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顯秀,黃驪
(1.成都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四川成都 610041;2.成都維特中心動物醫院,四川成都 610041)
患貓為英國短毛母貓,9.5歲,3.7 kg,絕育,室內飼養,主食是自制生骨肉。
病貓消瘦,先出現黃疸,然后腹瀉,其進食后很快排大便,且每天排兩次便,但未見嘔吐。
2.1 體格檢查 病貓精神稍差,體溫38.8 ℃,心率120次/min,呼吸24次/min。
被毛完整、干枯,皮膚完整,體況評分(BCS1-9分):3分,輕度脫水,皮膚回縮<2 s,黏膜濕而粉紅,眼球無下陷,可視黏膜黃染。
2.2 糞便、尿液檢查 病貓糞量多,呈黃色稀糊狀,尿黃,排尿量及頻次正常,排尿行為正常,腹部觸診未見明顯異常。
2.3 實驗室檢查
2.3.1 糞檢結果 細菌活性差,其余未見明顯異常。
2.3.2 血液生化檢查 見表1。
2.3.3 血常規檢查 未見異常。
2.3.4 FPL(犬胰腺炎)檢測 異常(呈強陽性)。
2.3.5 尿檢 愛德士尿液分析,見表2。
2.3.6 超聲檢查 患貓大段空腸腸壁明顯增厚,肌層尤為明顯,最厚處位于接近回腸處,增厚約3.1 mm,腸壁層次模糊。膽汁瘀積。肝臟、胰腺未見明顯異常。
2.3.7 病理學檢查 動物全麻后,腹中線切開腹部皮膚、肌肉層、腹膜,探查到接近回腸處空腸,使用超聲檢查再次確定病變腸管后,行全層腸壁環切術,切下病料送檢。

表1 血液生化檢查結果
檢測顯示:腸道——IBD,淋巴細胞漿細胞性,嗜酸性,彌漫性,慢性腸炎伴輕度絨毛萎縮。
病貓為炎性腸病(IBD),貓淋巴細胞漿細胞性腸炎,膽管性肝炎,胰腺炎。
針對IBD:應用谷氨酰胺、益生菌,強的松龍片,改喂皇家貓低過敏性處方糧。
針對膽管性肝炎:可用谷胱甘肽、思美泰靜脈給藥,抗生素給予拜有利與甲硝唑。
針對胰腺炎:可輸液改善灌注,24 h靜脈滴注甲磺酸加貝酯注射液。
營養支持:科特壯、VB12。
治療一周后,血液學復查顯示病貓血清肝酶濃度明顯下降,膽紅素濃度明顯下降。
三體炎是指膽管肝炎、胰腺炎和炎性腸病三者組成的疾病。
相關數據表明膽管肝炎和炎性腸病密切相關,患膽管肝炎的貓83%有炎性腸病,約50%的貓同時患有胰腺炎。這三種疾病均需根據組織病理學檢查進行確診。
5.1 炎性腸病(IBD)患貓有持續性胃腸道癥狀及胃腸道黏膜炎性細胞浸潤病理變化。
此病例胃腸道癥狀超過三周,對食物調整及驅蟲藥有不完全反應,活檢可見黏膜炎性反應,對免疫調節治療有臨床反應,故診斷為慢性淋巴細胞漿細胞性小腸炎。
治療可用新來源的蛋白或水解蛋白日糧,淋巴細胞性-漿細胞性IBD 有時只調節食物就能緩解。對炎性腸病患貓調整主糧是治療的關鍵,可改喂低過敏處方糧或通過飲食排除法飼喂單一食物,這種食物應含有新來源蛋白,無乳、無小麥及無玉米,同時可給予患貓益生菌,改變小腸微生物之間的平衡。
免疫治療可用強的松1 mg/kg,每天兩次,連用四周,然后逐漸減量。輔助治療可用益生菌、VB12、不飽和脂肪酸、甲硝唑片。補充Ω-3不飽和脂肪酸可對胃腸道起抗炎作用,減少炎性前白三烯的產生。
5.2 胰腺炎 貓胰腺炎約1/3 為慢性。急性胰腺炎和慢性胰腺炎的區別在于組織病理學,慢性胰腺炎可引起胰腺纖維化或萎縮,其多與炎性腸病或膽管炎相關。
診斷胰腺炎可采用ELISA 方法定性測定血清胰脂肪酶免疫活性,確診標準仍是胰腺組織病理學檢查。
腹部超聲檢查診斷貓胰腺炎不靈敏,對慢性胰腺炎難以診斷,當胰腺回聲增強時,表明胰腺發生了纖維化,但胰腺發生纖維化僅表明胰腺曾發生過損傷。
對急性胰腺炎可采用止痛、液體療法。胰腺炎患貓可喂低脂肪食物,如低脂處方糧。
5.3 膽管肝炎 膽管肝炎患貓易并發炎性腸病或胰腺炎。急性膽管肝炎主要特征為膽管腔、膽管壁及肝門三體區周圍區域中性粒細胞浸潤并侵入肝臟實質。急性膽管肝炎病程短(約1 周),患貓表現為昏睡,嘔吐,發熱,出現黃疸及時而腹痛,肝臟正常或增大。慢性膽管肝炎表現為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及漿細胞混合浸潤。
超聲檢查可見膽總管、膽囊或肝內膽管擴張、部分或完全阻塞,膽汁瘀積。肝臟活檢可區分慢性和急性炎癥,通過微生物培養可確定感染病原。
急性膽管肝炎治療采用抗生素療法,可根據微生物培養選用抗生素治療8~12 周,直到肝酶正常。慢性膽管肝炎治療可應用抗生素加糖皮質激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