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淑燕
【摘? ? 要】圖書編輯肩負著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動力和輿論環境的重任。同時,新媒體時代,圖書編輯的編輯能力面臨著嚴峻的考驗。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秋季學期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青年干部培訓班上提出的“七種能力”是解決圖書編輯能力恐慌的不二法門,只要以這“七種能力”傍身,方能不負韶華,不辱使命。
【關鍵詞】圖書編輯;七種能力;圖書出版
新媒體時代,微博、微信公眾號及各大聽書平臺的出現,極大地沖擊了傳統圖書出版行業。但是與網絡媒體內容的新聞性、時效性、碎片化相比,圖書內容系統、完整,思想成熟,因此仍能在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如何能讓圖書在媒體角力賽中脫穎而出,十分考驗圖書編輯人員的能力。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秋季學期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青年干部培訓班上講話強調:年輕干部要提高政治能力、調查研究能力、科學決策能力、改革攻堅能力、應急處突能力、群眾工作能力、抓落實能力。總書記講到的這“七種能力”既鞭辟入里,又透著對年輕人的深切期望。作為新時代的圖書編輯,我們不僅肩負著重振圖書業的責任,更肩負著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動力和輿論環境的重任,我們應全面提高“七種能力”,以更好地肩負起新時代出版人的職責和使命。
一、提高政治能力
根據我國出版工作的性質,堅持正確的指導思想和方針原則,是我們做好出版工作的先決條件和關鍵所在。編輯工作是整個出版工作的中心環節,編輯人員要做好編輯工作,必須要講政治。有了過硬的政治能力,才能做到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1]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能保持清醒。
第一,要把握正確政治方向,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我國的出版工作是我們黨的重要意識形態陣地,寓于出版物中的理論觀點和思想直接影響著人們的政治立場、思想信仰、價值取向和道德觀念。編輯人員在編校工作中尤其要注意:凡是有利于堅持黨的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言論,就堅定不移地傳播,凡是不利于堅持黨的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言論,就堅決杜絕。
第二,要不斷提高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鑒別力。自從我國打開國門走向世界以來,特別是新媒體時代,西方國家的意識形態滲透一直存在,編輯人員要時刻繃緊維護我國意識形態安全和社會穩定這根弦,嚴把文字關,堅決防止西方自由主義、個人主義、宗派主義等思想傳播。
第三,要注重提高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自覺加強政治歷練,始終做政治上的“明白人”。編輯人員時刻與文字打交道,受其中蘊含的思想、觀點潛移默化的影響,稍有不慎,就會受到不良思想的侵蝕。要不斷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習,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最新成果,做一個守得住初心、經得住考驗的編輯人員。
二、調查研究能力
調查研究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本功。編輯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包含著選題、組稿、加工整理、整體設計等環節,每一個環節又有許多工序,各個環節、工序相互聯系、制約和促進,具有嚴密的整體性,而每一個環節、工序又有相對的獨立性,這就需要處理好局部和整體的關系。當某一個或幾個環節、工序發生矛盾或沖突的時候,要深入研究、綜合分析,全面權衡,科學決斷,保證作品及時、順利問世。可以說,調查研究能力貫穿編輯工作的始末。因此,編輯人員在實際工作中要提高調查研究能力。
第一,在選題前,要對市場需求做一個全面、系統的了解,以避免閉門造車;還要對目前市場上所售圖書做一個縱向、橫向對比,科學評估其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不盲目跟風;暫定選題后,要對同類在售圖書深入調查,找到選題亮點。
第二,確定選題后,要對作者情況了然于胸,以確定作者隊伍。對各個作者在其領域里的建樹、學術動態、影響力等,都要有充分的了解,這樣才能確保為本選題選擇一支專業性強、權威的作者隊伍,進而保證作品問世后在市場上的競爭力。這需要編輯人員經常關注自己擅長領域的學術動態,提高知識儲備;還要學會與該領域專家溝通、協調,以積累作者資源。
