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有鵬 潘曉蕾
《長江流域城市文化與治理研究》一書由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出版,該書順應黨和國家的戰略部署,在中央城市工作會議精神的指引下,基于當前城市文化品牌建設和文化產業發展的時代背景,對城市文化形象、文化精神塑造、城市文化資源保護與利用、文化品牌建設、文化空間治理、文化產業園區、網絡文化產業治理等關涉城市文化、文化空間、文化產業與治理的核心議題進行了深入探究。
該書以長江流域的大、中、小型城市(鎮)為例,將“城市文化與治理”作為問題域,以長江流域城市文化資源、文化空間、文化產業、文化治理的實踐調查與訪談樣本為分析考察依據,先是對當前我國城市文化形象及文化精神內涵進行解釋分析,提出相應的塑造和培育策略。接著對城市文化現代化路徑、城市文化資源開發利用、特色小鎮文化品牌建設等熱點論題進行了深入論述。其次,基于城市居民的調查和訪談數據,分析城市居民對于城市歷史建筑的文化認知度、認同度、參與度和滿足度,并從政府行為主體維度探討了保護傳承城市歷史建筑文脈的“多中心”治理策略。
此外,該書還探討了城市博物館、城市圖書館等公共文化空間的文化治理性、治理策略,以及如何提升城市公共文化空間受眾的文化獲得感等問題。同時,針對城市文化產業園區、網絡文化安全、網絡視聽產業治理等問題進行了理論及實踐層面的專題探討,提出了科學合理的治理路徑。
該書具有較強的學理性、實踐性和應用價值,將全景敞視主義理論、規訓與治理理論、文化治理性理論等與城市文化、文化資源、文化空間、文化產業、文化治理實踐相融合,將城市多樣性、文化現代化和文化治理理論應用于城市文化與治理的活態實踐中。
一方面,該書基于當前國際權威的治理術、多中心治理和文化治理性理論,對城市文化形象、文化精神、文化資源合理化開發、歷史文脈保護傳承、公共文化空間、文化治理等問題域進行了探討,將文化多樣性、文化現代化、文化資源級差、全景敞視主義、托尼·本尼特的文化治理理論、公共治理領域的“多中心”主體等理論與具體的城市文化、文化產業實踐問題相融合,構建了堅實的學理基礎;另一方面,該書與長江流域的大、中、小型城市和特色小鎮在文化現代化建設和文化空間治理的具體實踐問題緊密結合,針對具體的城市個案及其城市文化實踐問題進行深度探析。
全書貫穿著明顯的問題導向意識,落腳于問題的解決路徑和建設性的對策建議,具有較強的實踐應用價值。比如,將文化資源價值指標體系的構建及其價值評估方法運用于城市文化資源合理化開發利用的具體實踐中。該書將理論分析、案例分析與實證分析法相結合,基于城市文化與治理問題域的相關理論假設,采用問卷調查、訪談、觀察實驗等方式獲取一手數據樣本資料,通過德爾菲法、層次分析法、因子分析法和數學模型的量化實證分析,擴展了城市文化與治理的理論內涵與實踐應用。
當然,由于客觀條件局限,此書僅選取了部分城市公共文化資源、文化空間和文化治理問題進行分析,問題域、論題覆蓋性和研究廣度還未達到理想狀態,還有待下一步的擴展性研究。但毋庸置疑,此書是一部城市文化與治理方面的優秀著述,有較高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值得深入學習探究與借鑒。
(《長江流域城市文化與治理研究》,江 凌 著 ,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20年10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