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楊洋(本刊記者) 黃國東 張會國(高安市農業農村局)
軍人出身的袁鐘,正直開朗,有軍人吃苦耐勞的精神和堅韌不拔的毅力。辦企業很辛苦,也遇到過很多困難,但他從沒想過放棄,扛著壓力一路走到現在。如今,他創辦的江西瑞龍藥業有限公司,歷經5年,已是一家省級龍頭企業。團隊從最初的30 多人,發展到現在的100 多人。
瑞龍藥業成立于2015 年,是高安市首家中藥藥品生產企業。該企業集中藥材種植和中藥飲片生產為一體,近萬畝的種植基地里,種滿了黃梔子、金銀花、枳殼、白花蛇舌草、益母草等地產藥材,以“老福山”為品牌的中藥飲片、中藥原輔料藥材、中藥養生花茶、中藥保健食品、中藥粉劑、中藥進出口食品、保健品等各系列產品,銷往全國各地。
袁鐘說,辦企業需要靠產品質量求生存,問市場要效益。企業想走高質量發展之路,需要科研支撐,每年的科研投入都在遞增,不僅有自己的科研團隊,還與科研院所合作,與省科技特派團簽訂了富民強縣工程選派三方協議,專家定期來企業指導,依靠科技智囊團,公司生產效益逐年提高。
瑞龍公司牢牢把握國家和省、市促進中醫藥產業健康發展的重要機遇,充分發揮贛西地區豐富的藥用植物資源優勢,種植特色中藥材,重點發展黃梔子、金銀花、艾葉等主要品種的種植及加工。以全面提升贛西地區中藥材產業發展規模、質量、效益和市場競爭力為目標,加快推進贛西地區中藥材產業科學、有序、合理發展。
在推動中藥產業發展中,瑞龍藥業有限公司創新發展模式和機制,摸索出了一條快速發展之路。公司鼓勵農民利用山地、旱地種植中藥材,且通過專業協會或合作社開展聯戶種植,實行統一品種、統一肥料、統一標準、統一品牌、統一銷售“五統一”,所得收益按照股份或協議分配,提高農民生產組織化程度和規避市場風險的能力。
瑞龍公司引導農戶通過土地入股模式,實施中藥材基地建設,對于有承包意愿的農戶,由企業提供種苗和技術支持,再回購他們種植好的中藥材,實現利益共享。積極招商引資,吸引外資及其它社會資金參與中藥材產業的發展。
公司通過集體或個人所有的連片丘陵崗地、荒山荒地的土地使用權流轉,實行規模種植和開發,提高集約經營水平。在用工方面,優先考慮當地農工,增加屬地農民務工收入。企業在苗木使用、精細栽培管理、精深產品研發等方面加大投入,建立中藥材產業科技園,實現資源培育基地化、經營管理集約化、生產加工一體化。
秉承高起點、高要求、高標準、高質量的建設方針,瑞龍藥業建立了完善的質保體系及全面質量管理體制,建有符合GMP 標準年產4000 余噸的中藥產品生產線,1800 平方米的倉儲中心以及600 平方米質量檢驗中心。
硬件完善了,軟件也要跟上。
公司加強相關技術培訓、建立技術服務體系。抓好中藥材示范基地建設,輻射帶動農民推廣新品種,學習新技術,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加強科技推廣體系建設,通過舉辦培訓班、現場指導、開辦農民夜校等形式,推廣中藥材種植管理技術。依托陽光培訓工程、農民技能培訓、創業培訓等培訓資源,每年培訓藥農不少于200 人次。
同時加強種植板塊,建立中藥材示范基地。企業農業科技示范園等中藥材種植板塊,開展中藥材規范化種植、設施育苗、優新品種的引進、試驗示范,不斷提升中藥材種植的科技水平。重點打造建設公司的梔子花、金銀花、艾草等中藥材示范基地。
人才是本。公司積極引進行業領軍人才。通過科企合作的方式引進高科技人才,發揮其在農產品精深加工、技術研發、市場推廣等方面優勢,助推企業轉型升級和帶動地方綠色農業可持續發展。成立科企合作基地,設立科研工作站,在重大項目研發、高層次人才培育、科技合作交流等方面搭建新的平臺。
公司始終秉持“綠色農業、科技農業、品牌農業”的發展理念,以科技創新為先導,學習先進的管理經驗,建立從農副產品生產—加工—配送與銷售一體化模式,減少流通環節,降低流通成本;同時為確保基地中藥材產品達到綠色食品標準,公司在中藥材基地建立了中藥材質量檢測及追溯系統、水肥一體化設施,并嚴格按照綠色中藥材質量標準操作規程進行生產,并采取“五統一”的經營模式,力爭確保基地中藥材產品100%達綠色食品標準。
同時堅持以“引領行業標準,建設健康藥品”為服務理念,通過現代物流配送方式和現代企業經營理念來實施品牌戰略,開發了對外線下實體直營、線上網絡銷售方式,完善了對內管理規范、運作高效、服務快捷體系,從而帶動綠色農產品加工、倉儲、運輸配送等相關產業全面發展,力爭在未來3~5年打造成為贛西地區領先的三產融合發展標桿。通過面向市場,依靠科技,發展訂單種植,推進中藥材產業發展及加工,把中藥材種植產業培育成為富民的主導產業、強市的支柱產業、可持續發展的生態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