第三,作者交稿后,作品進入排版和編審階段,同樣要有調查研究的精神。一方面是對開本和版式設計做一番調查研究。輔助內容的呈現也是一項技術含量較高的工作,不做用心的調查并選取合適的開本、體例、格式,作品或因此鮮有人問津,便不能發揮其傳播的價值。另一方面是對作者的觀點、論據做一番查證。作者的思想、觀點呈于紙上,一旦呈現在讀者面前,它就有了傳播力。要保證這個傳播力是積極的健康的,編輯人員首先要保證作者的思想和理論是積極的健康的。
第四,作品進入印刷階段,要對用紙、定價等做一番對比調查。編輯工作是一項服務于作者、出版者、讀者的工作,要兼顧讀者良好的閱讀體檢、圖書成本以及作者的預期為圖書選擇用紙、定價,這就需要編輯人員做好溝通、服務工作。
三、科學決策能力
科學決策是反映實踐規律、推進發展進步的理性決策。[2]人們在社會活動中的方方面面都離不開決策,編輯工作也不例外。一本高質量圖書的問世,無一例外取決于一次次成功的決策,可以說,圖書的編輯活動,實際上是圍繞圖書出版展開的決策過程。作為圖書編輯活動的主體,編輯人員應著力提高自身的決策能力,加深對出版工作規律的認識和利用能力,以全面提高圖書市場的競爭力。
第一,增強決策意識。對一部作品而言,從選題、聯系作者、組稿、審稿,到印刷出版,它的責任編輯對其中的每一個環節具有決策權。增強決策意識,使決策科學化,才能從根本上提高編輯工作的水平。增強決策意識,首先要自覺意識到自身的職責。明確了肩上的職責之重,才能在編輯工作的每一個環節上行穩致遠。增強決策意識,要學習編輯學的決策理論,不斷總結決策經驗,以增強提高決策水平的自覺性。增強決策意識,還要提高駕馭科學技術的水平。科學技術的發展本是服務于社會的,圖書編輯人員要提高駕馭科學技術的能力,以更好地服務于編輯活動。
第二,要有長遠眼光。影響圖書編輯、出版的因素眾多,如作品是否符合國家大政方針政策、時代要求及出版機構的出版理念,編輯的個人品位,讀者的閱讀需求,作者的撰稿情況,印刷企業的印制水平,以及出版時間、財政因素、銷售渠道等,所有這些因素都是編輯人員應該考慮的,要提前做好規劃。簡言之,編輯人員在需要作決策時,要看得遠、想得深。
第三,要深入研究,綜合分析。決策意味著作選擇。從眾多的選項中選擇一二,要多方考慮,反復對比。如對于收集到的信息的甄選,對于同一領域不同專家的遴選,以及版式設計、體例結構、印刷用紙等的挑選,無一不需要編輯人員的周密思考。在決策作出前,既要從整體上考慮,也要從局部考慮;既要橫向考慮,也要縱向考慮,以確保決策的科學性。
第四,開展可行性研究。對圖書成本、市場需求情況、銷售情況、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等作出預測,多方聽取意見,綜合判斷,科學取舍,使決策符合實際情況。可行性研究是建立在調查研究基礎之上的,調查研究越翔實,可行度越高,圖書出版的價值就大;調查研究越粗簡,可行度越低,圖書出版的價值就越小。
四、改革攻堅能力
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編輯活動由古時的書籍編輯活動發展到了現代的報紙、期刊、廣播、影視、網絡等多種文化產品的編輯活動,編輯活動的范圍不斷擴大,尤其是數字時代的到來,加快了信息傳播速度,拓寬了信息傳播渠道,而且呈多種媒體融合發展的趨勢。這種信息傳播方式和速度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沖擊著傳統圖書的出版與發行。面對挑戰,唯一的出路是改革。
第一,創新圖書編輯工作的運營模式。一方面,大數據涌進人們的生活,優點突出,這是歷史前進的趨勢,不可阻擋。要靈活運用新媒體技術,使傳統圖書的出版在市場上站穩腳跟。如在圖書編輯過程中嵌入相應二維碼,實現紙質資源與電子資源互聯。另一方面,要借助圖書出版的優勢調整圖書出版結構。結合市場調研,對大眾偏向紙質閱讀的內容加以論證、出版。
第二,簡化出版流程,縮短出版時間。信息傳播速度快,意味著信息有效期縮短。計算機技術的使用,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在日常的編輯工作中,編輯人員應該引入計算機技術,以簡化出版流程,縮短出版時間,保證作品及時問世。
第三,著力提高編輯人員的專業素養。隨著計算機技術和互聯網技術的深入發展及編輯活動的多元化發展,當下編輯人員面臨著不同程度的本領恐慌,必須拿出勇氣和決心提升自己的本領。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指出:要不斷掌握新知識、熟悉新領域、開拓新視野,增強本領能力,加強調查研究,不斷增強腳力、眼力、腦力、筆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過硬、本領高強、求實創新、能打勝仗的宣傳思想工作隊伍。[3]這“四力”即是對新時代編輯人員能力的要求。
五、應急處突能力
各行各業要發展,都或多或少面臨著不同的風險,圖書出版工作亦面臨著諸多風險,如網絡環境下圖書出版中的著作權風險、圖書滯銷的風險、成本風險等。要規避這些風險,就要提高應急處突能力,尋求戰略主動。
第一,增強風險意識,做好隨時應對各種風險挑戰的準備。圖書出版的任何一個環節、工序都有可能出問題,編輯人員要增強風險意識,實時跟進,做到對圖書出版的進度了如指掌。一旦某一環節出現問題,可以及時提出補救方案,防止風險擴大。
