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麗燕
初中生有著豐富的想象力,對世界、對未來充滿求知的欲望。“中小學生電腦作品制作活動”為學生們提供了一個展示自我的平臺,它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電腦操作能力和創新能力,而且能夠培養學生的意志品質,使學生得到多方面的鍛煉。現結合筆者輔導學生參加電腦制作活動十余年的經驗,談談如何有效地輔導學生創作電腦作品。
加強基礎教學,培養學生信息素養
在指導學生進行電腦作品的創作時,教師必須先加強基礎教學,讓學生熟練掌握制作軟件的基本工具的使用。如學習一款新的軟件,我們可以運用講授法,借助課件,為學生講解菜單上的每一項作用和功能,然后引導學生將相應的操作遷移到其他的軟件。
在教學中,我采取“欣賞—示范—練習—創作”的階梯式教學法。“欣賞”是指讓學生觀看并思考教師精心準備的作品或素材;“示范”是指教師使用多媒體教學軟件演示作品創作的過程,同時講解相關工具的使用方法;“練習”是在教師的指導下模仿制作;最后“創作”就是要求學生能利用所學過的工具進行作品創作。通過這四步階梯式的教學實踐,學生們的基礎夯實了,此時再掌握一些技能、技巧,更能使學生的興趣倍增。
以活動為契機,提高學生信息素養
中小學電腦制作活動是廣大學生學習、應用信息技術的良好平臺。學生通過活動,將所學知識有效整合,提高實踐能力。在指導學生參加活動的過程中,注重對學生信息素養的培養,鍛煉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也是提高學生信息素養的良好契機。首先,教師要具備獨到的眼光,把那些想象力豐富、思維活躍、視野寬廣、生活經歷豐富的學生吸納到參賽隊伍中來。這些學生有靈感和悟性,他們對看似平常的微小事物具備一定的敏感性。其次,教師要做有心人,耐心地和學生溝通,在看似隨意的聊天中,尋找學生興趣點,觸發創作靈感。只有發自學生內心的、最真實鮮活的東西才最美好,最打動人心。高要求、高質量造就了一批精英,遇到困難大家一同解決,他們的靈感源源不斷,他們的信息素養在這一過程中得到快速提升。
在模仿中創新,開闊學生認知視野
指導學生觀摩電腦作品,同樣也可以激發審美創意。聰明的模仿是學生在作品設計成長過程中的一個重要手段。電腦作品欣賞得多了,在潛移默化中,學生自然就會記住作品的一些創作手法,在創作中就可以信手拈來、運用自如。創新的電腦作品在制作過程中必須要體現以下幾個特征。首先是強調作品的文化底蘊。運用視覺語言,把自己對世界的認識、情感、思想和審美理想等信息傳達給別人。作品不僅形式具有可欣賞性,更要有深刻的思想文化內涵以及作者對作品主題更深層次的挖掘。其次是關注生活。引導學生關注生活細節并引發創意也同樣重要。我們要挖掘身邊的小事,體現學生的真實感受。學生以他們的獨特視角來看世界,在作品中也往往表達了他們對世界的最真實感受。想象是源于生活的,而并非憑空想象。生活的點點滴滴感想,引發了無限的創意,燃燒了學生的創作靈感。一句話、一篇文章、一首歌都是創作的源泉,而這一切都需要我們用欣賞的眼光去關注生活的每一片段,收集大量生活花絮,讓設計的眼光在生活、學習中挖掘出設計的靈感,運用視覺語言進行信息的傳遞,作品便變得豐滿。
適時引導,激發學生創新意識
學生們的好作品離不開他們的豐富想象,學生們可以恣意放飛自己想象的翅膀,他們的一些奇思妙想蘊含著偉大的點子,會給知識豐富、邏輯嚴密的大人們帶來意外驚喜。
在電腦作品制作指導中,教師要鼓勵學生放飛想象,大膽創新。參賽前夕,我在對興趣小組成員進行參賽動員時,提示學生可以從童話故事、寓言故事、歷史人物身邊小事、國家大事以及課文涉及的事物中去挖掘題材,構思作品。看到學生似乎木然又若有所悟的神態,我又對他們說:“你們可以嘗試逆向思考、打破一切常規去想象。”學生受到啟發,茅塞頓開,最終以不同尋常的創意讓作品提高了一個層次,從眾多參賽作品中脫穎而出。
利用釘釘群對作品進行評價反饋
為了提高電腦作品資源的利用率和輔導效率,我們創建了“電腦作品的制作與創新”釘釘群。學生可以在上面發表自己的設計、設想,并進行回復、評價。教師也可隨時查看學生作品上交的情況,并對學生的作品做出不同的反饋和評價,學生可以根據教師的反饋馬上修改自己的作品。
經過近幾年探索和實踐,我深深地體會到通過有效地創設個性化課堂,引導學生在創作電腦作品的過程中開闊視野,能有效地培養學生創新思維以及應用信息技術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活動中,學生們逐漸樹立了關注生活、關注社會的良好意識,善于發現和捕捉生活中的問題,從而創作出有助于學習、有助于社會發展的優秀電腦作品。
(作者單位:山東省威海市城里中學)