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劉安華(安福縣農業農村局)
安福縣夯實農業基礎,通過大力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17.11 萬畝,成功舉辦全省高標準農田建設現場推進會,并連續三年獲全省績效考評一等獎;主要農作物耕種收機械化率達75.48%,糧食總產持續穩定在6.7 億斤以上;8 大生豬生態循環養殖小區全部投產,生豬年出欄30.44 萬頭、存欄近30 萬頭。調優產業結構。圍繞全省農業結構調整九大產業發展工程,在原有井岡蜜柚、高產油茶、有機蔬菜等八大富民產業的基礎上,進一步優化結構,確立構建“2+2+N”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即打造井岡蜜柚和特色竹木兩大主導產業,壯大有機菜葉和特色中藥材兩大優勢產業,提升多個傳統產業。截至目前,累計新增特色富民產業擴種面積超45.46 萬畝,其中特色竹木15.69 萬畝,煙葉12.73 萬畝,綠色水稻6.54 萬畝,井岡蜜柚3.99 萬畝,有機茶葉、有機蔬菜、高產油茶、特色中藥材等6.51 萬畝。培育新型主體。成功培育省級農業龍頭企業8 家,省級農業現代科技示范園2 個,全縣累計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644 個、家庭農場816 個,發展縣級以上示范社19 個,縣級以上示范家庭農場23 個,新型經營主體蓬勃發展。
安福縣統籌推進美麗鄉村建設,高標準實施1741 個美麗鄉村基礎點建設,打造縣級精品點16 個、鄉級精品點60個,實現了全部“掃一遍”;深入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達96.54%,農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率穩定在98%以上,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穩步推進,全縣80%以上的村莊達到國家清潔村莊評估驗收標準,獲全省美麗宜居示范縣稱號,并成功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
首先是強化制度設計。安福縣嚴格對照全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和美麗宜居示范縣工作目標,開展村莊清凈整潔、農村生活垃圾治理、農村污水治理、農村“廁所革命”、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四好農村路”省級示范縣創建、村莊規劃編制、農村產業提升等8 大專項整治行動,并實行工作督查評比、考核獎勵2 項機制,構建起“1+8+2”工作體系。
其次突出重點整治。該縣聚焦垃圾治理、農村改廁、污水處理等突出問題,開展“四拆三清二改一管護”攻堅行動,截至目前,已累計拆除危舊房5651 棟、面積97536 平方米,殘垣斷壁7525 處,旱廁8426 個,亂搭亂建8611 處,清理農村生活垃圾87 萬噸、水塘2924 口、溝渠2298 公里。結合村莊產業類型、文化底蘊、建筑風格、交通位置等實際,突出秀麗樟鄉“福文化”特色,形成瓜畬新安等“產業福村”、橫龍石溪等“生態福村”、寮塘江蔭塘、甘洛三舍等“耕讀福村”。
安福縣突出抓好農村思想道德建設,堅持教育引導、實踐養成、制度保障三管齊下,深入開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中國夢的宣傳教育,大力弘揚井岡山精神,積極引導全縣公民注重家庭建設、家教傳承和家風培育,評選表彰了“十大公民”等活動,形成健康向上的精神風貌。深入實施各類文化科技惠民工程,通過開展“文化下鄉、送戲下鄉”和“崇尚科學、破除迷信、拒絕邪教”等宣傳活動,結合提升社會公共安全感和滿意度工作的不斷深入和拓展,大力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現了農村精神文明和脫貧攻堅相互支撐、相互促進的良好態勢。
同時深入開展移風易俗行動,發揮村規民約、紅白理事會等作用,堅決遏制大操大辦、天價彩禮、人情攀比等陳規陋習。深化農村殯葬改革,引導群眾大力弘揚時代新風,自覺抵制封建迷信等腐朽文化的侵蝕,農村公益性墓地覆蓋率、紅白理事會覆蓋率等實現“五個100%”。
安福縣以加強村級黨組織、帶頭人隊伍和黨員隊伍建設為重點,扎實推進抓黨建促鄉村振興、促脫貧攻堅等工作,推動了農村基層黨建工作全面提升、全面過硬。扎實推進村級黨組織標準化建設,全面向貧困村、軟弱渙散村和集體經濟薄弱村黨組織派駐第一書記,全縣農村基層黨組織活力得到了進一步增強。創新基層管理體制機制。完善“一門式辦理”“一站式服務”的鄉村便民服務體系。加大農村普法力度,全力提高農民法治素養,增強了基層干部法治觀念、法治為民意識。建立健全基層司法調解等糾紛調處機制,基層矛盾糾紛逐年減少,全縣社會公共安全感和滿意度得到明顯提升。建設平安和諧鄉村。大力推進農村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和“雪亮工程”建設,實現了空中有監控、地面有巡邏、重點部位有技防的防控網絡。深入開展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嚴厲打擊農村黑惡勢力、宗族惡勢力,嚴厲打擊黃賭毒盜拐騙等違法犯罪,全縣鄉村治安環境實現了進一步好轉。
安福縣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最大政治責任、最大民生工程來抓,大力開展“春季整改、夏季提升、秋冬鞏固”三大攻勢,嚴格按照“兩不愁三保障一安全”標準,開展“十個掃一遍”專項行動,推動“八個一”措施落地見效。全縣整改工作方案三類問題清單共計74 個問題細化為120 條整改措施,已全部整改到位。創新產業扶貧模式,堅持以產業扶貧為主導,積極創新“一領辦、三參與”產業扶貧模式,出臺《安福縣貧困戶發展產業獎補辦法》,鼓勵發展種植、養殖等富民產業幫助貧困人口脫貧致富,扶持壯大516 個扶貧新型經營主體,輻射帶動2530戶貧困戶發展特色富民產業。促進農民持續增收。堅持把就業創業作為農民增收主渠道,全力加強職業技能培訓,多渠道促進全縣農村勞動力就業創業。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以村集體資源資產資金參與產業發展,積極爭取到400 萬元壯大村集體經濟資金,成功探索出盤活資源增收、產業發展強村、異地置業兜底等途徑,全面消除村級集體經濟空殼村,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基本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