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健寧,張明國,武志英,陳彬,吳長江,秦超,張濤
(1.涼山州農業學校,四川西昌 615022;2.西昌新希望三牧乳業有限責任公司,四川西昌 615013;3.涼山科華奶牛繁育有限公司,四川西昌 615041;4.四川省涼山州畜牧獸醫科學研究所,四川西昌 615042)

涼山州奶牛養殖業是四川省乳業的主要組成之一,筆者通過對奶牛養殖從業者及乳品加工行業的調查,作了如下總結,供相關部門及從業者借鑒。
涼山州奶牛養殖業主要集中在安寧河沿線的平壩河谷區,尤其是西昌市因人口、經濟發展條件的原因,奶牛養殖業更是異軍突起,代表了涼山州奶牛養殖業的發展水平。
1.1 涼山州奶牛養殖業的起源 涼山州奶牛養殖業起源于上世紀50年代,主要是在農墾系統的西昌大營農場開展黃牛雜交改良。80 年代在普格縣成立了四川普格大河壩示范奶牛場,引入了北京、上海、浙江等地的良種荷斯坦奶牛進行飼養繁育、牛奶加工(奶粉)、技術示范等工作,奶牛存欄數曾達800 頭,后因市場等原因而撤消。但此工作對涼山奶牛養殖業的品種改良起到了很好的提升作用,大營農場、美日公司、涼山州畜科所試驗奶牛場及各縣市個體養殖戶都從中引入牛只進行養殖擴群。
1.2 涼山州奶牛養殖業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養殖效益差,發展水平與國內奶業發達地區相比有較明顯養距。主要原因是奶業發展資金不足,奶牛尤其是優質高產奶牛總體存欄數量少,牛場基礎設施條件差,管理水平需提升。
1.2.1 政策支持力度不大 涼山奶牛養殖業主要集中在西昌市及周邊經濟相對發達的縣城,受惠民眾數量相對較低,在涼山地區畜牧業發展中屬于小眾行業。但隨著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居民生活習慣的改變,牛奶消費市場需求日益增長。全國各大牛奶品牌的常溫奶在涼山市場均有銷售,巴氏消毒奶逐漸成人們的消費主體,所以城區近郊奶牛養殖尚有發展空間。但因涼山的人口聚集區主要在安寧河流域一帶,而這一區域又是涼山的主要經濟帶,近年來隨著旅游業的發展和農村經濟產業結構的調整,經濟作物的比較效益高漲,加之國家環保政策的需要,涼山奶牛養殖業的核心地帶被相關部門規劃為畜牧養殖業限養區。奶牛養殖業的體量小,經濟帶動弱,相關部門的政策支持力度較低。
1.2.2 奶牛存欄量逐漸下降,優質高產奶牛量少 近幾年來隨著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西昌大力發展經濟作物,加之土地成本上漲,奶牛養殖從業者逐漸退出,奶牛養殖量下降。
據筆者調查,高產奶牛(單頭年產量在9噸以上)牛只不足10%,除少數公司開展了奶牛的選種選配工作,小區的奶牛養殖戶都未開展此項工作,奶牛生產性能的提高受到影響,限制了涼山奶牛業的高質量發展。
1.2.3 個體養殖戶向養殖小區集中,規模化牛場發展參差不齊 近年來因涼山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尤其是西昌市,經濟作物種植業比較效益較高,飼喂奶牛用的青貯玉米種植面積呈逐年下降趨勢,導致奶牛養殖成本上漲,奶牛養殖呈現微利甚至虧損狀態。加之國家環保政策的收緊以及城鄉環境的改造整治,一些養殖戶因無處養牛而退出此行業,部份鄉鎮則出現了奶牛養殖小區。
目前,各牛場因體制、基礎設施及管理水平的差異,牛場的生產水平存在一定差距,泌乳奶牛日單產在25~33千克之間。
