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天
摘 要:隨著學歷的提高,學生們也在慢慢走向成熟期。而高中時期屬于人生的黃金階段,學生的心理、生理都在快速成長變化。到了高中階段,學生不但要承受學習上高壓,還要承受心理、生理上的壓力。高中本就是一個封閉的環境,加上枯燥的學習,當周圍的環境給人感覺很沉悶的時候,就會產生一定的壓力,心理狀態隨之會改變,進而產生焦慮情緒。高中生因社會經驗缺乏,看待問題過于理性化,但其面對現實問題往往略顯無助,與成年人相比,其處理問題的能力較差,問題處理不了易引發學生的焦慮情緒。
關鍵詞:高中生 焦慮情緒 壓力
高中階段是學生時代最為重要、關鍵的階段,高中生作為社會的特殊群體,他們正值青春年少,本是令人羨慕的花季少年,但是這個年紀有著必須經歷的煩惱,和必須承擔的責任。高中生要承受繁重的學習任務而帶來的壓力,學期末的考試成績是學生學習的評判標準,因此很多高中生往往不堪重負,易產生焦慮情緒。焦慮是一種常見的情緒體驗,它的產生源于對某種事物的期望,因為期望值太高,同時又十分擔心失去或達不到目標,因而產生擔心和疑慮。而對于高三而言,他們面臨的是高考,人生的一大轉折點,升學的壓力時刻壓在他們的心頭,容易產生憂慮及高度緊張的心理狀態,是產生焦慮情緒的高發人群[1]。所以焦慮情緒的緩解對于當今高中生來說是十分重要的。基于此,本文將詳細的講述高中生產生焦慮情緒的因素、產生焦慮后的影響以及如何有效的緩解高中生焦慮情緒。
1 焦慮情緒在高中生中產生的具體原因
學校和家長要求高中生成績理想,他們的期望值往往過高,沒有站在高中生的角度去考慮問題,一味注重自己的想法和教學理念,對學生的想法與期望加以忽視,也沒有及時疏導學生內心,使得焦慮情緒時時侵擾著學生[2]。
青春期的孩子情緒是不容易掌控的,容易受到外部環境的影響,面對隨之及來的高考,高中生壓力增大,對事物更為敏感,更容易產生焦慮情緒。且特別是高三,學習任務及復習任務非常重,如果沒有良好的學習方法和習慣,只會使得越來越厭煩。
高中生焦慮也是有遺傳因素的,但后天的因素占大多數。學生的人格、身體健康狀況、非智力因素發展水平均是使高中生產生學習焦慮的原因。如健康的人擁有充足的精力,情緒比較穩定,而身體狀況不佳的人很容易情緒波動,害怕困難等,因此體虛、意志力弱的學生均易產生焦慮情緒。
由于計劃生育政策,大部分高中生都是獨生子女,父母希望孩子成才,往往對學生寄予厚望,總是幫助學生選擇,并將自己的意識強加給學生,這就造成了學生和父母之間的矛盾。學生的自尊心較強,卻無法將心中的不滿傾訴給其他人,這時家長或教師不能對學生的心理狀態進行正確的干預,就容易造成學生產生焦慮情緒,從而也使得學生和家長之間產生隔閡。
隨著社會發展,社會開放的程度愈來愈大,社會管理的規范性與社會發展的不協調,他們往往瑕瑜不分,糟粕不捐,而遭到老師和家長的批評,這種強烈的求知求新欲望與識別能力低下的矛盾也容易引發他們的心理焦慮。隨著社會的改革與開放,社會越來越包容,開放程度也逐漸擴大,但是社會管理的規范性往往與社會發展極不相符。高中生往往因為學習一些新事物而遭到老師及家長的批評,這種求知求新的欲望往往易和現實情況產生對立,這容易學生產生焦慮情緒。
高中生可能受到個體生理、家庭等因素的影響,其往往易自卑、恐懼、孤獨等,有這些心理的高中生在面對這些情緒時可能會引發焦慮情緒。
2 焦慮情緒對高中生的影響
當今社會心理健康問題十分重要,而作為高中生,各方面的壓力也隨之而來,不同程度的壓力普遍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焦慮情緒。這種情緒會引導我們悲觀的看待事物,長期受到影響的話,嚴重時會產生抑郁。焦慮是人類不可或缺的天性,如果是在可以接受的范圍內,那對我們影響不大,甚至還有好處,因為焦慮會適當的警醒我們預加防備,能提前預知,做出相對應的解決方法,防患于未然。
3 如何緩解高中生焦慮情緒
高中生的心理健康需要引起社會的關注,要依據學生生長發展的特點,為學生打造使其健康成長的社會環境。同時要切實提升國民的心理素質,營造健康的心理氛圍,以確保高中生的身心健康。
教育正面臨著改革,相關教育部門應該加快教育改革的步伐,積極強化體制改革的力度,改革課程、改革高考制度、發展高等教育等,減輕高中生的學習負擔,使得其升學壓力有效減輕。
