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志慧 王依軍
當前,隨著常態化疫情防控措施不斷優化,政策效應逐步釋放,我區主要經濟指標降幅逐月收窄,生產需求持續回暖,經濟呈現恢復性增長態勢。今后一段時間,我區經濟形勢依然復雜嚴峻,新冠肺炎疫情在個別地區偶發的風險仍然存在,結構性、體制性、周期性問題交織存在,發展依然具有不確定性和不穩定性。推動我區經濟加快穩定恢復,要在鞏固已有成果的基礎上,按照推動高質量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的要求,在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中,加大“六穩”“六保”落實力度,聚焦問題精準施策,保持經濟平穩運行和社會大局穩定。
當前,全區需求端恢復速度明顯弱于供給端,消費總體弱于投資,投資下滑、消費低迷已經成為影響經濟穩定恢復的重大制約。因此,要牢牢把握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抓住黨中央實施擴大內需重大戰略機遇,發揮優勢、激發潛力,更好融入國內大市場,為自治區推動形成新發展格局探索有效路徑。
要發揮投資的關鍵作用。經過前段時間的努力,全區投資降幅明顯收窄,部分盟市已經實現了由負轉正,但總體形勢仍不容樂觀,“開而不工”現象依然存在,政府投資撬動作用發揮不明顯。今后,要全力推動有條件的項目加快建設進度,爭取形成更多實物量。同時,要尊重客觀規律,在確保項目質量和安全施工的前提下推動項目建設,不能盲目趕進度。投資方向要在傳統“鐵公機”的基礎上,向5G、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領域拓展,圍繞“兩新一大”、生態環境保護、關鍵技術攻關等方面加強項目謀劃和儲備,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挖掘更多新的有效投資增長點。要努力把質量高、效益好、能落地的重大項目納入國家“大盤子”和“十四五”規劃中,爭取支持,強力推進。
要發揮消費的基礎作用。疫情期間,基于網絡數字技術的新業態新模式,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界限,支撐起新型消費的逆勢快速發展,促進了經濟恢復性增長。這些新型消費不僅涉及工業品、農業品,還涉及醫療、教育、旅游、健身等廣泛領域,具有巨大潛力和廣闊空間,像智慧旅游、生鮮電子商務等都在加速崛起,為內蒙古更好融入國內大市場創造了條件。要以新業態新模式為引領,加快補齊基礎設施和服務能力短板,促進線上線下消費加速融合、新型與傳統消費協同共進,努力實現新型消費加快發展。特別是要加快推廣“生鮮電子商務+冷鏈宅配”,借助互聯網平臺拓寬產品銷售渠道,努力使我區的牛羊肉等特色農畜產品銷售到全國各地,更好借助國內大市場釋放消費潛力、拉動經濟增長。
去年以來,全區服務業總體上恢復速度慢于工業,產業恢復進度不均衡。今后,要堅持把做實做強做優實體經濟作為主攻方向,一手抓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一手抓新興產業發展壯大,著力提高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現代化水平。

2020年11月20日,由內蒙古和林格爾新區管委會、微軟(中國)有限公司指導,內蒙古升索科技有限公司主辦,中關村環都綠色發展產業聯盟協辦的“2020科技創新賦能內蒙古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大會”在呼和浩特召開。
要穩定和發展制造業。制造業是實體經濟的基礎,是高質量發展的重中之重。要把穩定和發展制造業作為穩定經濟運行、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依托,引導金融資本加大支持力度,推動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據測算,數字化轉型可使制造業企業成本降低17.6%,可以想見這方面蘊藏著巨大的投資空間。要促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加強工業互聯網平臺體系建設,深化“互聯網+先進制造業”發展,推動制造業加速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
要全力推動煤炭增產保供。保障煤炭穩定供應,直接關系自治區和東三省人民群眾溫暖過冬,要積極調動各方力量,充分挖掘煤炭增產增供潛力,切實保障供電、供暖等民生用煤需求。同時,要統籌應對當前挑戰和長遠發展的需要,堅持“上大壓小、增優汰劣”,大力推進煤炭高效清潔利用,著力提高原料用煤和發電用煤比例,進一步夯實煤炭的兜底保障作用。
