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學文
摘 要:黨史的教學工作重要性,不僅可以讓青海黨員領導干部銘記前輩們的奮斗發展歷史與舍生忘死的不屈民族精神,更是對黨成長歷程上經驗的學習。“紅船精神”“焦裕祿精神”“抗日精神”“載人航天精神”等等都是值得吸取的優秀思想品質。黨史教育可以強化黨員干部的目標,強化思想認識。對于基層黨校黨史教學來說,其實最重要的是加強黨史教師隊伍的建設和提高。黨史應該要有一種管理學科性,即有科學性,基層黨校應該把黨史拓展成為我們一種重要思想文化精神指引課,作為企業干部們的必修課。二是教學方法和形式的多樣性。第三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抓黨史教學質量,這直接決定了青海基層黨校黨員干部培養的程度。
關鍵詞:基層黨校 黨史 對策
黨校是培養、培訓黨的領導管理干部的主渠道、主陣地。黨史教育是黨員干部黨性教育的重要課程之一,也是一門基礎理論課。中國共產黨近百年的斗爭史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是中華民族勇往直前、奮發圖強的現實基礎。通過對黨史的深入學習和認真進行思考,才能更深地愛黨愛國,才能牢記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才能真正實現“兩個百年奮斗精神目標”。
1 加強黨史教學的重要性
1.1 黨史是我們黨的重要精神財富
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已有9100多萬黨員,460余萬個黨的基層組織。經歷了100年的艱苦奮斗。縱觀黨的發展史,我們可以發現,黨的發展中有許多值得學習和借鑒的寶貴經驗。我們黨在發展中不斷地進行自我發展完善、自我改造,形成了一個理論聯系生活實際、密切聯系人民群眾、批評與自我批評的優良傳統與作風。研究黨的歷史,從中汲取智慧和力量,繼承和發揚黨的優良傳統,是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1.2 黨史教育有助于堅定黨員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共產主義精神的“鈣化劑” ,堅定的共產主義信念是共產主義的政治靈魂,這種信念也是共產主義面臨風險和考驗的精神支柱。十八大、十九大后,青海毛小兵、文國棟等幾個高級領導干部“落馬”,追其根源都是放松了對理想主義信念的堅守。通過學習黨的歷史,我們可以深刻理解堅定的理想信念對中國共產黨各項事業的成功和全面發展的關鍵作用。在教學上,把黨的革命精神和優良傳統理論教育與青海紅色教育基地、警示教育基地現場教學模式有機結合起來,引導青海牧區基層的黨員干部的心和群眾聯系起來,如魚如水。我們對黨員干部的黨史學習是最近幾年提出的,就是讓共產主義事業后繼有人,是對廣大青海農牧區黨員干部的一個新的考驗,加強黨員干部的決心和信心,將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對人民負責上去,是我們黨執政理念先進性的直接體現。改革開放帶來了中國的飛速發展,帶來了人民幸福的小康生活,也帶來了奢靡腐敗之風。一些基層黨員干部急功近利、貪圖安逸、違規收受禮物,甚至有些干部開始有自己的“小算盤”,拉幫結派,家族團伙,公然挑釁法律和黨內條例,違法亂紀。
1.3 黨史是指導實踐的理論武器
從20世紀八十來代以來,社會階層、收入分配、就業發展方式、社會主要矛盾、黨的中心建設工作都發生了變化,特別是對于中國特色經濟進入一個新時代。我們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同時,我們正處于一個重要的發展機遇時期。歷史中蘊含著豐富的政治智慧,通過對黨的歷史學習研究,我們可以進一步認識和把握黨的發展規律和執政規律。加強農村牧區的黨員領導干部黨史教育,確保基層領導干部更加靈活運用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具體實踐相結合的理論成果指導實踐。
2 基層黨史教學的現狀
2.1 黨史學科優勢發揮不足
黨史學科是黨校教育的重點學科。黨史是馬克思列寧主義作為一門重要基礎理論課,每一個黨員干部必須加強對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文化學習。黨課作為培養黨的領導干部的主渠道和主陣地,必須加強黨史教學。但是,近年來,各級黨校,特別是基層黨校,由于種種原因,黨史課程的地位和優勢不斷下降,與其他學科相比,教師隊伍、課時安排和教學方法等方面存在較大差距,這直接影響了黨史對黨的教育作用的發揮。加強和創新企業社會環境治理,事關黨的執政地位與國家的長治久安,對于推動黨和國家教育事業的發展研究具有重大意義。黨員干部與群眾聯系最密切,是政府形象的展現。黨員干部的素質和能力直接影響政府的名譽。黨中央高度重視黨員干部教育,尤其重視黨史教育,學習黨史、國家歷史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將黨中央和國家各項事業不斷向前推動的助推劑。在十九屆五中全會順利閉幕之際,青海省委黨校調整教學計劃,將學習全會精神列入教學內容,及時組織培訓班學員進行學習討論,迅速掀起學習貫徹全會精神的熱潮。
2.2 黨史學科師資水平整體不高
