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磊
摘要:線損率是電網運營企業綜合核心經濟技術指標。加強線損管理是電網運營企業的一項長期戰略任務和系統工程。配電網線損率與電網結構和負荷性質有關。企業的管理水平也會影響線損的計算。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信息管理系統在電網管理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現代化的管理方法可以提高線損管理水平。本文分析了配電網線損管理的難點,介紹了通過共享基礎數據實現運行與配電信息系統平臺一體化的意義,以提高配電網線損管理水平。
關鍵詞:營配信息一體化;線損管理;應用
1 前言
電網“兩改”后,10kv 配電網通常實行環網供電。“手拉手”環網接線供電方式能有效提高供電質量和供電可靠性,但環網接線供電方式會產生支線線損統計偏差問題。目前,大多數供電公司利用營銷信息管理系統對配電線路進行線損統計,力求線損統計計算結果的準確性。在營銷信息管理系統中,每個用戶都屬于一個線路代碼,用戶的權限將相應地計算在該線路上。在環網連接方式下,當發生故障時,用戶的負載線路也可以從另一條線路轉移。此時,兩條線路的供電和銷售情況都與實際情況不符,計算出的線損結果會出現偏差。即使這部分功率不大,對線損率的影響仍然較大。為此,本文介紹了通過運營信息與配電信息相結合,加強線損管理的方法,為綜合線損分析提供了有益的思路。
2 配網線損管理的難點
供電企業非常重視線損管理。線損率是衡量供電企業核心經濟技術水平的綜合指標。影響線損率計算的因素很多,如電網和運行管理、線損管理系統、市場營銷管理等,使線損管理工作復雜化,存在諸多困難,主要表現在: 1、10kv 配電網參數數據復雜性強,計算量大,10kv 配電線路覆蓋范圍很廣。變電站、變電站后沿線有多臺不同容量的配電變壓器和支路相連,各支線的參數不盡相同,但一般支線不安裝電能表,這很容易造成線路損失統計的錯誤。2、10kv 配電網運行方式多變。為了提高供電的安全性和可靠性,10kv 供電線路采用環網“手牽手”接線方式進行分段聯絡供電,形成10kv 配電網運行方式。3、在目前的用戶用電管理中,用戶用電數據的抄表和統計只能在抄表日進行,并獲得靜態數據,不利于供電企業掌握實時運行狀況,進行有效的市場營銷管理。4、由于上述用戶電源管理方法,當計量自動化系統不能實現全用戶覆蓋時,不可能實時記錄所有用戶的電源消耗。當出現計量故障等異常情況時,由于缺乏準確的數據,用戶在用電損耗過程中的用電量無法完全恢復。5、目前,線損管理主要采用“四點”管理系統,即分壓、分線、分區、分區管理。這種管理平臺具有多個數據接口,線損計算所需的基本數據需要根據配電網的運行結構和方法手工選擇數據接口來獲取電力數據。此外,其線損管理平臺所要求的對接系統也比較復雜,屬于不同的部門,使得收集到的線損數據偏離。此外,如果系統數據接口出現錯誤,系統運行不能保持穩定,不能進行線損計算。
3 營配信息一體化平臺
通過配電地理信息系統、營銷信息管理系統、生產管理系統、計量自動化系統和調度自動化系統,實現線損管理、營銷信息資源、停電管理與分析、供電計劃分析等業務拓展。供電可靠性管理、配電網管理和規劃決策的信息化統一管理、快速恢復供電。其“一方維護、多方共享”的數據管理機制將線損管理的重點從數據準確性轉移到減少線損分析上。
4 營配一體化對線損管理的意義
4.1 整合配網生產與營銷信息
低壓用戶的拓撲信息將受到搬遷改造工程、10kv 線路調整、配電網檢修和技術改造工程引起的低壓線路變化的影響。配電地理信息系統應用運配一體化技術,可以自動更新用戶的拓撲信息,并將其發布到營銷管理信息系統中,覆蓋和保存原始的拓撲信息。同樣,當低壓家用電表新安裝、改造時,市場管理系統在審核、更新用戶電表信息后,自動將用戶電表的新信息發送到綜合運配系統存儲。利用配電地理信息系統建立的“變電站 -- 10kv 線路 -- 配電變壓器 -- 低壓線路 -- 用戶”全電壓一體化電網模型,可以同時管理分區、線路和變電站區域,更新和維護其 gis 拓撲圖,保證線損數據與配電網運行方式直接相關,實際線損與理論線損一致,便于線損管理。
4.2 營配一體化系統的效能體現
1、在各級電網模型之間建立相同的標準拓撲關系,采用層次分析和層次顯示的方法,實現了完整的電壓等級電網模型、統一的數據、清晰的顯示和方便的操作。該系統不僅可以對不同電壓等級的電網或用戶進行共同分析,上下跟蹤,而且可以對電壓等級、計費單位、線路和站點進行分析和統計,實現無縫連接。
2、根據配電網的電力或負荷數據,計算理論線損,并與統計線損進行比較,以確定網絡結構和運行的合理性,以及供電管理的科學性,了解計量裝置、設備、電源管理、運行方式、理論計算、統計等方面的性能,從而采取更合理的降損措施。
4.3線損理論值與實抄值
綜合分析運配信息集成系統平臺可以有效地集成各種拓撲關系和電力數據,實時計算線損數據,并自動保存到線損管理系統中,通過理論計算模型計算線損的理論值,并與實際讀取的校對值進行比較,分析儀表和電力管理對線損的影響。利用理論和計算的線損結果分析比較各區、分線、分站區的總供電量和供電量,分析比較各變電站母線的功率不平衡率,分配線損率和分級線損率之間的比例分析。當線損值超過標準時,可以為具體分析提供依據。線損計算結果的應用分析可以為電網結構、設備經濟性能等提供反饋,為電網建設和改造提供數據支持。以綜合運配系統平臺為載體,找出配電網自動化存在的不足,進行有針對性的改造。
5 結束語
綜上所述,應用高度自動化、基于信息化的運配一體化系統平臺,可以及時發現線損異常情況,使線損數據實時、客觀,保證線損的準確性和可靠性。在減少線損統計人員工作量的同時,線損管理也是有效的,有利于實施有針對性的降損對策,為供電企業的經濟效益提供更多的保障。
參考文獻
[1]高敏翔. 供基于營配調一體化的臺區線損管理模式探討[J]. 新商務周刊, 2018, 000(017):40.
[2]朱佳瑤. 基于營配調一體化的臺區線損管理模式探討[J]. 百科論壇電子雜志, 2019, 000(019):475.
[3]阮朝徽. 基于營配信息系統實現線損精益化管理的策略[J]. 電力系統裝備, 2018, 000(011):144-145.
國網河北省電力有限公司深州市供電分公司,河北衡水?053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