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方云 賀明淑
摘 要:疫情是屬于突發事件中的重大公共衛生事件,因其具有很強的突發性和危害性使得高校的學生們不得不面臨管理體制、應急處置能力、思想陣地建設、校園文化建設等多項考驗,可通過組織的領導對管理工作進行統一化、將防控體系進行網格化、思政教育立體化,關懷人文文化。
關鍵詞:疫情背景 高校學生 管理工作模式 分析
2007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就將突發事件定義為突然發生、造成的嚴重危害,也需要應急措施應對自然災害、事故災難,疫情事件是屬于公共衛生中的重大事件,在重大的疫情面前,我國高校自覺服從黨中央的指揮,延長假期、居家防護,為防止疫情擴散提供了重要的保障,既承受住了疫情的考驗,又進一步地推進了教學的工作,而且在疫情來臨之際,考慮如何做好學生們的管理工作具有非常現實的意義。
1 重大疫情的內涵
疫情系統地將其定義為疫病的發生以及發展的情況,疫病則是指具有傳染性的疾病,重大疫情是指擴散范圍廣泛、快速,在此之中會出現大量的確診病人和死亡病例,近幾年來我國發生過多次疫情事件,從2003年的非典疫情事件到2004年禽流感事件,直至現在的新冠肺炎疫情事件,而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傳染速度最快、感染范圍最廣、防控最難的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2 疫情的特點
2.1 突發性和危害性相統一
疫情的特點就是不會知道它會在什么時候發生以及它的起源是哪里,疫情的危害性也是不能預料的,在面對疫情的發生時,通常需要人們在極短的時間里做出準確的判斷,同時還要調集大量的物資以及醫療人員,安排充足的病床和醫療物資,這才是在疫情來臨之際給人們最大的安全保障[1],否則一旦疫情得到迅速的擴散,就會嚴重危害人們的健康,造成國家秩序的混亂以及社會的不穩定、經濟的下滑,為防控此次的新冠疫情,各個省市更是啟動了公共事件的一級響應措施,各個行業在疫情期間所承受的損失也是不容小覷的。
2.2 潛伏性與傳染性相統一
在重大的疫情爆發之前,都會在人體內潛伏一定的期限,在這樣的潛伏期內,感染病毒的人身體上并沒有明顯的癥狀,如果未得到及時的治療、防護和隔離,對社會的威脅將是極大的,而且在它的潛伏期內就有傳染性,密切接觸者都會有被傳染的可能,這樣的潛伏性和傳染性對于疫情的擴散具有很強的促進作用,所以為防止疫情擴散給人們帶來的威脅,人們還應該積極響應國家的防護措施,少走動,防止大量病例擴增。
3 疫情對高校學生管理提出的考驗
高校是給學生們提供給學習的場所,把學生們聚集在一起進行學習,因而校園是具有聚集性的,所以一旦疫情進入校園危害性和威脅性都是非常強的,更可能會達到一種不可控的局面,所以這對于學生們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3.1 管理體制機制的考驗
疫情具有非常強的危害性,一旦疫情進入校園將直接關系著校園管理機制是否健全,應急處理措施是否健全,這都是非常強的考驗,各個管理層之間的責任都應該是非常明確的,相應的人員配備應該是充足的。
3.2 應急處置能力夫人考驗
面對重大疫情的來臨,更應該注重迅速出擊,采取有效科學的措施,將疫情的范圍盡可能地控制到最小,這也直接考驗著高校在疫情方面的處置能力,具體可以通過應急管理機構的運行是否通暢、領導的決策是否準確有效、各層的管理人員是否靠前指揮、配備的物資是否充足、信息溝通的渠道是否通暢,這都直接關系著學生們的安全保障,在疫情來臨之際,在教學上應該舉行線上教學的方式安排學生們的行程軌跡。
4 高校學生管理應對重大疫情的有效措施
盡管這次新冠肺炎疫情來臨之際避開了學生們聚集的時間,也減少了學校的防疫工作量[2],但是學校方面為了不耽誤學生們的學習舉辦了線上教學的方式供學生們學習。在重大疫情發生之時高校應對舉措是非常重要的,這直接關系著學生們的健康安全。
4.1 組織領導統一化
在疫情發生之時,采取的措施應該是統一的領導管理,使得最高領導可以起到決定性的作用,在今年的新冠疫情中正是因為黨中央的統一管理才能實現我國疫情的有效防護,加深了我國凝聚力和制度道德優勢。
4.2 防控體系網格化
在高校學生的管理中應該由教學管理、生活管理、身心管理、網絡管理等多方面出發,在這樣統一領導下使得學生們可以得到有效的保護,對學生們的管理進行網格化就是要在班級、宿舍、隔離區、餐廳、應急車輛等都應該配備完好,這之中各個部分都是屬于一個小網格,每一個網格都應該在應急處置中心統一管理下,這樣才能最大程度地杜絕疫情的傳播。
5 結語
在疫情的背景下,高校的管理工作是尤為重要的,學校方面應該利用今日校園等軟件密切關注學生們的健康情況,發揮社區輔導員的職能作用,關注學生們的身心發展,配備相應的應急措施,完善應急措施,將責任劃分為個人。
參考文獻:
[1] 田松文,王邦軍,張松泓.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的高校學生管理創新工作模式探討.科技成果縱橫,2020(5):7-7.
[2] 王茜,張秀娟.疫情下高校教育應急管理機制創新研究.價值工程,2020,039(013):1-2.
重慶文理學院 (重慶市 402160)重慶電信職業學院 (重慶市 400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