問提綱。在訊問過程中,犯罪嫌疑人認罪態度很好,對問題均作出相應回答。回到辦公室,李老師問我對案件的看法,我自信地認為嫌疑人作有罪供述,供述的內容與其他證據也相互印證,案件可以起訴。“你覺得犯罪嫌疑人的精神狀態如何,是否需要做精神病鑒定呢?”李老師接著問。我聽了這話瞬間反應過來,對啊,訊問時我確實覺得犯罪嫌疑人不太對勁,雖然他的認罪態度很好,但有時一個問題我要問他好幾次,他才能理解該問題的意思,并且回答得也很不流利,斷斷續續的。我明明學習過刑法中刑事責任能力相關知識,卻忽略了這一點,更不知道如何將課本上的刑法知識與司法實踐有機結合。李老師用案例教學的方式給我上了生動的一課。最終經過精神病鑒定,該名犯罪嫌疑人系限制行為能力人。
誠如張明楷教授在《刑法分則的解釋原理》中所言,“心中當永遠充滿正義,目光得不斷往返于規范與事實之間,惟此,才能實現刑法的正義性、安定性與合目的性”。在此后的工作中,我時刻提醒自己,要以更專業的態度投入到工作中,力求將刑法學知識與司法實踐緊密結合。
2018年,我有幸成為全國優秀公訴人、沙區檢副檢察長吳娟的助理。成為副檢察長助理,意味著更高的標準、更嚴的要求,我沒有退縮,而是將此次機會當作一次寶貴的人生歷練。在擔任助理期間,我注重增強大局意識、群眾意識、服務意識,在辦理案件時力求將法理、情理、事理相結合;提高辦案規范化水平,在文書制作、案卡填錄等細節上求極致;提升綜合能力,不僅努力將案件辦準辦好,還不斷錘煉案件匯報能力、文書撰寫能力、釋法說理能力、庭審指控能力等。在這個過程中,我的綜合素能得到了提升。
2
2019年,我的職業生涯邁上了一個新的臺階——我成為了一名員額檢察官。猶記得宣誓那天,雄壯渾厚的國歌聲響起,我對著鮮艷的五星紅旗許下誓言。“我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檢察官,我宣誓:忠于國家、忠于人民、忠于憲法和法律,忠實履行法律監督職責……”每一字、每一句都發自肺腑、鏗鏘有力,我感受到了檢察官的使命感、責任感和榮譽感。從選擇修讀法學專業,立志成為檢察官,到擔任助理,再到成為一名員額檢察官,我有一種夢想成真的感覺。但同時我亦深知,這只是一個新的開始,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檢察官既是犯罪的追訴者,也是無辜的保護者。這意味著檢察官必須更新辦案理念,重視并做好閱卷工作,從細微處發現證據之間的關聯,在查明事實的基礎上,正確適用法律,做到定性準確。
我所在基層院辦理的案件中可能沒有那么多轟轟烈烈的大案、要案,更多的是看似影響不大的“小案”。但誠如英國哲學家培根所言,“一次不公正的審判,其惡果甚至超過十次犯罪”。每一個“小案”都關乎司法公正,關乎別人的人生。我始終要求自己秉持客觀公正立場,不偏不倚、不枉不縱。我辦理的其中一起交通肇事案讓我印象深刻。
2020年初,該起交通肇事案件中的兩名來自不同知名律師事務所的辯護律師均自信地表示:“這是典型的無罪案件!”律師如此堅定的無罪辯護意見引起了我的高度警覺。
我仔細審查了偵查機關移送的卷宗,該案粗看案情比較簡單清晰。犯罪嫌疑人趙軍(化名)晚上駕車回家途中,與機動車道左邊緣一男子相撞。但趙軍沒發現撞人,于是駕車駛離。回家后趙軍告知其妻子車子在路上行駛時有異常,其妻子與朋友到案發現場查看,后趙軍又按民警要求回到案發現場,但被害人已經死亡。辯護律師認為,被害人深夜走到機動車道,其本身具有重大過錯,犯罪嫌疑人趙軍最多承擔事故同等責任,且趙軍離開現場時不知撞到了人,后又立即讓其妻與朋友一道返回現場,隨后又按照要求返回現場如實供述,因此不具備逃避法律追究的主觀故意,也不構成逃逸,因此不構成交通肇事罪。
仔細審查后,我卻覺得案件疑點重重:駕車撞擊致人死亡會有較大撞擊力,趙軍是否真對撞人事實毫不知情;既然駛離,又為何會安排妻子和朋友回到案發現場查看;事后趙軍被民警要求回到現場是否應認定為自首……
隨后,我找到了趙軍當晚所駕駛的車輛。仔細查看后,車輛的狀態讓我心中產生了更大的疑團。該車的左前引擎蓋明顯凹陷,左側擋風玻璃呈蛛網狀碎裂痕跡。被害人身高1.7米,事發時處于直立行走狀態,且被害人身體被向前撞離達20余米,在這種情況下,整個過程都應在小轎車司機視野范圍內。或許是案發當晚天氣、燈光等因素,造成司機視線不佳?考慮到這一點,我又來到案發現場,詢問附近加油站員工,員工證實當晚未下雨,路燈無故障。再加上肇事車輛前大燈正常開啟,由此可以確認,當時沒有任何影響趙軍視線的天氣、環境因素。
