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詹書品(江西省鄉村振興發展中心)朱國才 陳詩偉 (江西省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目前,江西省長江干流江西段、鄱陽湖和35個水生生物保護區已實施全面禁捕。面對禁捕后執法監管的新形勢、新任務、新變化,全省各級漁政管理部門認真履職、攻堅克難,創新“四項機制”,強化禁捕執法監管,禁捕水域秩序良好,漁區社會穩定向好。
我省織密監管網格,健全值守制度,強化巡查監管。一是開展水面巡邏。省政法委牽頭,組織公安、農業農村、交通、水利、林業等部門在鄱陽湖中心蛇山島聯合執法駐守,常態化開展水上巡查。建立24 小時執法巡航巡查值守制度,屯兵一線、立體布控,對非法捕撈始終保持高壓嚴打。二是實施監控巡查。建設1 個省級、2 個市級、5 個縣級“智慧漁政”指揮中心,充分運用高清攝像、雷達監控等現代技術,豐富巡查方式、提高巡查效能。組織專人通過智慧漁政指揮系統,每天開展線上巡查3 次以上,發現可疑目標及時聯動巡航船隊。三是組織空中巡航。聯合公安部門警務航空支隊,定期運用固定翼無人機對鄱陽湖、長江等重點水域進行無死角航拍。
一是聯合開展明察暗訪。聯合公安、市場監管等部門開展“清江清湖”等專項行動,組織各級禁捕辦干部對禁捕水域、交易市場、餐飲場所采取不定形式、不定時間的明察暗訪,及時發現問題、及時反饋、及時整改。二是全面銷毀非法漁具。針對漁具店、電商平臺、制造企業,開展專項整治,嚴肅查處非法制造和銷售禁用漁具等違法行為。三是清理取締“三無”船舶。聯合交通廳、公安廳、水利廳、工信廳、市場監管局印發《全省涉漁三無船舶清理整治工作方案》,清理查處“三無”船舶,集中統一管理自用船舶。四是有效推進行刑銜接。建立完善移送機制,加快案件偵辦效率。成立鄱陽湖、長江干流江西段及“五河”等7 個流域環境資源法庭,打破行政區劃,實現地域管轄全覆蓋。
一方面,省級建中心、強支撐。省農業農村廳單設執法監督處,統籌指導全省漁政執法監管。在本輪事業單位改革,精簡合并機構的大環境下,省委、省政府從禁捕退捕和水生生物保護工作大局出發,在省農業農村廳新成立的鄉村振興發展中心,設立法治促進處,承擔行政執法線索收集、移交及法律糾紛調處等職責;批準新成立江西省水生生物保護救助中心,負責禁捕退捕、水生生物保護救助及漁政執法等工作的研究指導,助推我省水生生物資源養護工作邁入一個新的時代。另一方面,市縣設支隊、強保障。聯合省委編辦印發《關于加強禁捕水域市縣漁政執法隊伍建設的意見》,按照“六有”要求,在鄱陽湖區9 個重點任務縣單設執法支隊、增加執法力量,其他重點水域市、縣農業綜合執法隊伍中漁政執法人員不少于三分之一。省級財政還專門拿出3200 萬元用于強化漁政執法船艇、無人機、高清視頻等裝備建設,改善基層漁政執法裝備水平,提升禁捕水域執法管理能力。
進一步強化宣傳效果,開展了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積極營造“不敢捕、不能捕、不想捕”的社會氛圍。一是媒體宣傳造氛圍。依托主流媒體、地方廣播、微信公眾號、抖音快手等各類媒體進一步加大禁捕退捕工作宣傳,并在全省各級廣播電視播出機構展播禁捕退捕公益廣告,全力營造“水上不捕、市場不賣、餐館不做、群眾不吃”的良好氛圍。二是進村宣傳搶時機。充分利用春節返鄉契機組織干部入戶宣傳,在禁捕水域關鍵點位、顯著位置布設禁捕警示標牌,在傳統漁區漁村重要水域出入地掛橫幅、貼標語。并在今年春節前夕,加緊印制宣傳海報5 萬余份,分發至全省各地,廣泛宣傳禁捕政策、舉報獎勵。三是以案釋法強震懾。創新開展巡回法庭進漁村活動,建立起協調配合、聯通互動的多元治理機制。將流動法庭直接“搬”進漁村,公開審判非法捕撈犯罪嫌疑人,以最直接的形式強化法律宣傳,提升法律震懾作用。
為始終保持對非法捕撈嚴打高壓的態勢,我省將持續發力,一是進一步建立健全禁捕水域執法監管長效機制,完善涉水執法部門會商督辦、執法聯動、信息共享等協作制度,強化監督檢查、加大打擊力度,形成執法監管合力。二是督促各地強化禁捕水域漁政執法隊伍、巡護組織和裝備能力建設,完善禁捕水域網格化管理,構建縱向到邊、橫向到底、水陸結合、區域協同的禁捕執法新格局。三是加強執法人員培訓、規范執法行為,建立一支政治堅定、能力過硬、作風優良的漁政隊伍,為長江“十年禁漁”提供堅強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