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欣辰
摘 ?要:流行文化是新世紀的文化產物,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及靈活多變的呈現方式,深受當代大學生的喜愛。流行文化契合了當代大學生的文化審美需求,在很大程度上滿足了大學生的獵奇心理,但是流行文化發展時間相對比較短,還存在很多負面信息,大學生接觸到這些負面信息必然會對其正確思想道德觀念的形成帶來影響,同時還會在一定程度上削弱高校思政教育效果。所以,在新時期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必須客觀地看待流行文化帶來的影響,并采取適宜的應對策略,揚長避短,發揮出流行文化的積極作用,促進思政教育效果提升。
關鍵詞:流行文化 ?思想政治教育 ?影響 ?對策
中圖分類號:G641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文章編號:1672-3791(2021)02(a)-0108-03
Influence and Countermeasures of Popular Culture 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XIE ?Xinchen
(XiangNan University, Chenzhou, Hunan ?Province, 423000 ?China)
Abstract: Popular culture is the cultural product of the new century, with distinc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ra and flexible presentation, deeply loved by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Popular culture conforms to the cultural aesthetic needs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and meets the curiosity seeking psychology of college students to a large extent.However, the development time of popular culture is relatively short and there is still negative information. If college students are exposed to these negative information, it will inevitably affect the formation of their correct ideological and moral concepts.And at the same time, it will weaken the effec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a certain extent.Therefore,in the new era,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e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ust objectively look at the impact of popular culture and take appropriate coping strategies to promote the positive role of popular culture and promote the effec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Key Words: Popular cultur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fluence; Countermeasures
1 ?流行文化對高校思政教育的積極影響
1.1 緩解大學生心理壓力
大學階段正處于一個人成長的關鍵時期,他們的心智逐步成熟,但是心理承受能力卻比較弱。同時大學生本身承擔著比較大的壓力,如考試壓力、就業壓力、老師及家長的期望、生活中的人際關系,此外大學生還有一定的情感壓力,這些壓力很容易帶給大學生壓抑感,長期以往大學生很容易出現心理疾病。而流行文化可以帶給大學生一種更加輕松的感受,流行文化本身具有較強的娛樂性、消遣性,能很好地調節大學生的情緒,緩解其心理壓力。如很多大學生喜歡看《奔跑吧》《極限挑戰》等娛樂節目,這些節目可以讓大學生開心的笑,能緩解大學生的緊張心理。此外,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使得大學生有了更加寬廣的交往空間,大學生可以借助虛擬的網絡平臺,將自己的不良情緒發泄出來,這對于大學生心理疏導也有很大的幫助。
1.2 豐富大學生學習生活
