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國東 黃旭 陳繼龍 張會國 陳蕾(高安市農業農村局)
按照宜春市富硒開發的總體要求以及高安豐富的富硒土地資源現狀,高安市抓住時機,狠抓富硒基地建設,大力發展富硒產業,帶動富硒農業發展。在全市富硒區域,主抓以龍頭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大戶等經營主體的富硒農產品生產及實行精深加工,提升富硒農業發展,促進鄉村振興。
高安市是2004 年江西省地質調查富硒土壤面積最大的縣市之一,富硒土壤總面積568.91 平方公里,約占全市國土面積的四分之一。其中耕地面積27.9 萬畝,山地30.6 萬畝(其中林地17.5 萬畝),水域8.64 萬畝,道路、村莊等18.2 萬畝。經檢測,富硒土壤中硒含量在0.4 ㎎/㎏~3.0㎎/㎏,非常適宜種植富硒農作物。富硒土壤主要集中在市域的中南部以及東北部地區,主要分布在筠陽街道、荷嶺、上湖、黃沙崗、新街、八景、獨城、太陽、建山、田南、相城、灰埠、村前、祥符、大城等15 個鄉鎮(街道)的92 個行政村。
高安市按照“主導產業突出、多產業并行”的發展思路,提出“高安農產品、富硒大品牌”的發展目標。重點打造南部富硒大米產區、中部富硒蔬果產區、北部富硒畜禽產區,通過三大產業板塊聯動發展,推進高安市形成富硒農業生態化、集約化、標準化發展格局。高安市“十四五”規劃產業布局中,計劃新增開發富硒農作物基地面積5萬畝,富硒基地面積達25 萬畝,富硒農產品產值達39 億元,培育骨干龍頭企業5 家以上,引進投資5000 萬元以上的外資企業2 家以上。
高安市印發了《中共高安市委辦公室 高安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成立市富硒產業發展工作等領導小組的通知》文件,明確了市委書記、市長任組長,分管農業的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長任副組長,市發改委、市財政局、市農業農村局、市林業局、市人社局、市水利局、市自然資源局、市民政局、市工信委、市科技局、市商務局、市市場監督局為成員單位。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市農業農村局,具體負責全市富硒產業發展的組織協調、督促指導和日常管理等工作。各鄉鎮(街道、墾殖場)、有關部門也成立了相應的組織領導和辦事機構,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和協調落實并搞好服務。
市政府會同中國農科院專家組編制了《高安市生態富硒現代農業發展戰略規劃》,從生態富硒現代農業發展基礎、SWOT 發展分析、指導思想與發展目標、分區布局與發展方向、富硒現代農業科技園區規劃、富硒產品精深加工物流園區規劃、生態富硒現代農業產業發展規劃、服務體系建設及發展保障措施等11個方面作出了較為詳細的規劃設想,為高安市發展富硒農業、打造富硒農產品基地指出了發展方向。
該市堅持“優勢產業為主、特色產業為輔”的發展原則,重點建設一批有規模有標準的富硒水稻、富硒蔬菜、富硒畜禽示范基地,輔以富硒茶葉、富硒水果、富硒中藥材、富硒茶油等。建設一批連片面積1000畝以上的富硒農產品生產種植基地、涉硒企業總產值在5000 萬元以上和富硒農產品產值在2000 萬元以上的富硒精深加工示范基地。通過示范基地建設,帶動全市富硒區農產品種植科學有序發展。
高安市鼓勵引導涉硒企業擴大規模、股權重組,力爭用兩三年時間打造出一批在全省、全國有一定影響力的產業龍頭,擴大富硒農業招商范圍,吸引國內外知名企業來高安投資開發天然硒資源。在全市富硒區域,主抓以龍頭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的富硒農產品生產基地經營主體建設。積極引進一批投資億元以上的富硒產業項目。重點吸引科技龍頭企業參與富硒農業開發,鼓勵涉硒龍頭企業健全完善與農民的利益聯結機制,培育一批種養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參與富硒農業,實現農戶與富硒農業發展有機銜接,促進農民增收。
通過“硒+N”的發展模式,高安市積極推廣“硒+種植(養殖)”“硒+加工”“硒+康養旅游”等新業態,開發富硒農業功能,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完善利益鏈,實現富硒產業融合發展;促進富硒龍頭企業實施農產品產地初加工、農產品精深加工,提高富硒農產品附加值;推廣富硒龍頭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的經營模式,引導組建富硒農業產業化聯合體,擴大生產經營規模。同時大力推行硒+休閑農業及鄉村旅游,帶動富硒區農民通過硒產業,實現增收致富,促進富硒農業產業融合發展。