要有序推動旅游業復蘇。旅游業是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內蒙古旅游資源豐富,但旅游業發展很不充分,更多停留在“門票經濟”層面,停留在粗放發展模式上。國家鼓勵降低景點門票,而這項政策在內蒙古推行起來卻非常困難。門票降低,景區又缺少其他收入來源,運營維護就會出現問題,造成旅游業一直很難充分發展起來。要徹底轉變思想觀念,時刻牢記“旅游是綜合性產業”,大力發展全域旅游、冬季旅游,精心謀劃高質量旅游項目,全面推進旅游提檔升級。要加強與國內外專業化大型旅游企業合作,豐富旅游產品供給,完善吃穿住行游購娛“一條龍”配套服務,以高質量供給適應和引領旅游新需求。
當前,疫情對企業生產經營的不利影響仍在延續,許多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因訂單缺乏、營業額驟減、資金鏈吃緊等問題面臨較大生存壓力。要及時解決企業恢復生產經營面臨的各種問題,努力在保住市場主體的基礎上,讓它們進一步活躍起來,為經濟穩定恢復增長提供更多活力和動力。
要把減輕企業負擔的政策落實到位。減稅降費讓利是保市場主體的關鍵性舉措,也是當前經濟穩定恢復的重要支撐。要繼續狠抓政策落實,確保各項紓困措施直接惠及市場主體,直接體現到企業賬戶上。要積極搭建政策咨詢服務平臺,幫助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及時了解相關扶持政策信息和申報渠道,努力讓更多市場主體享受政策紅利。
要為企業營造良好營商環境。幫扶企業發展,不能光靠政策和資金支持,還要打造良好的營商環境,為企業厚植發展“土壤”。當前,我區不少企業對政府失信、承諾不兌現、服務不到位等問題反映強烈,營商環境不優已經成為制約我區發展的“沉疴宿疾”。要以開展優化營商環境專項巡視為契機,深入檢視在營商環境方面的差距和不足,強化整改主體責任,抓好整改任務落實,堅決破除制約發展活力和動力的體制機制障礙。要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性、全局性、先導性工作,聚焦堵點痛點問題,有的放矢推進改革,通過營商環境的優化促進微觀活力的釋放、增長動力的提升。
要強化對企業的金融支持。積極主動與金融機構對接,充分運用各類信用信息平臺,加強水電氣、納稅、社保等信用信息歸集共享,為增加普惠金融服務創造條件。讓更多中小微企業享受有效金融服務,需要政府在融資擔保方面發揮更大作用。要大幅拓展政府性融資擔保覆蓋面,推動降低融資擔保業務收費標準,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
發展的根本目的是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要在統籌做好基本民生商品保供穩價的基礎上,突出重點,抓住主要矛盾,切實做好民生保障工作。
要落實就業優先政策。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受疫情等因素影響,當前我區就業形勢十分嚴峻。要千方百計穩定現有就業,積極增加新的就業,促進失業人員再就業,突出做好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進城務工人員和城鎮困難人員等重點群體就業工作。2021年,國家要將失業保險保障范圍擴大至包括進城務工人員在內的城鄉所有參保失業人員,要落實好這項政策,讓更多下崗失業人員基本生活有保障。
要確保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因疫情影響、政策調整等因素,全區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基金收支缺口規模有所擴大,存在支付風險。要在持續擴大養老保險覆蓋范圍的基礎上,有序推進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提高統籌層次,合理均衡各地養老保險基金負擔,盡快實現自治區級統收統支。要建立養老保險基金缺口責任分擔機制,拓寬籌措資金渠道,用好中央調劑資金制度,努力彌補養老保險基金缺口。
要加大民生兜底保障力度。建立健全返貧監測預警和動態幫扶機制,重點監測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易致貧戶以及因疫情或其他原因收入驟減或支出驟增戶,提前采取幫扶措施防止返貧和新的致貧。對生活困難的失業人員及家庭,要按規定及時納入最低生活保障、臨時救助等社會救助范圍。變“人找政策”為“政策找人”,借助大數據篩選等辦法,主動發現困難群眾,及時幫助符合條件的困難群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