第二,努力成為行家里手,提高應急處突的見識和膽識。對圖書出版的每一個環節、工序可能會出現的問題,要做到心中有數、分類施策、精準拆彈,有效掌控局勢、化解危機。
第三,緊密結合應對風險事件,查擺問題,及時化解危機。風險事件的發生必有其原因,或是相關人員的無心之過,或是無法預知的市場因素,都要找到其根源。如果是人員的問題,必然要加強其素質修養;如果是體制機制的問題,要予以完善;如果是外界不可控的因素,要在下次做選題時加強論證。
六、群眾工作能力
編輯工作的服務對象是作者和讀者,為做好編輯工作、提高出版物質量,編輯人員要做好作者和讀者工作。
第一,提高做好作者工作的能力。在圖書編輯出版過程中,作者與編輯是相互合作與依存的關系。作者提供的書稿質量高,則編輯的編校工作就會相對快速、順利,圖書可以及時出版發行;反之,如果作者交來的書稿需要大幅度修改才能符合出版規范,勢必影響圖書出版發行的進度。因此,編輯人員在開發作者資源時,一定要通過多方途徑打探,確保發展優質的作者資源。此外,書稿在組稿或撰寫過程中,編輯人員和作者要保持密切溝通,為作者做好后勤服務。最后,作者與編輯要互相信任、相互配合,形成良性互動,將大大有益于提高出版物的質量。
第二,提高做好讀者工作的能力。編讀工作是編輯的一項基礎性工作。[4]作品出版以后,是否會實現其經濟價值,與編輯人員對讀者的了解情況有直接關系。編輯人員在做讀者工作時需要詳細掌握讀者的閱讀需要,讀者的基本情況,如讀者的類型、層次和社會分布,讀者的文化程度和購買能力等。圖書出版后,編輯人員還要向讀者推介圖書,推介的方式可以多種多樣。此外,如果售出的圖書出現印刷錯誤等問題,讀者因此提出退換貨等合理要求,編輯人員要認真處理。
七、抓落實能力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干事業就要有釘釘子精神。以紙質圖書為載體的信息在一定時間內具有時效性,超過這個時間,其時效性便會大幅降低。但圖書出版程序復雜,如果每一個環節都拖拉行事,勢必會耽誤圖書順利出版,圖書一旦過時,就會失去其傳播價值,造成資源浪費。因此,選題一旦確定,就應以雷厲風行之勢付諸行動。
第一,堅持方針原則。首先是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這是文藝工作者必須堅守的最根本的原則。其次要堅持“雙百”方針,即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編輯人員不能根據自己的觀點和好惡隨意刪改文稿,而應讓不同的學術觀點都有出版的機會。與此同時,還要堅持“二為”方針,即堅持古為今用、洋為中用。這主要是針對古籍的整理和注釋、外國作品的翻譯和介紹等方面的編輯工作。再次是弘揚主旋律、提倡多樣化,這主要是針對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出的方針原則,與前三個方針從根本上是一致的。最后是將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結合。[5]這是我國出版工作必須認真貫徹的重要原則。只顧社會效益,或只顧經濟效益,都是違反這一原則的。提高抓落實能力,要把這些方針原則貫穿編輯工作的始終。
第二,發揚務實的作風。“干事業不能做樣子,必須腳踏實地”是習近平總書記對年輕人的殷殷囑托,當下年輕人應當大力發揚這種務實的作風。以求真務實的作風抓落實,才能把決策落到實處,才能保證高質量作品的出爐。與求真務實相對的是弄虛作假,搞形式主義,而只重形式、不講內容的作品違背了出版業的方針原則,違背了出版人的初衷,應嚴厲禁止這種行為。
第三,要持之以恒。抓落實,貴在持之以恒,也難在持之以恒。編輯工作是一項涉及多個環節的系統性工作,又是一項牽扯到多部門聯動的工作,在抓落實的過程中,必然會遇到種種矛盾和問題。這些矛盾和問題是客觀存在的,是可以通過采取措施有效解決的,要發揚鍥而不舍的精神,切實把落實工作真正抓好、抓出成效。
以上所講“七種能力”是全媒體時代圖書編輯特別是年輕編輯應該具備的看家本領,有這“七種能力”傍身,才能真正擔起出版人的職責和使命。
注釋:
[1]新華網. 習近平:年輕干部要提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 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 (2020-10-10).http://www.
xinhuanet.com/politics/leaders/2020-10/10/c_11265908
54.htm.
[2]吳愛軍. 努力提高科學決策能力[N]. 解放軍報,2020-11-20(007).
[3]新華網.習近平出席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并發表講話. 2018-08-23,http://www.xinhuanet.com/
2018-08/23/c_129938245.htm.
[4]王運平.論學術期刊編輯自我成長三大功力[J].中國出版,2019(09):36-38.
[5]作者編輯常用標準及規范[M]. 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19:18.
(作者單位:中國盲文出版社)
責編:姚少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