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曼
藝術教育中的美術教育是一種能讓幼兒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興趣來表達體驗和情感的極好形式,是幼兒自我表達和表現的良好途徑之一。因此,我們把在藝術創作中支持幼兒自主表達和表現作為教學的重要思想貫穿始終。
幼兒的學習是以直接經驗為基礎,在游戲和日常生活中進行的,所以我們特別重視生活經驗和游戲的獨特價值,在教學中引導幼兒通過觀察來了解生活中各種事物的特征,通過觀察、直接感知、實際操作、親身體驗來滿足獲得經驗的需要。
首先,豐富的感知體驗是幼兒自主表達的前提。幼兒只有學會發現美才會表現美,只有學會觀察、欣賞才能創造。為了給幼兒們提供豐富的觀察和操作資源,我們采取家園共同收集自然物材料的方式。活動中我們充分利用這些全部來源于生活的材料幫助幼兒擴展經驗,由此來促進幼兒了解不同的藝術表現形式。有一天,班里小米從家里拿來一幅和媽媽一起動手制作的果殼房子手工作品,這幅作品引來了好多幼兒的注意,這樣的作品形式非常新穎,幼兒們都要躍躍欲試。為了支持和滿足幼兒們的興趣,作為教師,我們首先反思自己以前的方式,并思考怎樣支持和促進幼兒自發的、更多的藝術表現形式。在家中,我們吃的瓜子、花生、開心果,吃完后就把果殼扔掉了,如果把這些材料運用到藝術創作中就會讓幼兒感受到不一樣的藝術表現形式。通過和家長幼兒溝通交流,家長們非常支持班級的活動,經常讓幼兒們從家帶來各種豆子、果殼等。有些幼兒非常細心,還從外面撿來一些樹枝和石子。因為自然物都是立體的,不像紙張是平面的,可以粘在紙上。考慮到創作過程的方便性及牢固性,我們不斷嘗試,最后發現這些自然物按在橡皮泥上不僅方便而且牢固。因為材料和工具都是幼兒親身體驗后選擇的,所以幼兒們不僅能獲得學習經驗還對自己的東西更熟悉且有成就感。活動前,我們通過親子活動,請家長和幼兒一起動手制作橡皮泥板,幼兒們自主選擇喜歡的顏色,把橡皮泥鋪平在托盤上粘好。活動中,幼兒們先用語言描述自己想要表現的物品,在創作過程中幼兒們能自主選擇自己喜歡的自然物材料拼貼按在泥板上,拼貼出各種有趣的藝術品。幼兒們對這種藝術表現形式非常感興趣且很成就感。幼兒自己參與收集素材的過程,本身就是他們自由探索、自由觀察的過程,他們通過自身的積極探索及生動、真實的體驗,獲得了有關知識,為美術創作積累了經驗,并能在作品中大膽地表達出來。
其次,教師有意識地激勵和支持性啟發是培養自主表達的重要指導途徑。幼兒是通過直接感知來學習的,幼兒們的生活經驗少,在一日生活中,教師可以引導幼兒通過觀察來感受周圍人和事物的特征與不同,獲取自己需要的經驗。在開展“好朋友”主題活動中,幼兒們對活動非常感興趣,通過一起游戲學習,都有了自己的好朋友,他們開始關注自己好朋友的特征,長什么樣子,今天穿了什么顏色的衣服。有很多幼兒自發地來到藝術區開始畫自己的好朋友。教師則提供豐富的材料,支持幼兒的自主表達。引導幼兒通過觀察、發現、了解人物動作的變化,給予適度的支持,讓幼兒的表達更加多樣。慢慢地,幼兒們有了觀察的習慣,在教師的引導下注重觀察細節,自覺地留意周圍生活,捕捉創作題材,然后注入自我的情感,盡情地自我表達與表現。在藝術創作中,教師始終以平等的身份與幼兒互動,在活動中給予支持和引導、傾聽幼兒的想法,在適當的時候恰當地運用鼓勵、表揚等手段,支持幼兒積極嘗試;運用生動形象的啟發性語言、肢體語言、圖片、實物等進行誘導,幫助幼兒克服美術創作中的困難,促進幼兒進行自由創新。幼兒進行藝術創作,就是對其所知的表現,所知越多,理解越深刻,進行藝術創作的素材就越豐富,進行藝術創作的動力也就越充足。
最后,鼓勵幼兒用語言充分地表達自己觀察后的想法再創作是支持幼兒自主表達的有效策略。例如:在“大公雞”繪畫活動中,實施繪畫前的引導,鼓勵幼兒們充分表達自己的所看、所想,結合已有經驗,表達自己對大公雞的了解和想法,幼兒們通過觀察不但發現了大公雞的外形特征,還關注了大公雞的形態變化。等到幼兒們自主創作時,多數幼兒所畫的大公雞形象都豐富起來。幼兒們拿著彩筆專注地畫了起來,從他們的畫面中我可以看出,這次繪畫活動與以往比有了很大變化。對于先畫完的幼兒,我引導他們說一說想要帶自己的大公雞朋友去哪里旅行,然后添畫相應的背景使整個畫面變得更豐富。
通過多次活動的開展,我們發現,在藝術創作中一些美術知識可以通過師幼對話、討論讓幼兒獲得。在鼓勵幼兒充分用語言表達自己的觀察結果,以及和同伴的討論中,教師的引導與幼兒的自我體驗密切結合在一起,不僅鍛煉了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又最大限度地促進同伴之間相互交往和相互影響,讓他們在相互幫助、相互探討的過程中豐富自己的認識,進而更好地通過美術作品展現出來。
綜上,美術教育可以陶冶幼兒的情操,開啟幼兒的智慧,給幼兒帶來美感和愉悅,是全面素質教育不可或缺的手段。讓我們在主動學習模式的引領下共同探索,讓藝術創作成為幼兒自我表達和表現的廣闊天地。
(作者單位:北京市通州區花石匠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