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澤亞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對立法工作作出新部署,要求“堅持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完善黨委領導、人大主導、政府依托、各方參與的立法工作格局,立改廢釋并舉,不斷提高立法質量和效率。”4月25日,蘇州市十六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三次會議審議通過《蘇州市太湖生態島條例》,提出將太湖生態島建設成為低碳、美麗、富裕、文明、和諧的生態示范島。這是蘇州首次為太湖島立法,也是一次“小切口”“小快靈”立法的新實踐。
2020年11月17日,中共蘇州市委常委會會議聽取市人大常委會2021 年立法計劃編制情況的報告,省委常委、市委書記許昆林要求學習上海市打造崇明島為世界級生態島經驗,抓緊做好太湖生態島立法的調研工作。

經過嚴謹扎實的前期準備,12月2日,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陳振一率隊到吳中區開展太湖生態保護立法調研。陳振一強調,要著重把握好保護與發展的關系、整體與局部的關系、地方立法與現有法律法規體系的關系,注重加強與生態保護紅線立法的差異定位,廣泛凝聚共識,通過立法保障生態涵養發展實驗區實現綠色發展,變綠水青山為金山銀山。
相關工作緊鑼密鼓地推進。2021年1月8日,葉兆偉副主任組織召開立法起草啟動會議,對立法工作進行全面部署。1 月14 日,市人大常委會辦公室印發條例制定工作方案,明確立法工作領導小組、起草小組成員名單,對吳中區、金庭鎮共同參與起草工作提出要求。1月28日,葉兆偉副主任帶隊開展實地調研。2月5日,相關市級機關和吳中區就分別提交了法規草案建議稿。
今年年假過后的第一個工作日,陳振一主任又帶隊赴吳中區金庭鎮開展立法調研。3月3日,陳振一主任組織召開配套政策措施協調會。3 月8 日至9 日,陳振一主任帶隊赴上海市崇明區專題考察學習世界級生態島建設立法相關工作。3月下旬,市人大常委會書面征求省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省政府有關部門和市各相關單位的意見。3 月30 日,葉兆偉副主任帶隊赴鎮江句容實地考察相關工作情況。4 月6 日,主任會議對《蘇州市太湖生態島條例(草案)》進行了討論。4月底,市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蘇州市太湖生態島條例》。5月份,蘇州市人大常委會將依法報江蘇省人大常委會批準。
如此重要的一項立法,從法規立項到市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只用去短短的半年時間,這在以往是非常少見的。
快,是因為急需。
去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視察時指出,生態環境投入是關系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性、戰略性投入。要堅決貫徹新發展理念,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發展思路,實現生態效益和經濟社會效益相統一,走出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新路子,為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立法工作者的目光聚焦到了位于煙波浩渺太湖中的西山島。
金庭鎮西山島素有“太湖綠肺”之稱,是太湖健康生態系統維護的關鍵節點和生態屏障,也是長三角核心區重要生態服務功能的支撐地。然而,在高質量發展要求下,金庭鎮在發展經濟方面受到諸多因素的制約,當地居民收入長期在蘇州大市范圍內排名靠后。
蘇州市人大常委會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蘇重要講話指示精神,按照市委工作要求,全力以赴推動《蘇州市太湖生態島條例》制定工作。
規劃先行是這些年蘇州實現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經驗之一。法規對發展規劃、國土空間總體規劃、詳細規劃、村莊規劃和有關專項規劃作出規定。還專門提出,嚴格按照法定規劃控制建筑物高度,其體量、色彩、形式、空間尺度等要素應當體現江南文化特色和水鄉韻味。
金庭鎮已成功入選自然資源部第二批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典型案例。法規對綠色產業發展定位和生態產品價值實現作出了總體性規定,從旅游、民宿、康養、農業、交通等方面的綠色發展作出具體規定。
法規還要求,相關部門要進行動態監測,及時掌握太湖生態島內的自然資源、生態環境和水環境變化情況,預警生態風險。全域禁止捕獵野生動物以及其他妨礙野生動物生息繁衍的活動。
法規明確,加大市、區兩級財政投入力度,形成穩定增長的財政支持保障機制。市、區人民政府應當根據生態保護的目標、投入、成效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等因素,通過加大財政轉移支付、區域協作等方式,建立健全生態保護補償機制。授權市、區人民政府可以就太湖生態島生態補償的范圍、標準、方式等作出特別規定,在生態補償方面對太湖生態島進行傾斜……
省人大常委會法工委以及省相關部門肯定文本的總體質量較好,對該條例的制定表示贊同和支持,并就個別條款提出了修改建議。
事實證明,立法的質量與效率,兩者可以得兼。
“小快靈”立法的背后,是市委的堅強領導、社會各界的鼎力支持,是蘇州市人大常委會多年以來在依法、民主、科學立法方面積累的豐富經驗與制度集成。
在《蘇州市太湖生態島條例》法規起草和修改過程中,市人大常委會黨組先后兩次向市委書面匯報相關重要情況。許昆林書記就人大常委會黨組報告作出批示,提出指導性意見。
為深入了解實際情況和社會各界訴求,市人大常委會多次聽取相關部門的工作匯報,召開各類座談會、征求意見會、推進會17次,開展實地調研6次。
法規草案形成之后,市人大常委會又多次通過網絡公開征集社會各界的意見建議。經過數易其稿,最大限度地凝聚社會各界共識,形成“最大公約數”,法規草案才被列入到市人大常委會的會議議程當中。
立法重大事項報告制度、人大與政府立法溝通協調制度、重大利益調整論證咨詢制度、爭議較大事項第三方評估制度、立法協商制度、法規草案公示制度……這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伴隨著立法工作的推進高效有序地運轉起來,為制定《蘇州市太湖生態島條例》提供了有力的支撐,保證了立法的質量與效率。
2 月28 日,吳中區正式發布了由中國科學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蘇州規劃設計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聯合編制的《太湖生態島發展規劃思路》。根據計劃,太湖生態島規劃將在今年5月底提交成果。
蘇州市資規部門也在同步推進《太湖生態島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工作,預計在6月底完成,努力促成“多規合一”,實現全島建設一本規劃、一張藍圖。
3 月1 日,《江蘇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正式印發。“支持蘇州建設太湖生態島”被列入《綱要》第四十章,成為全省“十四五”期間的重點建設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