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帥麗
(安徽省阜陽市阜南縣張棚幼兒園 安徽 阜南 236300)
學前兒童家庭教育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學前兒童家庭教育主要是指家庭成員的相互影響和教育,狹義的學前兒童則是指在家庭生活中,父母或其他長輩對學前兒童進行的教育和施加的影響[1]。在本文章中所分析的農村幼兒家庭教育是從狹義的層面進行的,通過調查表分析農村幼兒家庭普遍出現的問題,根據這些問題給出解決對策。
筆者一直在農村幼兒園工作,通過問卷調查發現了農村幼兒家庭教育所存在的一些問題,并根據這些問題進行分析。
表1 農村幼兒家庭情況調查表
通過調查發現孩子隨爺爺奶奶生活的占70%,孩子隨母親一起生活的占15%,隨父母一起及姥姥姥爺和其他僅占15%;父母的學歷水平本科及大專以上的僅占5%,高中學歷20%,其余都是初中以下水平;家長對孩子的學習關注占61%,對品德、脾氣、個性等其他方面僅占39%;家長認為“愛孩子”應該理解尊重孩子占30%,盡量滿足需求占20%,對孩子嚴格要求占36%,良好的經濟基礎和其他占24%;家長陪伴孩子的游戲時間總是的僅占35%,有時陪伴占40%,偶爾的陪伴占25%。根據調查表顯示農村幼兒家庭教育存在一些問題,現就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
1.1 留守兒童占比大,第一教育人缺位。調查發現父母忙于外出打工,孩子隨爺爺奶奶在一起生活占70%,隔代教育有優勢但也有很大的局限性,在幼兒養育過程中照顧會比較精細,對幼兒的身體健康成長比較有利,但是老人往往會溺愛孩子,老人的教育觀念也比較落后,這些會對孩子的身心健康產生特別不利的影響。
1.2 重智力開發,輕品德優化。調查發現孩子父母的學歷水平本科及大專的僅占5%,大多都是初中及初中以下水平,家長對幼兒的教育越來越重視,但是由于沒有科學的理論指導,家長也是有其心而力不足。許多家長在“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意識推動下,對孩子過早的進行知識灌輸教育,忽視了孩子個性、品德等其他方面。
1.3 家庭教養態度不一致。家庭成員之間要團結一致,形成一股強大的教育合力,強化對孩子的教育,提高教育的效益。在農村,孩子基本上平時交給老人照顧,老人畢竟溺愛孩子,父母說孩子時老人比較袒護孩子,孩子就會變得嬌氣霸道。
1.4 家庭教育環境有待改善。陳鶴琴先生指出“小孩子生來大概都是好的,到了后來,或者是好,或者變壞,這是環境的關系。環境好,小孩子就容易變好,環境壞,小孩子就容易變壞”[2]。這些環境可想而知對幼兒的危害,家長在平時陪伴孩子游戲時間僅占35%,和孩子交流的少,沒有良好的環境,幼兒的身心發展得不到更好的發展。
2.1 正確發揮老年人在家庭中的作用。在農村,年輕父母都忙于外出打工,要正確發揮老年人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首先,父母要明確自己具有不可替代的教養責任,父母對于孩子身心成長的意義比人們想象的重要得多;其次,父母限制孩子的事情,長輩盡量和孩子的父母保持一致;然后,年輕父母要尊重祖輩,主動與祖輩溝通協調,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應多溝通;最后,老年人多接觸一些新的育兒理念和方法,提高自己科學育兒的水平。
2.2 家長應樹立科學的兒童觀,重視幼兒的全面發展。父母要注意建立理想的親子關系,對孩子,既不能愛護有余,也不能過于嚴厲,要形成民主的教養作風。家長應尊重幼兒的人格和權力,尊重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習特點,多和孩子在一起游戲交流,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實施保育和教育,促進幼兒身心全面發展。
2.3 家庭教育要擁有一致的教養態度。家長對孩子的教養態度要一致,父母對孩子接觸的程度越是一樣,就越有利于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質。家庭成員之間要經常聯系,及時交流信息,一起商討孩子的教育問題,全面準確地了解孩子的情況,以教育的一致性方向為出發點,家庭成員要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形成強大的教育合力。
2.4 創造良好的家庭環境,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家長要創設一個和諧的家庭生活環境,使孩子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的模仿力極強,家長要在孩子面前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家長要以身作則,多陪伴孩子閱讀、游戲、交流,孩子就不會一直玩電子產品。
2.5 家長應主動和幼兒園進行交流,做到家園共育。幼兒園與家庭是幼兒生活與學習的兩個重要的環境,兩者之間相互合作,既有利于幼兒的成長與發展,也有利于幼兒園的教育工作[3]。家長要認識到家園合作的重要性,積極參與幼兒園的教育活動。幼兒園多舉辦一些讓家長參與的活動,家長積極參與,了解幼兒園的教育內容與方法。
幼兒時期是人一生發展的重要時期,家庭環境對幼兒的發展影響最大,它是塑造孩子健康人格第一環境,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要以身作則,樹立科學的兒童觀和教育觀,為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氛圍,讓孩子的身心得到更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