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本刊記者 陳向國

“我國‘碳達峰、碳中和’任務非常艱巨,要求會更加剛性。”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司長李高在3月20日舉辦的2021(第十二屆)中國鋼鐵發展論壇上表示,鋼鐵行業作為我國經濟發展重要支撐產業和碳排放重點行業,應強化對碳減排的共識,將挑戰轉化為自身高質量發展動力。
據悉,鋼鐵行業在我國制造業31個門類中碳排放量最大,粗鋼產量占全球粗鋼產量一半以上。李高在上述論壇指出,鋼鐵行業要以國家“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為導向,統籌謀劃目標任務,科學制定行動方案,推動行業碳排放盡早達峰。
工業和信息化部近期也釋放了繼續嚴管鋼鐵行業的信號。據工業和信息化部網站消息,工業和信息化部今年將制定出臺更加嚴格的鋼鐵行業產能置換實施辦法,完善產能信息預警發布機制,實施產能產量“雙控”,組織開展鋼鐵去產能“回頭看”,逐步研究建立以碳排放、污染物排放、能耗總量等為依據的產量約束機制。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產業司3月19日主持召開鋼鐵、有色金屬、建材行業碳達峰工作研討會,圍繞科學制定重點行業碳達峰方案、推進產業低碳轉型、提升能源利用效率等方面進行交流。會議提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將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確定為八大重點任務之一,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對做好這項工作的高度重視。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將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抓緊研究出臺相關政策措施,組織相關部門積極編制碳達峰方案,積極推動相關行業綠色低碳轉型和可持續發展。一是研究制定鋼鐵、有色金屬、建材等行業碳達峰方案,助力實現國家“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二是結合傳統高耗能行業實際,抓緊抓實行業自身潛力,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結構優化;三是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推動能源資源高效配置、高效利用。
在中國工程院院士殷瑞鈺看來,我國鋼鐵行業經過幾十年的發展進步,在噸鋼耗能與碳排放量上已經處于國際先進水平,粗鋼產量巨大造成了全行業碳排放總量仍然較大。而與高位震蕩上行的粗鋼產量相比,鋼鐵行業利潤率提升卻相對乏力。如何進一步脫碳、減量、增效?空間有多大?著力點在哪?這些是鋼鐵行業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繞不過的問題。
“不要孤立地看待‘碳達峰、碳中和’。”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會長李毅中指出,“碳達峰、碳中和”事關調整優化產業結構、能源結構、產品結構,牽動著國民經濟高質量發展。
李毅中的觀點在鋼鐵行業體現尤為明顯。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以高爐—轉爐為主的流程結構、行業集中度不高、高端綠色產品供給不充分等能源、產業、產品結構性問題都是影響鋼鐵行業“碳達峰、碳中和”的因素。反過來看,低碳發展也將倒逼鋼鐵行業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高質量發展。
“要冷靜看待當前鋼材消費高增長,國家提出壓縮粗鋼產量,就是要求鋼鐵行業切實轉變發展理念,從高速增長轉移到高質量發展軌道上來。”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副會長駱鐵軍表示,無論是控產能、還是減產量,目標都指向形成更高水平的供需平衡,這既有利于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也有利于鋼鐵行業轉型升級。早在今年2月,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發布倡議書,呼吁鋼鐵行業努力在“十四五”期間提前實現碳達峰。鋼鐵企業積極響應,從寶武集團、河鋼集團、鞍鋼集團等多家鋼鐵企業近日發布的2021年經營計劃中可以看到,“碳達峰、碳中和”已成為企業發展關鍵詞。
“鋼鐵行業正在加快研究碳達峰及降碳行動方案,包括推動綠色布局、節能及提升能效、優化用能及流程結構、構建循環經濟產業鏈、應用突破性低碳技術、加強制度建設和政策體系支撐等內容。”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總工程師李新創說,鋼鐵行業將是率先落實“碳達峰、碳中和”的重要行業,地方落實碳達峰的關鍵環節,搶占技術創新制高點的重要領域。

鋼鐵行業提前實現碳達峰,具體怎么干?3月20日,在由中國工程院管理學部和冶金規劃院共同主辦的2021(第十二屆)中國鋼鐵發展論壇上駱鐵軍給出了答案。
其一,鋼鐵行業要保障“控產能不增,保有效供給”。當前鋼鐵行業的高產高效不僅為行業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基礎,也支撐了國民經濟發展,鋼鐵行業要從高速增長轉移到高質量發展軌道上來。如何從高速增長轉移到高質量發展?一是要提高思想認識,積極貫徹落實國家政策。國家提出的無論是去產能,還是限產量,是國家經過全局平衡后做出的戰略抉擇,這不僅對全局有利,對鋼鐵行業也有益處,有利于保持資源供需平穩、有利于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有利于鋼鐵行業高質量發展和轉型升級。二是要重新認識進出口,發揮好進出口調節作用,在保持高附加值產品出口的同時,減少一般產品出口,增加鋼坯、廢鋼等初級產品進口。
其二,鋼鐵行業要率先做出行動,抓超低排放,尋低碳路徑。“鋼鐵行業作為制造業31個門類中碳排放量最大行業,有責任也有義務盡早實現碳達峰。近期,生態環境部到唐山突擊檢查發現個別企業不顧重污染應急響應要求,高負荷生產,不落實減排要求,甚至生產記錄造假,給鋼鐵行業敲了警鐘。企業追求效益最大化固然重要,但以犧牲生態環境換來的效益決不可取。如果這種弄虛作假的現象止不住,鋼鐵行業的形象和信譽必將遭受嚴重損失。全行業多年來為了改善行業形象付出很大努力,決不能在“碳達峰、碳中和”這場硬仗上拖后腿。”駱鐵軍說,鋼鐵行業要努力在“十四五”期間提前實現碳達峰。要實現此目標,一是要從鋼鐵產量下降入手。二是推動低碳冶金等變革性技術研發。三是希望政府出臺相應政策,有序發展電爐短流程工藝。四是提高高強度鋼材的應用,研究推進四級以上螺紋鋼的使用取代三級螺紋鋼。
駱鐵軍表示,中國鋼鐵已經到了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階段。鋼鐵行業要行對標挖潛,穩企業效益,促進行業良性發展,不僅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也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要前提。2021年是“十四五”規劃起步之年,也是國資委開展對標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動有序推進實施的關鍵之年。鋼鐵行業面臨進口原燃料價格居高不下、盈利水平下降的經營風險。因此,鋼鐵行業要繼續眼睛向內,通過對標挖潛,推進管理體系和管理能力建設,補齊短板,提升管理水平,應對國際國內新環境的挑戰,實現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