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 張嘉楠
正常成年人安靜時心率在60~100 次/分鐘之間波動,平均為75 次/分鐘,并受到性別、年齡、情緒等多種因素影響。一般來說,女性較男性的心率偏快一些,老年人心率較慢。同一個人在安靜、休息狀態下心率偏慢,運動、飲酒后心率會變快。
一般來說,若成年人在靜息狀態下,心率超過100 次/分鐘屬于心跳過快,醫學上稱為心動過速。心跳過快除了會引發身體不適,還會損害冠狀動脈,嚴重時可導致心肌缺血或急性心梗。面對這種情況,患者應找到誘發心動過速的原因,比如運動、吸煙、妊娠、興奮、喝濃茶或咖啡等。此時,只要平復情緒,待身體恢復常態,或消除相關因素即可緩解生理性心動過速。如果是病理性心動過速,即心率每分鐘大于100 次但不超過160 次,就屬于竇性心動過速,表現為心率緩慢加快,多沒有器質性心臟病,預后較好。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屬于突然發作、突然終止的心動過速,發作時心率可達150~250 次/分鐘,患者可能會出現暈厥等后果,危險性很大,應及時就診,對癥治療。日常生活中,若出現持續心動過速要引起重視,及時就醫,接受動態心電圖等相關檢查,尋找心動過速的原因。
心跳太快不好,太慢了也不行。心跳低于60 次/分鐘稱為心動過緩,但專業運動員或長期重體力勞動者的心率一般會低于這個值,甚至會達到40 次/分鐘,屬于正常現象。一般人如果平時心跳低于50次/分鐘,并伴有頭暈乏力、疲勞、胸悶氣短、心前區不適、眼前發黑,甚至暈厥等問題,一定要及時就醫。因為心跳過慢同時伴有暈厥的人,可能伴隨心臟停搏,心臟失去供血,極易導致猝死。
如果心跳節律發生紊亂,就像一條曲線一樣,也會給我們帶來困擾。臨床常見的心跳紊亂有以下幾種情況。
【早搏】心臟工作時,如果提前出現一次跳動,之后停頓一下,這種情況被稱為早搏。早搏發生率很高,除了心臟不好的人,正常人在精神壓力大、吸煙、酗酒、喝咖啡或濃茶、失眠時也可能出現。早搏常表現為心悸、心臟停跳感、有東西頂撞胸部或咽部產生強烈撞擊感等。如果是體檢發現早搏,沒有任何感覺,次數也不多,大多不用治療。如果頻繁發作,癥狀明顯或伴有器質性心臟病者,可能會影響心臟排血功能,甚至出現嚴重心律失常,要及時就診,對癥治療。
【房顫】主要表現為心跳不規則,可通過發病時的普通心電圖和動態心電圖捕捉并確診。其最常見的癥狀是心慌,也有人感覺胸悶、氣短或出汗。有些人無明顯癥狀,只在體檢時偶然發現,這類“無癥狀性房顫”通常更危險。引起房顫的原因很多,如遺傳、冠心病、高血壓、糖尿病、心肌病、甲亢等,大量飲酒、過度勞累、吸煙也是常見原因。房顫最嚴重的危害就是導致腦卒中,因此一定要及時治療,戒煙限酒,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注意監測心率,按時復查。
實現持續降低心率的最簡單和最有效的方法是定期鍛煉。研究發現,長期劇烈運動者,房顫發病率增加5.5 倍,而規律的中等強度運動能減少心律失常發作。應本著“量力而動”的原則,不可勉強運動或活動過量。中老年人可進行散步、打太極拳等較柔和的運動。“三高”人群一定要適度運動,如果平時心率正常,但運動結束后5 分鐘還不能恢復至100 次/分以下,通常認為屬于強度過大,應咨詢醫生后調整。
咖啡因、酒精和尼古丁等具有興奮作用的物質會升高血壓,使身體脫水,加速心跳,應避免攝入。
多吃水果、蔬菜、瘦肉、堅果和豆類的飲食,可以幫助改善心臟的健康狀況以及整體健康狀況。富含抗氧化劑、健康脂肪的食物和補充劑可以降低血壓,使心臟更易于跳動。心臟健康的營養素包括:ω-3 脂肪酸,魚、瘦肉、堅果、谷物和豆類中比較多;酚(適量),茶、咖啡和紅酒中比較多;維生素A,大多數綠葉蔬菜中比較多;膳食纖維,全谷物、堅果、豆類、大多數水果和蔬菜中比較多;維生素C,柑橘類水果、綠葉蔬菜和豆芽中比較多。
長期缺乏睡眠會給整個身體帶來壓力,包括心臟。適中的睡眠時間與合理飲食、運動一樣,能為機體適度“充電”,減少心血管病風險。大多數成年人每晚睡眠7至9 小時,睡太多太少都對心臟不利。
額外的體重也會給身體和心臟帶來壓力。
工作、照顧家人或經濟負擔造成的壓力,都會使心臟和身體其他部分更加努力地工作,所以要做適當的調整,以保持正常的節奏和流動。
研究表明,那些在大自然中度過更多時間的人,即便是在樹林或公園散步的人,也往往比那些沒去的人更快樂,更沒有壓力。
很多心跳異常者沒有心慌、胸悶等典型癥狀,只在體檢時發現。建議大家定期體檢,有心臟病家族史者平常應關注脈搏、心率變化,發現明顯異常及時就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