1.2.4 奶牛養殖場基礎設施差,標準化程度低涼山地區的奶牛場因建設時間較早,建設之初在場址選擇、牛場布局、圈舍內部設施等方面未進行科學規劃,現已跟不上標準化發展的需要,小區模式更是簡陋。
1.2.5 飼養管理技術水平參差不齊,養殖效益低 奶牛場的大多數從業人員文化程度相對較低,多數技術管理人員也非畜牧獸醫專業出身或未經規范的奶牛養殖技術培訓。而且奶牛場之間也缺乏相應的技術交流,導致涼山奶牛行業的發展水平受限。
1.2.6 優質粗料不能自給,養殖成本高 近年來由于葡萄、西瓜、蔬菜等經濟作物的比較效益提高,很多土地進行了種植轉向,不再種植玉米等傳統作物,給涼山奶牛養殖業的草料供給帶來了困擾。近幾年全株青貯玉米的收購價呈上升趨勢,一到青貯玉米的收購季節,各牛場大打價格戰,青貯玉米的質量也受到影響。加之奶牛養殖所需的優質苜蓿草、燕麥草、小麥草等都需從省外進口,物流成本高,導致奶牛養殖成本過高,奶價缺乏競爭力,牛場的效益大受影響。
1.2.7 奶牛疫病風險 近年來據筆者調查,奶牛的“兩病”在檢疫中有所發現,奶牛的病毒性腹瀉/粘膜病(BVDV)、傳染性鼻氣管炎等血清陽性率在某些養殖區高達40%左右。牛的支原體病、呼吸道綜合癥等疾病已對涼山奶牛養殖業形成了一定的危害。牛皮膚結節病(LSD)等一類動物疫病的傳播風險嚴峻,對涼山奶牛養殖業的發展形成威脅。
2.1 爭取政府部門的重視和支持 在新冠疫情的影響下,“飲奶提高免疫力”的消費觀念提出,奶牛養殖也同時受到一定重視。涼山奶牛養殖業在保障當地鮮牛奶及牛肉的供給、豐富居民生活消費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為了促使涼山奶牛養殖業健康穩定發展,給廣大消費者提供優質鮮奶,奶牛養殖從業者可向有關政府部門呼吁,爭取政府部門對標準化畜禽圈舍建設項目、糞污處理項目的支持,改善奶牛養殖的基礎條件,提升牛的生產性能,保障牛奶的安全生產。

2.2 加強牛場硬件設施投入改造,開展標準化建設 為保證奶牛的高產、穩產以及牛奶的食品衛生安全,必要的基建投入已是必不可少,因陋就簡的生產模式已不能適應現代奶牛生產的需要。涼山奶牛養殖者應意識到此問題,加大這方面的投入,使牛奶質量得到保證。
2.3 提升管理技術水平 現階段奶牛場的規范化生產、奶牛管理軟件、奶牛TMR配方的應用、疫病防控等都需必要的專業技術分工,應加強從業者的專業技能。現涼山奶牛養殖管理者已與伊利公司、上海光明乳業等先進乳業開展了相關的業務合作,這對與當地產業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
2.4 加強奶牛的選種選配,重視奶牛的繁育工作 奶牛的良種化進程是奶牛養殖業高質量發展的基礎。奶牛的選種選配是奶牛場的主要改良手段。近年來涼山三家大的奶牛養殖公司投入經費用于本場奶牛的選配工作,主要選用美國環球、上海光明、北京首農等國內外著名奶牛育種中心的凍精,進行奶牛選配,改良牛場奶牛的生產性能,取得較好效果。但小區養殖者們這方面的意識還較弱,奶業協會需要在培訓宣傳方面加大力度,政府部門也應從凍精的國家政策補貼方面考慮,改變策略,改政府采購為牛場自主采購進行補貼的方法,促進奶牛養殖者使用優秀種公牛凍精進行牛只改良,加快涼山奶牛的良種化進程。
2.5 注重奶牛的疫病防疫 近年來奶牛的疫病風險加大,從業者們應注重牛場防疫設施的投入和具體措施的落實。堅持自繁自養為主,慎重引牛。動物疫控部門也要加大奶牛疫情的風險監控,做好奶牛的“兩病”檢測,加強對皮膚結節病等疫病免疫水平的監測,保障奶牛養殖業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