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許貞
美育是指培養學生認識美、愛好美和創造美的能力的教育,也稱美感教育或審美教育,是全面發展教育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特別是經典古詩文,能夠傳承中華民族的文學之美,具有意境美、形象美、語言精練、內涵豐富、表現手法獨特等特點,是中華傳統文化中的瑰寶。要充分發揮古詩文蘊含的美育功能單靠語文教師的課堂教學是不能完全實現的,需要在小學校園開展經典古詩文活動,從而培養小學生的審美情趣,提升學生的人格素養。
融美育于古詩文誦讀活動
小學階段學習的古詩文都是流傳千古的名家名篇,文質兼美,既是我國古典文學中的瑰寶,也是中華文化的璀璨結晶。這些古詩文讀來音律和諧、聲情并茂,更適合吟誦和表達情感。因此,可以通過開展校園經典古詩文誦讀活動,讓學生通過形式多樣的吟誦活動領會古詩文的格律之美、構造之美、意境之美,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獨特風格,從而陶冶情操,提升對美的鑒賞能力。例如,古詩文吟誦。即傳統意義的吟誦,帶有節奏和韻律,似唱非唱,聲調、音高、音長變化多樣,通過更為夸張的手段表現作者所要表達的情緒。活動初期,語文教師和音樂教師共同設計古詩文韻律供學生吟誦,引導學生在吟誦過程中體會韻律與詩文所表達情感的巧妙結合。在經過大量的詩文吟誦積累之后,學生可嘗試為詩文設計韻律。又如,古詩文韻律操。為了激發學生學習經典古詩文的興趣,可以組織師生創作古詩文韻律操,并利用每日大課間的時間進行運動、誦讀,既豐富了課間操的內容,又讓學生全面感悟、領略經典古詩文的魅力與內涵。再如,古詩文杯子舞。疫情期間,學校五年級組教師組織開展了一次多學科融合的綜合實踐活動,用《唐詩新唱》及部分唐詩作為背景音樂編創了杯子舞,旨在拓展訓練學生的樂感和節奏感,加強學生對古詩的理解以及對音樂的欣賞。一些學生受到啟發,還自主選擇喜歡的古詩配上自己設計的旋律和動作,進行了杯子舞的創作。
融美育于古詩文書畫活動
正所謂“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古詩詞具有畫面美、意境美的顯著特點,因此,可以在小學校園中開展豐富多彩的古詩文書畫活動,通過活動育人培養學生發現美、欣賞美、創造美的能力。
古詩文書法活動。古詩文由一個個美麗的漢字組成,又具有字句排列整齊、對稱的特點,特別適合通過書法這種美的表現形式來傳達審美情感,增強個人情操及修養。因此,可以在校園古詩文活動中,組織開展古詩文書法比賽活動,還可以將學生的書法作品用于美化校園。
古詩文繪畫活動。小學階段所學的古詩文,以極其簡練、形象的語言生動地描繪了一幅幅色彩明麗、動靜相宜的畫面,創設了優美的意境。詩中的色彩美、畫面美、意境美與藝術妙筆融合為一體,有著特殊的審美功能。因此,可以將美育融入古詩文繪畫活動,讓學生以繪畫的形式根據古詩文的文字想象出詩人的所見所想。學生可以自由選擇創作古詩文配畫涂色、古詩文配畫臨摹、古詩文配畫創作等不同形式的作品,從而感受古詩文的色彩美、畫面美和意境美。
融美育于古詩文實踐活動
中國古典詩詞博大精深,其中很多傳世佳作內涵深刻、意存高遠,也包含很多哲理,讓學生深刻體會理解古詩文中蘊含的哲理、思想情感,不僅有利于其陶冶情操、加強修養、豐富思想,更有助于弘揚祖國的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而開展古詩文實踐活動能夠加深學生對古詩文的理解和體會。
節日類古詩文實踐活動。傳統的節日文化彰顯的不僅僅是民情風俗,更表現了中華民族尊老愛幼、勤勞善良、勇敢智慧等傳統美德。這些節日清晰地記錄了中華民族豐富多彩的社會文化生活和博大精深的歷史文化內涵。古詩文中蘊含著豐富的傳統節日元素,古人借助詩詞表達了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生命的尊重,表達了一種美好的祝愿,從古詩中學習傳統文化,弘揚傳統,能夠把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一代一代繼承下去。在傳統節日時間節點開展古詩文實踐活動,可以讓學生在學習古詩文的同時,體驗中國傳統節日的風俗,傳承中華傳統美德。
表演類古詩文實踐活動。盡管古詩文蘊含著豐富的美育資源和文化內涵,但僅靠讀誦和教師的講解難以讓學生真正理解古詩文所蘊含的深刻哲理。這就需要教師通過開展表演類的古詩文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把握古詩文原有意境的基礎上,聯系作者與作品的語境,借助合理的聯想和想象,采用表演的形式進行二度創作。這樣就會使原本相對枯燥的古詩文變得靈動起來,變得有趣起來,變得有味起來,也有益于美育目標的實現。
總之,古詩文審美教育主要是讓學生感受古詩文的情感,明白古詩文的道理,認識古詩文的魅力,通過古詩文所帶來的美的情感體驗,提升審美能力,并在潛移默化的學習過程中啟迪智慧、凈化心靈。小學校園是實施美育的主要場所,古詩文活動也需要走出傳統課堂進而登上學校舞臺,將美育融入小學校園形式多樣的古詩文活動,提高學生美感素養,從而使優秀的古詩文發揮其最大的教育功能。
(作者單位:北京市大興區魏善莊鎮第一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