此外,或許是因為鏡頭畸變的緣故,律師提供的現場取證照片所呈現的案發現場道路是一個彎道,但我實地踏勘卻發現,案發現場道路是平坦直路。另外,我還發現,案發當晚對趙軍酒精呼氣測試結果顯示他是酒駕。通過反復10多次觀看民警佩戴的執法記錄儀,我注意到,趙軍的妻子無意中說漏嘴稱趙軍回到家后被“嚇慘了”,可見趙軍對撞人一事已有明確認知。
在辦案過程中,我還了解到,被害人的父親是精神病人,被害人的伯父含辛茹苦將被害人養育成人,被害人卻在半夜下班回家的路上遭此橫禍。如果讓一條生命就這樣逝去,那將是我作為檢察官最大的失職。一顆求知心、一顆責任心,促使我必須將案件辦準辦好。
當一系列證據被重新掌握并重組呈現后,1年來都堅持無罪的趙軍徹底慌了,當即表示認罪認罰,并積極賠償被害者家屬,希望能夠從輕處罰。根據法律關于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規定,最終趙軍以交通肇事罪被判處有期徒刑3年,緩刑4年。
一件因表面證據不足而被辯方律師認為是“無罪”的案件,通過我不斷深挖,從細微處尋找證據,最終辦成了當庭認罪認罰、服從判決不上訴的“鐵案”。我想,如此方是對被害人最大的告慰,對生命最好的尊重,也是對公平正義最好的維護。
3
2020年初,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我們正常的工作、學習節奏。居家辦公期間,我接到了新的任務——備戰重慶市檢察機關公訴人業務競賽。
參加檢察機關公訴人業務競賽是每個公訴人職業生涯中最美好的夢想。“夢想雖然遙不可及,但我必須有仰望星空的勇氣和腳踏實地的努力!”我這樣告訴自己。
于是,我結合自身實際,以夯實基礎、盡力提升為目標制定學習計劃,每天閱讀法學書籍、法條和判例等,在這個過程中,我深深感受到自己的不足,但是,我沒有氣餒,而是通過每天總結學習所得為自己加油鼓勁。2020年6月,疫情防控形勢平穩,第七屆重慶市檢察機關十佳公訴人比賽如期舉行。通過辦案質效考評、認罪認罰案件實務筆試、刑事檢察業務筆試、刑事檢察業務答辯、模擬法庭論辯等一系列比拼,我最終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績,榮獲“重慶市十佳公訴人”稱號,并同時獲得優秀法律文書獎。
2020年7月,我獲得參加第七屆全國十佳公訴人暨全國優秀公訴人業務競賽(以下簡稱“全國賽”)的資格,并赴國家檢察官學院重慶分院集中培訓。接到這一任務,我深感使命光榮,責任重大!一方面,我為自己能參與這樣高水平的比賽而備受鼓舞,另一方面,在大賽面前,我也不可避免地對自己的能力產生了懷疑。我告訴自己,擼起袖子加油干吧!不到最后,猶未可知!
在集訓期間,我深深地感受到了重慶市檢察機關對人才培養的重視,也感受到了團隊力量的強大。
我們的教練團隊非常用心,不僅邀請了法學名家答疑解惑,還安排檢察業務專家進行專題講解;注重學練結合,搜集大量習題,并于每周六組織測驗,由經驗豐富的前輩細心批閱答卷,并針對每位選手的不足提出意見。周延科學的培訓體系,使我們在集訓的每一天都在吸納他人才智為我所用,走在學習的快車道上,加速成長。
團隊中的成員有的運用自己卓越的領導力使團隊凝神聚氣,不斷前行;有的毫無保留分享辛苦收集整理的資料,為團隊的進步出謀劃策。而陪練隊員則更是我們不可或缺的智囊及幫手,他們收集了大量資料并整理成了筆記,以供我們參考學習。我從團隊中的每一位參賽隊友、陪練隊員身上都獲益良多。
對于比賽經驗并不豐富的我來講,此次比賽既是一場曠日持久的馬拉松,也是一次充滿未知的“破膽之旅”。我對自己進行了分析,認為自己文書寫作能力相對較強,但論辯能力較弱、經驗偏少,而全國賽的論辯只有20分鐘的準備時間,這對我而言實屬不小的挑戰。針對自己的不足,我每天早上7點起床誦讀優秀辯詞,多次請陪練隊員陪我練習。經過集訓,我的論辯和答辯水平都有了不小的提升,自己也有了站上全國賽賽場的底氣和信心。
2020年9月,重慶代表隊踏上了全國賽的征程,我們告訴自己要沉心靜氣,全力以赴,不留遺憾!最終,我們團隊中包括我在內有兩人獲得“全國十佳公訴人”稱號,還有兩人獲得“全國優秀公訴人”稱號,重慶市檢察機關獲得優秀組織獎。
4
我還清晰記得法學家哈羅德·J·伯爾曼在《法律與宗教》中的一句名言,即法律必須被信仰,否則它將形同虛設。我們作為司法工作者,要想讓法律被信仰,就必須不忘初心、堅定信念、錘煉本領,通過一件一件案件的辦理,使公平正義以人民群眾看得見、看得懂的方式被實現。
征途漫漫,唯有奮斗。我想,兢兢業業辦好每一起案件,向著夢想一路前行,就是我對檢察事業最長情的告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