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建
(河南項城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河南項城 466200)

新時期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建立“政府引導、保險保證、銀行支持”的運行機制,是進一步提升現代畜牧業發展的規模化、標準化和科學化水平,推進畜牧業轉型升級,激發農牧民群眾發展生產的積極性,推動畜牧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障。農信機構應提供循環授信額度,重點支持新增飼草料種植、畜牧業龍頭企業和養殖合作社的良種養殖發展,促進畜牧業發展。
由銀行、保險機構根據當前畜牧業發展需求,結合現有政策量身打造可操作、可推廣的適用金融產品。產品定價遵循保本微利原則,鼓勵和支持銀行機構執行中國人民銀行同檔次貸款基準利率或適當下浮。貸款約期原則上不低于3年,鼓勵和支持銀行機構根據畜牧業生產周期及市場供需變化情況適當延長貸款約期。在擔保方式上,采取抵押、保證擔保和保單質押+政府補貼等相結合的風險共擔模式,鼓勵和支持銀行機構以客戶綜合授信方式發放貸款。應根據客戶信用狀況、履約能力、規模技術條件等合理確定貸款額度,并兼顧政策適當放寬額度。在保險支撐方面,保險產品承保范圍、期限等與貸款產品相匹配,鼓勵和支持保險公司適度降低畜牧業保險費率。金融機構盡可能簡化手續,優化流程,切實提高融資服務的可得性和便利度。
2.1 項目準入清單 由畜牧部門、承辦銀行和保險機構負責,在上年度11月底前聯合制定品種改良項目準入清單和次年實施計劃,并向社會公布。
2.2 借款人提出申請 由畜牧部門、承辦銀行和保險公司等機構,對擬申報貸款保險的農牧戶、合作社、企業進行審核。有貸款需求且符合準入要求的畜牧業經營者,直接向經辦銀行、保險機構提出融資申請,按要求提供相關申請資料。
2.3 銀行受理調查 由經辦銀行機構負責,及時對貸款申請開展盡職調查及風險評價,并與畜牧獸醫局、保險公司聯合進行審核,對符合條件的貸款申請啟動正常貸款審查審批流程。
2.4 保險公司承保 保險公司按照擔保條件,對擬合作對象進行調查和評審,對符合承保條件的按照約定收取保險費用。
2.5 銀行放貸支付 銀行機構及時進行放貸,原則上從貸款受理到發放支付完畢不超過10 個工作日。
3.1 建立業務專營專管制度 建立財政、金融、畜牧、法院、公安、銀行、保險等部門的會商機制,每月溝通交流相關情況,不斷健全完善措施辦法,及時研究解決問題。
3.2 建立銀保聯合風險管控機制 承辦銀行和保險公司對貸款進行全過程風險管理,銀保雙方在借款人申請受理、貸前調查、分析決策、貸后跟蹤管理、逾期催收、損失追償等各環節,要積極配合、信息共享。
3.3 建立借款人失信行為通報機制 銀行機構將貸款發放及欠款信息、借款人失信行為定期向財政、人行等部門通報,嚴格按照《國務院關于建立完善守信聯合獎勵和失信聯合懲戒制度加快推進社會誠信建設的指導意見》等文件執行。
3.4 建立預警響應機制 養殖保險賠付率達到150%或對應貸款逾期率達到5%,相關金融機構應暫停繼續辦理,由專項領導小組或辦公室協調金融機構進行專項調查和處理。
3.5 建立不良貸款追償機制 發生逾期貸款時,不良貸款由銀行機構及時進行催收,對惡意逃費金融債務行為的借款人,由公安機關、人民法院依法依規進行處理。
4.1 財政貼補獎 主要指銀行貸款貼息、保險費補貼、貸款損失風險補償金和財政獎勵。
4.1.1 畜牧業種養殖貸款財政貼息 對新增飼草料種植貸款貼息3 年,由財政全額貼息。對畜牧業龍頭企業新增固定資產投資貸款,還貸期第一年按貸款利息發生額的50%貼息,第二年按貸款利息發生額的30%貼息。對專業種養殖合作社新增固定資產投資貸款,貸款約期內前三年每年按貸款利息發生額的70%貼息。對改良能繁母牛(奶牛)、種公牛貸款貼息3 年。以上貼息范圍為正常約期內的貸款,逾期貸款產生的利息、罰息等不享受財政補貼政策。
4.1.2 貸款風險補償金 由各縣(市)根據畜牧業種養殖貸款規模及貸款需求確定出資額度,每個縣(市)每年安排資金不少于1 000 萬元,可根據發展規模適時增加。農牧民畜牧業種養殖貸款額度按照風險補償金額度同比例放大10 倍。農牧民改良能繁母牛(奶牛)及種公牛貸款發生的壞賬損失,經財政部門審核認定啟動風險補償,在扣除保險賠償后,按照縣級人民政府承擔80%、承貸金融機構承擔20%的比例及時撥付款項。
4.1.3 種養殖保險費補貼 新增飼草料種植保險,按照《農業保險保費補貼管理實施辦法》的有關規定執行,飼草料種植保險費率為7%,飼草料保險費由中央、省、市(縣)及經營者分別按照40%、25%、15%、20%的比例承擔。
養殖保險方面,按照《中央財政農業保險保險費補貼管理辦法》(財金〔2016〕123 號)規定執行,龍頭企業、養殖合作社養殖保險費率為5%,農牧民(即定點散養)養殖保險費率為7%。改良能繁母牛(奶牛)保險費用由中央、省、市(縣)、養殖戶各按照50%、30%、10%、10%的比例承擔。種公牛保險費用由地、縣、養殖戶各按照30%、50%、20%的比例承擔。若保險費遇保險政策變化,則同步進行調整。
4.2 財政獎勵 對支持的畜牧業種養殖貸款,對承辦金融機構實行新增貸款財政獎勵政策,對承辦銀行、保險機構分別按照新增貸款額的1.5‰、0.5‰進行獎勵,所需獎勵資金列入本級地方財政預算。
4.3 建立財政專戶 由財政部門在實施畜牧業種養殖貸款的銀行機構設立專戶,每年年初財政部門根據畜牧部門、保險公司及銀行機構聯合制定的畜牧業種養殖發展計劃,制定畜牧業種養殖財政貼補獎專項資金預算,并按照預算金額的50%預撥至實施畜牧業種養殖貸款的銀行專戶,年底核算匯總后再撥付差額資金款項。
針對畜牧業種養殖貸款風險,探索建立經營者、銀行、保險、地方財政共同分擔機制。風險分擔機制按照過錯方多承擔責任的原則建立,在均無過錯且有損失的情況下(如不可抗力因素、自然災害等),按照共同分擔的機制承擔風險。保險公司在畜牧業種養殖貸款承保范圍內承擔理賠責任,貸款逾期利息、罰息由經營者承擔,因冒名、頂名、壘戶、借新還舊及違規放貸形成的風險,由銀行機構自行承擔。
5.1 建立配套保障機制
5.1.1 強化組織領導,明確職責分工 進一步加強組織領導,成立金融支持畜牧業工作領導小組。
5.1.2 強化跟蹤監測,完善工作機制 各成員單位要加強對畜牧業融資的全流程監測分析,暢通信息溝通交流機制,確保貸款投向明確、操作流程簡化、資金運用有效、風險防控有力,切實促進畜牧業健康發展。
5.1.3 強化宣傳引導,營造良好氛圍 充分利用新聞媒體,大力宣傳畜牧業金融相關政策法規、專業知識、成功典型和經驗做法,努力營造有利于畜牧業發展的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