根據全市土壤富硒及農產品的分布情況,高安市加強企業對生產的農產品硒含量情況進行常態化檢測,強化富硒農產品標識認證,完善標準標識監管機制,杜絕亂打富硒標識,維護富硒品牌信譽與權威。整合現有富硒品牌,統一打造高安富硒公用品牌,提高富硒產品的市場占有率,讓綠色、富硒、有機成為高安市農產品的代名詞,發揮富硒品牌效應。通過申請專利、集體商標、地理標志保護等措施,對富硒產品和技術進行全方位的保護,打造一批高安特色品牌產品。
該市主動與國內外科研院所、大專院校建立緊密的科研合作關系,廣泛吸納專家和科研人員到高安市開發富硒產業,構建科技支撐體系和富硒農業產業創新體系。建立高安市富硒資源開發監測中心,制定全市富硒區域土壤和富硒農產品進行高密度監測。試驗推廣農殘降解和重金屬降控技術。通過大數據,建立系統的硒資源、檔案,為富硒產業發展提供科學依據。
搭建平臺,引入資金,營造氛圍,是高安市發展富硒產業的又一成功做法。該市加強富硒產業宣傳和推介,出臺政策,扶持和培植一批富硒農業企業做強做大,通過招商引資引導更多的企業入駐高安開發富硒產業。引進浙江白茶加工企業——高安市錢盛茶業有限公司,在該鎮下坊等行政村種植富硒白茶、黃金芽等5000 余畝;引進廣豐馬家柚種植加工龍頭企業——高安市金輝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投入資金3000 余萬元開發馬家柚面積3000 余畝,生產富硒馬家柚;引進深圳市億軍建材貿易有限公司在太陽鎮開發富硒水果種植加工及休閑觀光旅游項目,總投資達1.1 億元等;還大力發展富硒油茶產業,實行油茶產品精深加工。
該市通過采取公司+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以及發動農戶及社會力量開發種植,打造國家級標準富硒農產品種植基地。整合農業農村、林業、自然資源、扶貧、水利、科技等有關項目資金,大力扶持富硒產業種植基地和加工發展。同時加大信貸支持力度,積極搭建融資平臺,大力推進“財政惠農信貸通、科貸通等”融資惠農工作,優先傾斜富硒產業種植和加工。積極爭取包括抵押貸款在內的符合富硒產業種植特點和加工的多種信貸模式融資業務,廣泛吸引企業、金融機構、社會團體、個體老板等社會資金投入,建立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社會投入模式。
該市對新造富硒產業種植和加工基地的土地使用權流轉,相關部門優先辦理權屬變更登記,符合政策的基地優先列入相關項目。并且制訂產業發展政策,將富硒產業種植列為全市重點支持的農業優勢產業。大力扶持富硒產業種植和加工企業,加快技術改造和工藝設備更新,提升市場競爭力。
目前,高安市富硒開發工作取得很大的成效,已開發富硒土壤面積19.23 萬畝,其中優質水稻種植15.1 萬畝;已建千畝以上的富硒農產品種植基地20余個,富硒基地主要分布在田南、建山、相城、灰埠、黃沙、村前、華林、石腦等鄉鎮,主要富硒農作物有水稻、茶葉、花生、水果、菊花、紅薯等二十余種,培育了盛發糧油、江西谷物源等兩家骨干龍頭企業,申報了三家富硒龍頭企業。富硒農作物產值和經營主體增加,目前該市開發的富硒農作物有水稻、茶葉、蔬菜、水果、油茶、紅薯、花生、肉牛及中藥材等,農業種植加工業產值30.1656 億元,富硒農產品產值28 億元,富硒經營主體近30 家。其中開發主體主要包括省級龍頭企業:高安市盛發糧油有限公司、江西贛西糧倉發展有限公司、江西瑞龍藥業有限公司及江西谷物源食品有限公司等7 家;市級龍頭企業有高安市華林寨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高安市領軍牧業有限公司、高安市錢盛茶業有限公司等8 家;農業合作社有江西省益農果業專業合作社、高安市綠嘉緣農產品專業合作社等9 家;培育骨干龍頭企業3 家;此外還有家庭農場和種植大戶等。在宜春市富硒農產品評選活動中,江西谷物源食品有限公司和北京二商(江西大觀樓)食品有限公司兩家企業獲最具發展潛力獎,高安市盛發糧油有限公司獲優秀獎。江西寶嘉生物發展有限公司等六家企業成功參加宜春市政府組織的成都富硒招商引資推介會。截至目前,又有高安市盛發糧油有限公司、高安市裕豐農牧有限公司、江西贛西糧倉有限公司、江西瑞龍藥業等近三十五家農產品生產企業的50 余種農產品送樣檢測含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