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榕
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福州兒童醫院重癥醫學科,福建福州350001
化膿性腦膜炎是兒科常見的神經系統感染疾病,主要發病原因是受多種化膿性病菌感染產生的腦膜炎癥,臨床癥狀有嘔吐、頭痛劇烈、發熱、頸項強直、畏寒等表現,病情嚴重會引發呼吸困難、癲癇等[1-2]。此類疾病特點是發病急且病情危重,治療不及時可能引發神經系統后遺癥導致腦功能障礙,嚴重會引發死亡,據官方統計,以目前的醫療水平其死亡率高達10%,嚴重威脅患兒生命安全[3]。通常臨床采取傳統抗生素類藥物治療小兒化膿性腦膜炎,但單一用藥治療效果不明顯,無法達到預期治療效果[4]。查閱資料[5]表明,采用皮質激素能促進抗生素類藥物治療效果,故該文方便選取該院2018年6月—2020年3月期間收治的64例化膿性腦膜炎患兒為研究對象,探究地塞米松輔助治療的效果及安全性。現報道如下。
方便選取該院收治的64例化膿性腦膜炎患兒,按照計算機表法分為試驗組、參照組,每組32例。試驗組男18例,女14例;年齡上限10歲,下限4個月,平均年齡(4.76±0.87)歲。參照組男17例,女15例;年齡上限11歲,下限6個月,平均年齡(4.98±1.02)歲。對比兩組患兒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患兒均符合小兒化膿性腦膜炎診斷標準,患兒監護人同意參加治療并簽訂知情同意書送至倫理委員會獲得批準,此外也積極配合護理和治療。
兩組患兒入院后立即實施物理降溫、輸液抗菌等常規治療并密切監測患兒生命體征。參照組患兒實施頭孢曲松鈉(國藥準字H10983036,規格:0.5 g)100 mg/(kg·d)靜脈滴注,1次/d。試驗組在參照組基礎上聯合地塞米松輔助治療,將0.2 mg/kg地塞米松磷酸鈉注射液(國藥準字H41020055,規格:1 mL∶5 mg)與5%葡萄糖注射液混合稀釋后實施靜脈滴注,與第1次給予抗菌藥物同時實施,3次/d,每次相隔8 h。頭孢曲松鈉連續用藥10 d,地塞米松連續用藥3 d。
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炎性因子水平,如TNF-α(腫瘤壞死因子)、PCT(降鈣素原)及CRP(C反應蛋白);記錄兩組患兒腦脊液指標,如白細胞計數、糖濃度及蛋白濃度;統計兩組患兒治療效果,評定標準:臨床癥狀徹底消失,病原學檢查鑒定為陰性,腦脊液各項指標均恢復正常為顯效;臨床癥狀有所改善,病原學檢查鑒定為弱陰性,腦脊液各項指標趨于恢復正常有效;臨床癥狀無明顯變化或加重,病原學檢查鑒定為陰性,腦脊液各項指標無明顯差異為無效;觀察兩組患兒出現皮疹、腹瀉及嘔吐等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統計發生率。
采用SPSS 23.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的表達方式為(±s),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的表達方式為[n(%)],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表1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炎性因子TNF-α、PCT、CRP對比(±s)

表1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炎性因子TNF-α、PCT、CRP對比(±s)
?
表2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腦脊液各項生化指標對比(±s)

表2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腦脊液各項生化指標對比(±s)
?
治療前,兩組患兒TNF-α、PCT及CRP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試驗組患兒TNF-α、PCT及CRP均低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治療前,兩組患兒腦脊液各項生化指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試驗組患兒白細胞計數及蛋白濃度低于參照組,糖濃度高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優于參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兒治療效果對比[n(%)]
兩組患兒不良反應發生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兒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對比[n(%)]
腦脊液受化膿性細菌感染會引發化膿性腦膜炎,患兒一旦發病表現為劇烈頭痛、意識模糊、發熱等臨床癥狀,該疾病具有較高的死亡率,需立即采取有效治療穩定病情[6]。傳統治療化膿性腦膜炎采用單純抗生素治療,頭孢曲松鈉是傳統治療藥物中效果較好的,可抵抗多種細菌。但抗生素類藥物殺死細菌后將會釋放出內毒素等一系列炎癥因子,致使患兒在應激狀態下發生局部缺血缺氧而造成機體組織損傷[9]。地塞米松是人工合成的腎上腺皮質激素,能使血管通透性降低,減輕腦水腫及高壓癥狀,加速腦供血進而促進腦部代謝,同時能抑制炎性介質合成使其活性下降,進而降低炎性水平,完美彌補了抗生素藥物的不足。經該文研究發現,地塞米松輔助抗生素類藥物能大幅度增強藥效,使患兒癥狀得以緩解,減輕患兒痛苦[10-11]。
該文研究表明,試驗組患兒治療總有效率(96.87%)明顯優于參照組(78.12%),TNF-α、PCT、CRP及腦脊液中白細胞計數和蛋白濃度均低于參照組,腦脊液中糖濃度高于參照組(P<0.05);兩組患兒發生的不良反應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羅燕飛等[12]研究區分2017年1月—2019年6月60例小兒化膿性腦膜炎隨機分為試驗組(頭孢曲松鈉聯合地塞米松)與參照組(頭孢曲松鈉),每組30例,對比兩組患兒血清炎性因子CRP、PCT及治療效果。結果顯示,試驗組患兒CRP及PCT分別為(16.35±5.14)mg/L、(3.71±0.28)ng/mL,參 照 組 患 兒CRP及PCT分 別 為(39.50±5.47)mg/L、(6.68±1.27)ng/mL,試驗組CRP及PCT低于參照組(t=16.893、12.508,P<0.05);試驗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6.67%高于參照組的80.00%(χ2=4.043,P<0.05)。得出結果與該文基本一致,地塞米松輔助抗生素治療小兒化膿性腦膜炎效果顯著。
綜上所述,小兒化膿性腦膜炎實施地塞米松輔助治療能促進患兒癥狀改善,降低炎性水平,提高腦脊液生化治療,提升治療效果,且安全性高,值得應用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