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軍 王??
河北省秦皇島市海港區東港路小學地處城區東部,擁有近千名學生,四十余名教師,是一座經歷了“村轉城”的農村學校。與大多數農村學校一樣,我校擁有更多元化的生源和多種文化層次性的家長,這對學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讓我們的教育更有意義。
秦皇島擁有多段頗具地域特點的長城,學校師生在長城的陪伴下成長,對長城頗有感情。因此,我校從2018年開始,充分挖掘長城的教育資源,以新時代黨的教育方針為指引,扎根中國大地辦教育,依據《綜合實踐活動指導綱要》和教育規律,科學設計和開展學校教育活動。
利用長城文化資源推進學校工作
在研究中提升教師的綜合素養。在挖掘長城文化資源的過程中提高教師的文化自信,提高教師的傳統文化修養;在理論研究和實踐研究過程中,培養教師的研究意識,提高教師課題研究的理論和實踐水平,在實踐研究中提高教師的教育實踐業務水平。
以促進學生發展為最終目標。研學實踐體驗是促進學生發展的重要途徑。深入挖掘長城資源,開展研學實踐活動,能夠引領學生體驗長城精神,實現堅韌不屈、開放包容、勇毅衛國、勤儉強國等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同時實現學科學習和實踐學習的融合,貫通書本和實踐的聯系,提高學生發展成長的自覺性。
科學設計研學實踐課程,實現校本課程體系的內涵發展。課程體系是學校的第一生產力。在課程研究過程中,我們深入挖掘長城文化資源的客觀特征和教育意義,依據《課程綱要》科學設計研學課程,在逐步完善中向前推進,實現校本研學課程體系建設的內涵式高質量創建。
以長城文化研學為抓手提升學校內涵
引導教師進行理論學習,準確把握研究方向 精選相關政治文獻開展學習,把握正確政治方向,如《十九大報告》《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長城保護總體規劃》等;精選相關教育政策文件開展學習,遵循教育規律,如《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綜合實踐教育指導綱要》等。
挖掘長城文化精神,提煉長城教育資源 以文獻研究為主要方法,搜集相關書籍—《長城:追問與共鳴》和文獻資料,結合習近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思想,提煉長城的文化教育資源。在文獻研究的過程中注意資料積累,盡力實現文獻來源的多樣化和文獻形式的豐富性。
科學設計研學課程,形成研學教材 首先,選取合適的研學地點和場所。秦皇島市長城資源豐富,山區長城、平原長城、關隘長城、海中長城、水上長城等形制多樣,應選擇有代表性的典型長城作為研學點。其次,課題組成員實地考察。考察中實地了解具體情況,發掘其承載的文化價值和教育資源,初步構思研學點位,形成研學課程設計初步方案。最后,經課題組研究、實施、修改,形成研學教材。
結合學科集體討論,完善課程設計 實地考察之后,組織課題組集體研討,融合長城精神和教育需求,確定研學主題。每次研學可以有一個主題,也可以有多個主題。依據研學主題,設計研學項目,細化各研學項目的組織形式和研學具體方案。方案設計要符合活動組織性、學習體驗性、目標明確性、教育效果性和評價多元性原則。
做好校內外研學實踐,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首先,研學前適度了解,打好認知基礎。根據研學項目的不同,上好準備課,讓學生做好研學前的準備。認知類的項目要引導學生自主搜集相關資料,做好知識儲備;活動體驗類的項目,適當講解程序和要求,進行安全教育。但不管是哪種類型的項目,都引導學生提出自己的研學問題,激發學生尋求答案的欲望,體驗解決問題的快樂。其次,研學中組織有序、多元、即時性評價。研學過程中,各項目組教師負責各點位研學項目的組織實施;學生按小隊開展研學實踐,隊員輪流負責擔任研學項目的項目組長;每組安排家長擔任安全志愿者,負責學生安全;設置安全巡查員,負責安全護導工作。學生完成項目之后,由項目組老師和家長進行現場評價,給出項目等級。再次,研學后展示成果,交流反思中成長。實地研學之后,學生完善研學報告,分班召開研學成果展示交流會。每小組展示自己的研學報告和實踐成果,匯報自己的研學體會,促使學生在交流反思中豐富生命體驗,實現自主成長。最后,實踐后反思研修,提升研究理論水平。研學實踐實踐活動后,組織教師整理研學過程性資料,利用信息技術手段進行效果測評。在科學評估的基礎上,明確研學實踐活動的成效和不足,研討改進措施,完善研學方案。對研學實踐中的典型案例,依據教育規律進行研討分析,形成研究案例成果。
在一次次的研學活動中,學校的教師團隊的教育活力、學生的學習效能、家長對學校教育的認可度都有大幅度的提高,以研學為抓手,整體促進了學校的各項工作的發展。總之,長城文化資源進校園,堅實了師生的理想信念,推動了學校的整體發展。我們要一直堅持下去!
(作者單位: 河北省秦皇島市區東港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