一個是知識的結構。基層黨課一線教師具有一等專業、本科占多數,研究生教育比例較低。第二,職業結構。全職教師主要由中小學教師轉職。總體而言,中外語教師較多,相關專業教師較少,歷史專業教師更是少之又少。基層黨校工作人員編制少,不分教研室,在職稱申報時往往不考慮專業,評聘不分專業發展方向,當有培訓學習任務時,大家齊上陣。基層黨校老師有什么課就教什么課,形成了“全能型教師”的現象。三是兼職。因此,基層黨校教師學歷層次不高、專業不對口、身兼多職等現狀可能是導致黨史學科教學師資管理水平質量不高的原因。
2.3 黨史教學工作的質量效果有待加強
受當前兩種情況的影響,黨課主題班對黨史專業課較少,教師水平有限,教學模式單一,黨史不能充分顯示,影響了培訓效果。同時,也制約了青海基層廣大黨員干部黨史素養的提高,導致黨史教育、資本教育和人民教育功能的不足,影響了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實踐的能力和水平。
3 加強黨校黨史教學的對策
3.1 明確黨史學科在黨校的地位
黨性教育教學專題課是黨校學習教育的主業主課,在課程進行設置時要體現黨史課程的主體社會地位。胡喬木針對基層黨校黨史教育課型與課程分配,明確黨中央對黨史教育科學性的認可,“糾正不重視黨史教學,不充分了解黨史的問題。在主題班課程安排上,要體現黨史課的重要性,使其成為主班必修課。通過黨校集中管理培訓的方式,培養農村牧區廣大的黨員領導干部學習黨史的興趣,形成一個集中教育培訓與個人自學相結合的模式,同時,努力提高各級企業黨員干部的黨性修養和政治文化素養。
3.2 完善黨史學科師資隊伍的建設
一是建立黨史教學方向。學科教師水平直接關系到學科的質量和效果。打破基層黨校無論教學科研現狀,建立合理的黨史教師隊伍結構方向,建立黨史教研室。二是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首先要加強自學,學習黨的基本理論、政策、習近平總書記的系列講話精神,學習黨的革命史、奮斗史、建設史,學習先進人物、典型事跡、一切優秀成果等;其次要加強進修學習,派黨史教師參加上級部門組織的各種相關培訓,對知識進行系統學習和梳理,從而提高自身的理論水平。三是加強專題課的講授。在提高師資隊伍理論水平的基礎上,加強教學研究的力度,打造高水平的專題課。同時要堅持黨校姓黨原則,時刻記住我們自己的身份是黨校教育教師,做到“學術問題研究無禁區、黨校教學課堂有紀律”。第四,提高科研水平。做好調查研究,實地考察,深入挖掘黨史規律,加強地方黨史研究,并與青海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相結合,使研究成果進入課堂,指導實際工作。
3.3 建立多樣化的黨史教學模式
一是加強授課教學與信息技術教學的融合。講授式是黨校的傳統教育教學管理模式,可以把理論、觀點通過提高教師講、學員聽的方式進行直接傳授給學員,確保我們學習的系統性。同時,遠程學習應用良好,發揮網絡教學和直播功能,多媒體音像運用良好,通過再現歷史事件和場景,增強黨史課的吸引力。二是加強研討式教學。在教師的指導下,討論式教學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參與,有助于提高學生分析、理解、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黨史學習的實效性。同時也對教師的理論知識水平、教學設計藝術、組織協調、歸納總結學習能力提出了一個更高的要求。第三,參觀和現場教學相結合。組織廣大基層黨員干部前往海北州原子城、班馬縣紅軍溝、貴南縣門和紀念館,海晏縣時代楷模紀念館等當地黨史博物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紅色教育基地,現場授課,多角度教育學習,在“聽耳朵”的基礎上,深入解決“思想進頭腦”的問題,讓每一個青海黨員干部在實踐活動中了解愛國主義和紅色精神,堅定信念,在新的時代里踏上新的征程。
4 結語
黨史教育是青海基層黨校對黨員干部的重要教育義務之一,是廣大基層黨員干部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社會也能在此風尚下,穩固發展。中國共產黨的光輝歷史,是黨領導人民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全真、全圖,是中華民族最寶貴的精神財富,是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動力的重要力量。近年來,各級基層組織認真發的揮自己的本職工作,再結合自己基層工作的優點長處,落實建議,意見和制度,提升黨員教育,以達到超出目標的效果。各級組織還積極提供服務,加強基層領導干部人員素質,練就過硬本領,在實踐中錘煉黨員黨性,激發干事創業熱情。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領導干部要讀點歷史[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14.
[2] 王振江.黨校加強黨史教育重要性及對策淺析[J].法制與社會,2016,(04).
[3] 趙家棠.黨校黨史教育教學工作的改革與創新策略研究[J].才智,2017,(11).
中共貴南縣委黨校 (青海省海南州 81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