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麗明 杜娟
河北省秦皇島市橋梁小學坐落在歷史文化名城—山海關,始創于1957年,地域內豐富的長城文化資源和歷史積淀,為學校的發展構筑了厚實的底蘊。一千三百余名師生繼承和發揚“忠誠、堅韌、勤勞、進取”的長城精神,積極開展彰顯長城教育特色的課程創設實踐。近年來,我校充分利用地域文化特色,深度開發活動課程,讓長城文化進課程、進課堂,利用綜合實踐課程開展探究性學習,將“長城基因”深植于學校課程之中,致力于實現“忠誠、堅韌、勤勞、進取”的“長城文化”特色課程核心培養目標。
專題課程,厚植長城文化底蘊
經過幾年的實踐,在市教育局教科所婁衛潤老師的指導下,學校與其他四所兄弟學校合力梳理編撰了《玩轉關城》這一讀本,并依托讀本充分發揮教師的創新能力,引導學生發現、探究長城文化。在此基礎上,學校合理設置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系統的長城教育,使之成為師生共同參與的、常態化的課程學習。根據學生年齡特點,確定“長城歷史、長城匾額、長城美食、長城集市、長城建筑、長城軍事”六個學習主題,讓學生由淺入深地逐步認識長城,感知長城精神。如在低年級從學生熟悉的“我身邊的長城”“認識長城”等主題入手;中年級提升為研究山海關古城的人文歷史,了解長城帶給我們的生活變化;高年級則進一步提升為研究長城建筑與軍事,探究軍事重鎮,了解軍事戰役,制作沙盤模型。
此外,我們充分利用老龍頭、山海關、姜女廟、長城博物館等長城資源,基于學生的興趣,在長城軍事、長城建筑、長城歷史、長城人文等方面確定主題,開發體現長城特色的研學實踐線路,開展行之有效的研學實踐活動。例如,在老龍頭天開海岳碑下,入海石城上,舉行“激情熔煉團隊 筑夢報效祖國”主題探究活動,孩子們摸著明長城的敵臺,感受到了軍事防御的嚴密;“龍首探秘行 洞見古今事”的研學活動,讓學生洞見了悠久醇厚的古今史,驚嘆古人的手藝巧奪天工,也再次見證了歷史的厚重感……
整合課程,感知長城文化內涵
學校立足長城文化教育特色理念,鼓勵各學科教師立足國家課程,充分挖掘教材中蘊含的長城教育因素,將長城文化與國家課程進行融合,推進綜合實踐活動課和其他學科課程相整合、與校園文化活動相整合,全面促進學生、教師、學校的發展。
學科整合 學校將數學、語文、科學、音樂、體育、道德與法治等學科和綜合實踐課程進行整合。針對學校實際,嘗試讓所有學科教師引導學生綜合、延伸、重組學科知識,注重實踐活動與學科學習的一體化整合,拓寬綜合實踐課程領域,由此將課程的實施面拓展到各個學科中的延伸性實踐活動。例如,與美術學科整合,通過繪畫的方式塑造家鄉老龍頭、天下第一關等長城形象;與音樂學科整合,傳唱長城歌謠《去長城》《長城放鴿》等;與道德與法治學科相整合,品讀長城傳說,感受傳說中的美好愿景;與體育學科相整合,進行烽火傳遞等體育游戲項目……
活動整合 學校堅持將長城文化與教育活動相融合,以活動來激活學校“長城文化”的生命力。在莊嚴的國旗下進行長城為主題的宣誓及展示活動;在長城上以“城墻上的馬拉松”為主題的主題班會活動,使孩子們理解城池固若金湯的軍事意義;在長城學子志愿服務中進行導游服務,感知長城的文化內涵,致力于做長城文化的傳承人……形式多樣的主題教育活動,以潤物無聲的方式推動著長城文化教育在學校生根發芽。
長城課程,促進生命成長
近幾年,在長城文化的熏陶下,學生在各方面表現突出,“忠誠、堅韌、勤勞、進取”的長城精神在學生的身上體現得越來越明顯。首先,團隊合作,樹立了良好的協作意識。在學校的各項活動中,我們都注重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大家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務。在每一次活動中,學生既是觀察者、學習者、探索者,又是組織者,互助友愛的團隊協作精神在學生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同時,視野開闊,提高了口語表達能力。豐富多彩的長城實踐活動開闊了學生的視野,也為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提供了源頭活水。富有個性的精神探索,使他們敢于大膽展示自己特有的精神世界,抒發自己內心的真實感受,學生的口語表達有了明顯的增強,多名學生參加市區級“朗讀者”“經典誦讀”等比賽,榮獲一等獎的好成績;學生參加中央電視臺《隨著書本去旅行》電視專題片的錄制,語言表達能力和社交能力受到攝制組的大力贊揚。此外,強身健體,培養了自強不息的精神。長城腳下孕育的精彩的活動,對學生而言,不僅僅是一次實踐探究活動,更是一種意志品質的鍛煉,也為他們強身健體提供了條件。最后,吃苦耐勞,養成了勤勞儉樸的作風。如今,在我校“勤勞儉樸”已不是一種口號,更多地體現在每一個長城學子的行動上。在勞動技能比賽中,高年級的孩子們制作出一道道美食、打掃完一間間屋子,低年級的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這既是一種高尚品格和可貴精神,也是一種奮發進取、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
通過一系列的長城課程,學生對長城、對家鄉有了進一步的理解和認識,感受了長城精神的偉大力量,使長城精神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作者單位:河北省秦皇島市山海關區橋梁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