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喬 禹
3 月13 日,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心內科主任葛均波教授團隊在海南完成了中國首例機器人輔助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手術。這臺手術在海南博鰲超級醫院進行。
CorPath GRX 介入手術機器人是目前全球唯一經FDA 批準并擁有歐盟CE 上市認證的血管介入手術機器人系統,適用于冠狀動脈、外周血管等介入治療領域,可大幅降低醫患受輻射劑量,提高手術操控精準度。
此次接受機械輔助下冠脈介入手術的是一名60 歲男性患者,十多年來深受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之苦,長期服用藥物但病情未見緩解,嚴重影響生活質量。冠脈造影檢查顯示:患者為前降支中段彌漫性病變,累及第一對角支,需要雙導絲保護技術完成手術。對于首次機器人操作來說,該病例情況較為復雜,具備挑戰,但經葛均波院士及團隊的快速評估,并結合了來自美國Corindus 全球培訓總監Paul Becker 在全球范圍內的手術經驗后,最終決定迎難而上,為該患者實施了CorPathGRX 介入手術機器人輔助下PCI 治療。
上午10 時許,葛均波院士在手術室隔壁的控制室內遙控床旁機械臂。通過操縱桿實現對盒帶內導絲模塊的控制,分別送入兩根導絲,行雙導絲保護技術。在導絲通過病變的過程中,使用了technIQTM智能化技術中的“Wiggle”模式,非常迅速地通過了復雜病變。經過球囊預擴張后,通過操控臺觸摸屏上的毫米級步進模式,微調了支架系統的位置后進行精準釋放,支架完美覆蓋病變,最終于10 時35 分宣告首例手術成功!

手術結束后,葛均波院士及其團隊醫生與Corindus 全球培訓專家充分討論了機器人的使用感受并交流經驗。在超級醫院遠程會診會議室內,來自全國各地各醫院的心臟、神經、外周介入醫學領域專家匯聚于此,共同見證了這一中國介入醫療領域的里程碑時刻。
下午,西門子醫療與葛均波院士團隊、海南博鰲超級醫院、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游先行區管理局以及華醫心誠醫生集團共同舉辦Corindus途靈TM介入機器人臨床合作啟動會。
啟動會上,首先葛均波院士與到場的介入專家同道共同探討了手術心得。通過回顧病例,專家們探索了機器人技術的優勢與特點,展望了廣闊的應用前景。
海南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游先行區管理局副局長劉哲峰對西門子醫療在先行區的率先嘗試表示認可。西門子醫療是首家進駐博鰲超級醫院進行“先行先試臨床應用”的醫療影像設備生產企業,在行業內率先響應了先行區政策。Corindus 途靈TM介入手術機器人亦成為影像設備行業第一批引入博鰲樂城先行區的臨床急需特許醫療設備。
接下來,博鰲超級醫院常務副院長方丕華表達了對西門子醫療與超級醫院更深一步合作的期待。西門子醫療積極探索著在“1+X”平臺模式下與博鰲超級醫院及葛均波院士工作站的合作,力求以創新的方式,將國際先進技術又好又快地引入國內,惠及廣大醫患群體。
Corindus 途靈TM介入手術機器人平臺在2020 年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亮相,引起業界關注。此次首例手術是西門子醫療助力中國先進醫療器械發展、支持健康中國建設的又一實踐。西門子醫療大中華區臨床治療系統副總裁浦崢嶸先生介紹了以博鰲先行先試區為起點,面向未來的機器人產品線未來戰略,同時表示西門子醫療將持續把頂尖醫療技術和產品引入博鰲,帶入中國,為中國醫療事業的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啟動會結束后,葛均波院士、劉哲峰副局長、方丕華常務副院長與西門子醫療代表一行,共同參加了新聞發布會,與參會記者充分互動,進一步探討了Corindus 途靈TM介入手術機器人這一創新產品的優勢與海南博鰲先行先試臨床應用的意義。
首例手術的成功,標志著介入醫療領域的一個新的里程碑,期待Corindus 途靈TM介入手術機器人為中國的醫患群體作出更多努力。
全球PCI 手術機器人行業近年來取得重大突破。2018 年美國醫療機器人公司Corindus Vascular Robot ics 研發的CorPath GRX 機器人被FDA 批準,被用于外周血管介入治療。2019 年西門子醫療收購Corindus Vascular Robotics;2019 年法國Robocath 公司開發的血管介入手術機器人R-OneTM 獲得歐盟CE 認證用于PCI 手術;2020 年10 月,微創醫療宣布與Robocath 成立合資公司。
在中國,盡管近年來在相關領域也涌現出大量的研究團隊和初創公司,但目前尚未有PCI 手術機器人獲得批準上市。
放眼全球,美國直覺外科(Intuitive Surgical)公司的達芬奇外科手術系統率先打開了手術機器人的商業化市場。目前,包括美敦力和強生公司在內的醫療器械巨頭都在積極部署手術機器人。
不過,介入機器人在臨床普及仍存在一定的難點。據媒體報道,2017 年美國血管介入機器人手術占血管手術的0.1%。目前,該技術在國內屬于非常前沿的新技術,尚處于試驗階段。
同時,國內相關標準化規則正在制定當中,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機器人介入真正運用臨床的一天,不會太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