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露萍

2020年12月24日,《浙江省生活垃圾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經浙江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六次會議審議通過,將于2021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
幸福美好的生活,離不開優美宜人的環境。而優美環境的建設,必須處理好生活垃圾的矛盾。作為美麗浙江建設和為民辦實事的重要內容,浙江歷來重視生活垃圾處置工作。此次制定條例,用法治手段推動生活垃圾管理工作,對改善城鄉人居環境,促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建設詩畫浙江美麗大花園,打造美麗中國先行示范區,具有重要意義。
理順管理體制,突出規劃引領
明晰政府和有關部門職責,是做好生活垃圾管理工作的前提和重要保證。為進一步理順管理體制,條例明確生活垃圾管理實行政府推動、全民參與、城鄉統籌、因地制宜、簡便易行的原則,并作了以下規定:一是,明確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建立健全生活垃圾管理工作綜合協調機制,生活垃圾管理工作所需經費納入本級財政預算,并將生活垃圾管理工作納入地方政府績效考核評價體系。二是,明確住房城鄉建設、農業農村、發展改革、經濟和信息化、生態環境、文化旅游、市場監督管理、商務、郵政管理、科技、教育等部門的具體職責。三是,強調全民參與,充分發揮村(居)委會、行業協會、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志愿者等在生活垃圾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條例同時對生活垃圾的規劃作了專門規定,以此保障和推進有關設施的建設。條例規定,生活垃圾管理部門會同有關部門,組織編制本地區生活垃圾治理專項規劃,明確生活垃圾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設施以及再生資源回收網點、集中分揀中心、交易市場的布局、規模和標準,并制定分類設施建設的年度計劃。同時,要求新建、改建、擴建建設項目應按照規定標準配套建設分類投放、分類收集設施,并與主體工程同步設計、同步建設、同步投入使用。
明確 “四分法”,不按規定分類投放將可能受罰
為了更好地管理各種生活垃圾,條例對“生活垃圾”的定義作了界定。同時,條例確立了生活垃圾“四分法”——可回收物、易腐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并對不同種類垃圾進行了列舉。
此外,考慮到條例中列舉的類別無法窮盡生活中產生的垃圾種類,為方便人民群眾對生活垃圾進行準確地識別和分類,條例規定省住房城鄉建設主管部門應當會同省農業農村主管部門制定并發布生活垃圾分類指導目錄。
值得關注的是,條例明確了產生生活垃圾的單位和個人是生活垃圾分類投放的責任主體,投放生活垃圾時,要嚴格按照分類標準進行正確的定點投放,如有隨意拋灑、傾倒、堆放或焚燒等行為,先由生活垃圾管理部門責令改正,如果情節嚴重的,個人將被處以兩百元以上兩千元以下罰款,單位將被處五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罰款。
快遞包裝要“瘦身”,一次性餐具、用品將被限制使用
要解垃圾圍城之困,關鍵要從源頭上控制生活垃圾的產生。快遞、外賣等新業態在給日常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產生了大量的包裝垃圾。條例明確省標準化管理部門要制定綠色包裝地方標準,要求電子商務、快遞、外賣等行業經營者要優先使用綠色包裝和減量包裝,避免、減少二次包裝,回收利用包裝物,提供可循環利用包裝袋。
一次性消費用品的無序使用也是生活垃圾產生的“重災區”。對此,條例規定,除餐后打包外,餐飲服務提供者不得在餐飲服務場所主動或者免費提供一次性餐具。賓館(酒店)等住宿服務提供者不得主動提供一次性用品。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要帶頭推動無紙化辦公,減少使用一次性辦公用品,不得在內部辦公場所使用一次性紙杯。
杜絕“舌尖上的浪費”,倡導餐桌文明,營造浪費可恥、節約為榮的社會新風是生活垃圾源頭減量的重要措施。條例明確了餐飲服務提供者應當在餐飲服務場所醒目位置應當設置節約用餐標識,引導消費者理性消費、適度點餐、餐后打包、光盤離席。
強化收集運輸環節管理,健全生活垃圾處理制度
分類收集和運輸是建立健全生活垃圾管理系統的重要環節。條例明確,城鎮生活垃圾由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主管部門負責組織收集、運輸;農村生活垃圾由村民委員會負責組織收集,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負責組織運輸。同時,為進一步規范收集運輸行為,條例規定收集、運輸單位應當使用符合規定的密閉化車輛、船舶,按照規定的頻次、時間運輸,不得將分類投放的生活垃圾混合收集、運輸。針對實踐中普遍存在的生活垃圾混合收集運輸問題,條例加大了處罰力度,在情節嚴重的情況下,最高將處五十萬元的罰款。
在健全生活垃圾處理制度方面,條例規定設區的市政府按照“誰產生誰付費、多產生多付費”的原則,建立生活垃圾處理收費制度和生活垃圾收集、運輸、處理應急機制、跨區域處理補償機制。
實行生活垃圾分類,關系廣大人民群眾生活環境,關系節約使用資源,也是社會文明水平的一個重要體現。到2020年底,浙江已率先成為全國首個焚燒和餐廚垃圾處理設施縣縣全覆蓋和生活垃圾“零填埋”“零增長”的省份。條例的出臺,對推動我省各地建立健全高效完備的工作機制和全社會協同推進的治理體系具有重要意義,將進一步推動我省生活垃圾管理工作邁上法治化、規范化的軌道。■
相關鏈接
生活垃圾“四分法”
可回收物:主要是指適宜回收的可資源化利用的生活垃圾,如廢棄的紙、塑料、金屬、包裝物、紡織物、電器電子產品等;
易腐垃圾:主要是指生產經營中和居民在日常生活中產生的容易腐爛的生活垃圾,如廢棄的蔬菜瓜果、肉類、水產品、米面食品、食用油脂、堅果炒貨等;
有害垃圾:主要指對人體健康或者自然環境具有直接或者潛在危害的生活垃圾,主要包括廢棄的電池,熒光燈管,含汞溫度計,含汞血壓計,藥品及其包裝物等,油漆、溶劑、殺蟲劑、消毒劑及其包裝物、膠片及相紙等;
其他垃圾:主要是指除可回收物、易腐垃圾、有害垃圾以外的其他生活垃圾。
對在生活垃圾分類收集過程中發現的危險廢物和廢棄電器電子產品,條例作了銜接性規定,明確按照危險廢物以及按照有關法律、法規規定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