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彥春
(山西省盂縣教學研究室 山西 盂縣 045100)
新課改推進以后,以往教學中積攢的教學問題逐漸凸顯,其中主要是傳統教學模式的不足之處。傳統的教學模式,以教師作為教學主體,學生長期處于被動受教狀態,無法發揮自身的自主性,使得主動思考能力無法有效發揮,學生只能接受教師灌輸的知識,使得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學習興趣受到抑制。對此,教師必須更新教學觀念,創新教學方法,以學生為主體,將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落到實處。
學生思考是一個比較復雜的過程,學生在思考的時候不僅需要智力方面的內容,還需要非智力方面的內容,沒有這兩方面的內容就不是完整的思考。而興趣能夠讓學生真正融入到思考的過程中,只有讓學生對于小學數學產生興趣,學生才會更好地投入到思考之中去,學生才會更容易感受到思考的快樂。培養學生學習小學數學的興趣不僅僅可以讓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得到更大的提升,還能夠讓學生在思考的海洋里盡情暢游,從而提高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
例如,老師在教學生認識鐘表的時候,如果只是單純的告訴學生時針、分針和秒針以及轉動的特點,那么學生是沒有多大興趣去學習的。小學生都很期待下課的時間,所以老師可以把鐘表的內容與上下課結合起來,告訴學生鐘表的指針在哪個位置的時候是下課,指針在哪個位置的時候是上課,從而增強學生對于鐘表的興趣,這樣學生也就能夠更容易認識鐘表。
在對學生進行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過程中,讓學生學習獨立思考也是最關鍵的環節。針對這種情況,在實際教學環節中,不僅需要對教師的提問進行關注,同時也要在構建教學氛圍的過程中,鼓勵學生進行積極思考,也勇敢提出自己的想法或是疑惑,只有在傳統思維禁錮和書本束縛下走出來,才能為學生提供更多展現自我的機會,這對于學生的深層思考也將起到有效幫助作用。比如在對“長方形、正方形的認識”教學中,教師可以對學生提出幾個問題,讓學生用尺子對長方形、正方形的各個邊長進行測量,通過這種方式得出結論:長方形對邊相等,正方形四個邊長都是相等的。在這一環節中,教師可以發現,很多學生都想表達些什么,但是很多學生并不能將問題進行有效提出,這時教師就可以用溫和的語氣對學生進行鼓勵,讓學生勇敢表達自己的看法或是問題,通過此種方式將主動權交還給學生,這對于學生發言也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在這一過程中,一些學生提出,對于正方形和長方形的特點并不用借助尺子,用最簡單的對折辦法也可以對其性質進行理解。在這種相對輕松的學習環境和狀態下,學生不會受到教材或是標準答案的影響,而是更有效的實現對學習主動性的充分激發,學生在這一環節中可以將所學的知識與生活經驗進行充分結合,通過對知識的整合和梳理,學生才能更好的學會思考,為學生思維習慣的養成提供有效幫助。
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在較為關鍵的成長發育階段,針對數學課本中的概念及理論等都無法依靠自主探索的方式進行有效的理解,基于此,教師便可以通過將課本中的各種數學知識和學生所了解的一些生活知識加以有效結合,促使其可以經由各種趣味性及生動性較強的生活現象,更好地吸收和記憶數學知識。如此一來,既有助于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目標良好的體現出來,從某種程度上來講,也有利于促進教學的整體實效性大幅度提升。
例如,在引導學生學習《平行與相交》一課時,教師便可以通過相應的多媒體教輔工具,例如幻燈片等,在課堂中為學生展示火車的軌道、馬路上的斑馬線等圖片,同時向學生提出問題:“通過觀察這些生活中的直線,你們認為它們之間都存在怎樣的關系?”此時有學生回答:“圖片上的直線都是不交叉的。”隨后,教師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進行思考,再提出更深入的問題,進而導入新課內容:“同一個平面中,如果存在兩條相互平行的直線,那么其中一條則為另一條直線的平行線。”經由合理應用上述手段的方式,教師從學生的生活角度出發,經由合理提出問題的方式,對學生進行由淺入深的引導,促使其根據生活現象探究和分析相應的學習內容,此類將知識回歸于生活的方式,對促進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及探究意識提升均存在積極影響。
小學數學教師在教授學生數學知識的基礎上,還應當幫助學生有條理、系統地學習,從而建立獨立思考的思維能力,通過循循善誘的引導來提升學生的創造力和想像力,以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來促使學生主動提問,再由教師耐心地解答從而使學生所學的知識得到升華。教師要做到這一步就需要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做到以興趣為導向,讓學生主動思考,以問題為線索,引導學生進行思考,以疑問為途徑,教會學生獨立思考,以鼓勵為手段,讓學生愛上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