提高教師整體素質[3],要與學生做到既是師長又是朋友的雙重關系,讓學生不會有敵視感。教師要開展多種活動,讓學生參與其中,有助于讓學生在活動中鍛煉,維持身心健康。同時,活動也能促使學生快樂學習,有利于班級團結,營造良好的學生氛圍。另外,教師要學習心理學知識,時時關注學生的心理狀態,對存在心理問題的學生教師應給予心理疏導。教會學生用正確的觀點去認識世界,學會以哲學的觀點去認識和面對各種挫折與矛盾。
學校要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將其歸為重要的德育內容,這有助于幫助學生不斷提升自我認識水平,戰勝自己、不畏困難。同時要培養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與良好的心理素質,確保學生的心理健康。
家長要改變自身的教育理念和觀念,學著理解孩子、尊重孩子,不能只注重孩子的學習成績,還應該關注其的心理健康,學會用正確的方法去引導、去愛護孩子,使得家庭氛圍溫馨和諧,以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并不是每個學生都會在考前進行有效、完整地復習,當他們考前對于學習知識不了解的情況下,焦慮情緒便產生。所以,作為高三學生的班主任老師要監督學生考前做好復習工作,平時的學習中指導學生根據教學大綱要求進行全面的復習,同時,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誓師大會”活動,在活動中帶領學生進行宣誓活動,學習以往學生堅持到底,取得好成績的案例,教導他們要重視平時要努力付出,堅持學習方能成才。
考試只是考察學習的掌握情況,要教會學生懂得努力學習的過程更為重要。尤其要教會學生正確看待高考考試,若有同學在考試中因為粗心等原因未取得好成績,則教師應幫助學生分析其原因,對其進行引導,要更注重此次考試得到的經驗,積極改正,避免下次犯同樣的錯誤,淡化考試結果,注重過程。
很多高三的學生平時對于知識的掌握沒有問題,但就是在考試的時候得不到相應的成績,很大的原因是不懂得考試做題的技巧。作為高三的班主任,要幫助學生在考前進行分析,結合學生的答題特點制定出具體的學習計劃,促進學生發揮最大的能力,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提高學生的自信心,使其克服自身焦慮情緒。給予學生更多的關愛,做他們的知心人和傾聽者。
學生要積極學習緩解壓力的方法,學會自我調節。要自己學會放松休息,將身心完全打開,深呼吸,同時想想高興的事,讓其處在一個舒適的環境中。還可以用吶喊的方式來放松,吶喊方法有很多,去郊游,或者去爬山。在山頂對著遠方大聲呼喊,把自己的不滿向大自然傾訴。或在原野上對著天空呼喊,告訴它自己的想做的事,告訴自己我能行。這都是有效緩解焦慮的方法。接受已經發生的事實是克服不幸的有效方法,要接受可能出現的最壞的情況,就能讓學生在心理上將全新的能力發揮出來,學生遇到問題時要思考問題是什么、為什么及解決方法,最佳解決方案是哪一個?想好后立即行動,不要遲疑。學會讓自己的大腦充實起來,去做有意義的事情,也能幫助學生忘記煩擾。
總而言之,無論是學校、老師還是家長都應當給予學生更多的關注與溫暖,緩解他們在學習生活中的焦慮情緒,采取合適的方法使他們保持最佳強度的學習動機。努力讓學生學會站在不同的高度,用辯證的思想去看待自身所經歷的一切,才能夠讓學生自己對待各種事物能夠更加的從容冷靜,日后才能成為家中的頂梁柱,國家的有用之才。
參考文獻:
[1] 李慧卿.班主任緩解高三學生焦慮情緒的對策[J].神州(上旬刊), 2019,000(017):98.
[2] 張利,徐忠群. 高中生焦慮的治療途徑探索[J].心理醫生, 2018,024(005):348-349.
[3] 徐知宇,王雁.學習《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加快建設高素質專業化特殊教育教師隊伍[J]. 教師教育研究,2019,31(01):26-32.
北京十一學校 (北京市 100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