流行文化會對大學生的各個方面都相對的影響,其中最顯著的就是豐富了大學生的日常生活。流行文化涉及到大學生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包括飲食、娛樂、語言、服飾等,其形式靈活多樣、生動活潑,徹底改變了以往單一的生活狀態,能帶給大學生豐富多樣的大學生活。大學生可以在課余時間上網聽音樂、看電視、看小說、玩游戲、看電影、去KTV等,極大地充實了大學生的生活。在新時期下,現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使得知識更新速度也逐步加快,傳統的教育模式已經很難滿足學生對于知識的獲取需求,流行文化的新鮮感可以帶給高校大學生很多新的事物,能滿足他們對于信息的需求,大學生在獲取知識信息時,不再單純地依靠教師,更多的是自己上網查詢,同時大學生也不再單純地相信權威,具有很強的獨立意識,可以說流行文化在極大程度上改變了大學生的思考、學習方式。
1.3 促進大學生個性發展
在當代教育中越來越看重個性化教育,以期能培養出具有鮮明個性的合格人才。流行文化屬于高校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在很大程度上打破了權威,解放了思想,促進了個性。流行文化的出現讓大學生從傳統的保守文化中解放出來,為大學生發展個性、展現自我提供了良好的平臺。當前高校的各種社團、各種自發性活動都成為了大學生發展個性的平臺。并且大學生在追逐個性化文化時,會不斷地反思自己是否喜歡,會在眾多流行要素中找出契合自己特點的內容,創造出屬于自己個性的流行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活動中,通過流行文化可以更好地把握大學生的動態,這也為高校思政教育優化調整提供了新的途徑。
2 ?流行文化對高校思政教育的消極影響
2.1 不良流行文化影響到大學生價值觀形成
對于流行文化,其具備一定經濟特性,是借助大眾媒體,以獲取利潤為目的的文化產業。當前社會上流行文化的傳播雖然比較多,但是其價值取向十分混亂,有積極的,也有低俗的。對大學生來說,他們的是非辨別能力相對比較弱,面對混亂的流行文化,很容易出現價值標準選擇錯誤的情況,這必然會對大學生的正確價值觀念形成帶來影響。在流行文化中,善惡、美丑不再是完全對立的情況,其本身的娛樂性將是非、善惡之間的界限進行了模糊處理,這也導致大學生在模仿、追求流行文化過程中難免會接觸到一些負面信息,如在流行的選秀節目中,有一些平民百姓一夜之間變成明星,這也使得很多大學生將自己幻想成下一個草根變明星的對象。同時在全球文化交流下,西方流行文化中的功利主義、個人主義思想對大學生的思想道德觀念帶來了很大的影響,導致大學生在與人交往中考慮的是自己能從對方身上獲取什么而不是自己可以貢獻什么,很多大學生將“有錢任性”“別提感情傷錢”等話語看作是口頭禪,這也在很大程度上體現出了大學生人生價值觀的錯誤定位。此外,還有的大學生突然從緊張的高中進入到相對比較輕松的大學中,感覺失去了奮斗目標,對未來很迷惘,抱著得過且過的想法,沉迷于虛擬的網絡世界,玩游戲、看小說,最終影響到大學生理想實現。
2.2 流行文化中的高消費傾向造成大學生錯誤消費觀念形成
流行文化的發展與商品消費有很大關聯,雖然當前的流行文化形式多樣,但是其本質中蘊含著很多功利性消費內容,其提倡高消費、高收入、高品位,并且會通過絢麗的外表、華貴的包裝來吸引大學生。而大學生受這種高消費觀念的影響,在消費過程中很少考慮自己的家庭的經濟水平,為了追求所謂的“高品位”,會向各種網絡貸款平臺申請貸款,近幾年校園網絡貸的泛濫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受流行文化影響的。
2.3 低俗流行文化削弱大學生審美品位
新時期下,我國文化市場迎來了良好的發展契機,各種審美形態的流行文化出現,對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帶來了很大的影響。其中有很多低俗、庸俗的流行文化經過媒體包裝、操作以后,混入校園,對校園的主流文化帶來了很大的沖擊。大學生是流行文化的主要消費者、追求者,他們過于關注流行文化的外表包裝,對文化內涵重視力度不夠,加上部分不負責任商家、媒體的推動,很多大學生會被低俗流行文化侵蝕,審美力度也會逐漸降低。目前,高校傳統高貴、典雅、清新的審美標準逐漸被大學生摒棄,取而代之的是性感、暴露,有一部分大學生認為穿著簡單、樸素就是過時,有的大學生模仿日韓明星,染發、穿奇異的衣物,還有的女學生為了吸引眼球會濃妝艷抹、涂指甲油、著裝暴露。丑態、搞怪、雷人成為了大學生追捧的對象,這對于大學生積極思想道德觀念的形成帶來了很大影響。
3 ?應對流行文化對高校思政教育影響的策略
對于流行文化,不能簡單地看其消極一面,也需要意識到其本身的積極影響。流行文化雖然是一種追求娛樂、消遣的通俗文化,但是其本身也蘊含著很多積極健康的文化內容。在流行文化影響下,當前高校思政教育并沒有獲得想要的效果,甚至還有的大學生認為思想政治教育比較落后,在內心抵觸思想政治教育。鑒于此,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應該積極地創新自身思想觀念,要發掘流行文化中的積極因素,強化思想政治教育與流行文化的科學結合,以此促進高校思政教育效果的提升。
3.1 思政教育接近社會現實
