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婷婷
助力學生審美人格的發展,能夠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成長。在現階段的美術課堂上,教師可以通過引導學生鑒賞經典美術作品,組織學生展開自主創作活動,做好審美鑒賞教學,利用地方美術文化等形式,推動學生審美人格的養成。
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成長的關鍵時期,在這一時期,他們容易形成焦慮、依賴等多種消極心理,影響著學生的健康成長。而基于美術教師的視角,我們也應當主動地從本學科的教育特點出發,彰顯美術課程的美育價值,主動地發揮各種美術材料的積極作用,在促進學生身心向著健康方向發展的同時,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審美心理,從而推進學生審美人格的養成,助力學生緩解心理的壓力和消極情緒。
一、鑒賞經典美術作品,養成審美人格
經典美術作品是推進學生審美人格養成的墊腳石,也是提升學生審美意識和鑒賞能力的重要方式。在一些經典的美術作品中,不僅反映了畫家對于自然、人生和倫理的理解,也反應了畫家眼中的世界,以及畫家對美好事物的追隨和向往。所以,美術教師有必要引導學生欣賞經典的美術作品,組織學生認識美術作品的畫法和技巧,并對美術作品上的寓意和思想進行深究,以便學生基于欣賞和思考,更加熱愛大自然和生命。
以《弘揚真善美》的教學來說,在課堂上,教師可以使用媒體技術為學生展示委拉斯貴支的《紡織女》這幅油畫,并讓學生使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這幅油畫上描繪的故事內容。隨后,教師再為學生提出“通過對畫面中人物造型、構圖特點的分析,你能夠聯想到什么樣的意境和審美取向呢?你能夠分析出畫家的創作意圖嗎?”等問題,在學生指出本幅油畫中畫家使用現實與神話的對照,表現了勞動者健康、淳樸的優美形象,以便學生基于對作品的鑒賞,認識到勞動者特有的質樸。
可以看出,教師組織學生對經典美術作品進行鑒賞,不僅能夠對學生的審美觀念和心理進行培養,也可以發展學生的審美人格,促使學生基于審美能力的提升,更加熱愛生活、熱愛勞動。
二、展開自主創作活動,養成審美人格
在初中美術課程的教學中,教師不僅要組織學生對經典作品進行鑒賞,也要引導學生展開自主創作的活動,讓學生將自己的審美人格付諸于實際的美術作品之中,以便學生可以在發展創造性思維的同時,推進自身審美人格的發展。同時,在有條件的情況下,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到室外開展寫生活動,引導學生近距離地接觸大自然和實際生活,促使學生在提高美術創作興趣之余,對生命進行直觀感知,并懂得如何使用美術表達自己的觀念和想法。
比如:在《在校園中的健康成長》這一課中,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對周圍事物的美進行觀察和感知,并引導學生運用人物比例和動態線等進行人物繪畫的練習,從而培養學生對校園的熱愛之情,感受人體成長的美妙之處。首先,讓學生學習人體比例的基本知識,認識表現人物形象特征和動態特征的基本方法。其次,教師為學生布置自主創作的任務,讓學生在觀察同伴的照片后展開繪畫。在進行繪圖的過程中,學生不僅可以知道人物速寫的基本概念,明確動態線的畫法和繪畫步驟,也可以透過同伴的照片感受到健康生命的勃勃生機,從而更加熱愛校園生活,體會人體結構的和諧美和動態美。
三、滲透系統審美方法,養成審美人格
在對學生進行審美人格的培養時,教師應當意識到審美人格的發展不是階段性的,而是連續性的。所以,教師無法單純地依靠每一次的美術教育活動,對學生進行審美人格的連續培養,而是要依靠學生自身,促使學生養成對美術作品進行審美鑒賞的習慣,以便學生自主從美術作品中獲得養分,發展自身的審美人格。對此,教師對學生滲透系統的審美鑒賞方法就顯得十分重要了。所以,美術教師應當抓住課堂教學的機會,為學生講述審美的技巧。
例如:在《造型的表現力》一課中,教師可以先為學生講述造型的基本要素在藝術創作中的作用,使得學生感受其表現力,認識如何從造型方面展開審美鑒賞。隨后,教師為學生展示一些生活中具有獨特造型的藝術作品,如茶杯、椅子或桌子等,引導學生從造型的基本要素方面進行鑒賞,促使學生逐步掌握對生活物品進行藝術鑒賞的基本方法。這樣,當學生在課下遇到一些造型獨特的藝術作品后,他們也可以自主展開科學的審美欣賞活動,從而在發現身邊的美的同時,促進審美人格的發展。
可見,教師為學生滲透審美鑒賞的方法,為學生展示身邊常見的事物,組織學生展開審美欣賞的活動,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使學生在連續的審美欣賞中培養審美人格。
四、利用地方美術文化,養成審美人格
《美術課程標準》在“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這方面明確提出:藝術課程資源包含地方自然資源,學校應該因地制宜,將地方自然資源開發成各類校本藝術課程。比如,筆者所在的家鄉東瀕黃海,南倚長江,與上海隔江相望,素有“江海門戶”之稱。當地江海美術資源豐富,如:建筑文化的四汀宅溝、門箋和屋脊頭等;紡織文化的沈繡和大布等;漁家文化的貝類拼貼、蟹殼臉譜等;田園文化的田園山水、葫蘆畫等;飲食文化的糕點、特色蔬果等。把這些江海美術文化帶入初中美術課堂,既豐富了教學資源,又拓展了學生的想象力,使學生的創造力和實踐力得到鍛煉,對其審美人格的養成起到重要作用。
總而言之,對學生進行審美人格的培養是十分重要的,關乎學生的未來成長和發展質量。所以,美術教師應當繼續將審美鑒賞教學放在關鍵位置,促使學生在審美中實現人格完善,從而提高美術課程的教育品質。
【本文系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青年教師專項課題“指向審美人格養成的江海美術文化階梯教學實踐研究”之階段成果,課題編號C-c/2020/0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