在以往的高校思政教育中,過于強調思政教育的思想性,忽視了思政教育內容和社會現實的關聯,也沒有對大學生的性格特點、興趣愛好進行充分考慮,導致思政教育內容與大學生的實際需求關聯不大,造成了學生學習熱情不高,削弱了思政教育的有效性。流行文化本身的貼切生活特點決定了大學生十分喜愛流行文化,同時流行文化比較關注社會熱點,能幫助大學生更好地認知社會事件。所以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應該挖掘流行文化的這一優勢,在傳統思想道德教育的基礎上,引入一些社會現實性教育內容,充分關注社會熱點話題,將大學生關注的社會熱點、就業問題引入到思政課堂上,讓學生可以借助思政理論知識來解決這些問題。如近幾年大學生就業率逐步降低,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大學生受流行文化影響,就業目標定位過高,過于期望高工資,就業觀念不正確,從而影響到就業。在高校思政教育活動中,必須貼切大學生的日常生活,要了解到大學生對當下的流行現象、流行文化的看法,根據大學生對流行文化的認知,開展針對性的思政教育活動。
3.2 靈活轉化思政教育語言
由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大多是抽象的政治、道德內容,如果在教育過程中完全搬用教材中的語言,會讓學生感覺很無聊,會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學生的學習熱情,難以獲得理想的思政教育效果。鑒于此,在實踐中,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在開展教育活動時應該盡可能地減少抽象、難懂的專業術語使用,要靈活地應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將抽象、難懂的觀點轉變成簡單明了的道理,使得學生可以更加輕松地理解。流行文化是高校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在很大程度上體現出了高校大學生的創造力,也是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了解大學生內心的關鍵渠道。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在日常教學活動中,要注重對思政教育語言進行轉化,適當地引入大學生比較喜歡的流行用語,讓學生對思政教育產生親切感,同時也拉近思政教育工作者和大學生之間的距離,便于師生之間的溝通,提升思政教育的有效性。
3.3 創新思政教育方式
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而言,應該跟緊時代發展步伐,結合新時代、新事物對自身的知識結構進行優化調整,改變過去的強制性、灌輸性教學模式,采取更加親和、學生更加喜歡的教育方式進行理論知識講解。同時要盡可能地構建一個輕松、平等的教育氛圍,讓學生能保持輕松的心態,樂于接受思政教育。在思政課堂上,思政教育工作者可以根據大學生比較喜歡的流行歌曲、書籍、影視劇等,嘗試和思想道德、法治教育、傳統文化等內容結合起來,讓大學生在欣賞流行文化的過程中加深對思政內容的理解。
由于流行文化會通過網絡、新媒體平臺等進入到校園,而大學生也非常喜歡流行文化的傳播途徑,這就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了新的指引,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也可以利用校園網站、校園廣播、宣傳欄、學校微博、微信公眾號等平臺,對流行文化中的健康內容進行傳播,讓大學生明白學校并非是抵觸流行文化,而是抵觸流行文化中的庸俗文化,讓大學生可以主動地接受流行文化中的健康內容。
4 ?結語
綜上所述,流行文化對高校思政教育既有積極影響,也有負面影響,所以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需要充分把握新時期下的思政教育特點,結合大學生的發展需求,靈活地應用各種途徑,高質量地開展思政教育活動,指引大學生可以樹立準確的思想道德觀念,為大學生的健康成長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 吳雪,彭立學.流行文化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現實影響與研究[J].經濟師,2018(2):26-27.
[2] 向天賜.流行文化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現實影響[J].當代旅游,2018(2):119.
[3] 李凌.論大眾文化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及對策[J].新一代,2018(1):176.
[4] 殷毅山.大眾文化對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極影響與應對策略[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9(3):182-184.
[5] 譚彬彬.網絡亞文化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與對策研究[D].西南科技大學,2019.
[6] 張媚.流行文化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與對策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